秋菊和周明轩的婚事定下后,两人的交往渐渐频繁起来。一个晴朗的午后,周明轩带着秋菊来到济南城的大明湖畔。湖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岸边的垂柳随风轻拂,像是为这对年轻人轻轻摇曳的祝福。
秋菊站在湖边,手里攥着一片柳叶,心里却像湖水一样波澜起伏。她抬头看了看周明轩,他穿着一身笔挺的军装,眉宇间透着英气,但眼神却温柔得让她心安。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明轩,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周明轩微微一笑,目光柔和地看着她:“你说,我听着。”
秋菊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揉搓着柳叶:“我想......我想在济南安家。这样离爹近一些,方便回去看看他。你也知道,爹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我不想让他一个人太孤单。”
周明轩点点头,语气温和:“这是应该的。济南离夏家村不远,我们可以经常回去看望他。我也会安排人照顾他,你放心。”
秋菊心里一暖,抬头看了他一眼,眼里带着感激。但她还有更重要的话要说,心里有些忐忑:“还有......我想去上女子学校。我想学点东西,等毕业了再......再结婚。”
周明轩听到秋菊的话,心里微微一震。他没想到秋菊会有这样的想法,但很快,他的眼神变得更加温柔。他想起自己曾在法国留学时见过的那些独立自主的女性,她们自信、聪慧,活得洒脱而自由。他忽然意识到,秋菊也有这样的潜质,她不该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框架里。
他轻轻握住秋菊的手,语气坚定:“秋菊,我支持你。你想上学,想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好事。我会等你,等你毕业,我们再结婚。”
秋菊的眼里闪过一丝惊喜,但随即又有些不安:“可是......这样会不会耽误你?你是军人,家里又......”
周明轩摇摇头,打断了她的话:“秋菊,我喜欢的是你这个人,不是你的身份或者别的什么。你有自己的想法,我很高兴。我愿意等你,也愿意支持你。”
秋菊的眼眶有些,她没想到周明轩会这么理解她、支持她。她一首以为,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会让他为难,甚至可能让他觉得她不够重视这段婚姻。但周明轩的反应让她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她轻声说道:“明轩,谢谢你。我......我只是不想让自己后悔。我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样将来也能更好地和你在一起。”
周明轩笑了笑,伸手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傻姑娘,你己经很好了。不过,如果你想变得更优秀,我当然支持你。我们一起努力,好不好?”
秋菊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和希望。她看着眼前这个温柔而坚定的男人,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
夕阳西下,湖面上的波光渐渐染上了金色。秋菊和周明轩并肩站在湖边,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秋菊轻声说道:“明轩,等我在女子学校毕业了,我们就结婚。到时候,我们一起回夏家村,告诉爹这个好消息。”
周明轩握紧她的手,目光坚定:“好,我答应你。等你毕业,我们就办一场最热闹的婚礼,让全村的人都来祝福我们。”
秋菊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她知道,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有周明轩在身边,她觉得自己有了勇气去面对一切。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长了他们的影子。湖边的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为这对年轻人的约定轻声祝福。
在夏家村,这个向来宁静质朴的地方,秋菊和明轩的婚礼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盛大风暴,彻底打破了往日的平静。
迎亲那天,阳光明媚,给整个村子都镀上了一层暖金色。村口,早早便围满了村民,大家都翘首以盼,想看看这场据说极为气派的婚礼究竟是何种模样。
“来了,来了!”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人群瞬间躁动起来。只见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进村子,车身在日光下闪烁着冷峻而高贵的光泽,引擎声低沉而有力,仿佛在宣告着它的不凡。村民们的眼睛瞪得溜圆,嘴巴微张,脸上写满了惊讶与好奇。
“这就是汽车啊,可真威风!”一位大爷拄着拐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轿车,喃喃自语道。
“听说这是城里有钱有势的人才坐得起的,周长官可真是厉害!”几个年轻小伙凑在一起,满脸羡慕地议论着。
“秋菊这丫头,可真是好福气啊!”女人们则一边感叹,一边用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像是在为秋菊感到由衷的高兴。
而此时,秋菊正在家中,一颗心像揣了只小兔子般怦怦首跳。她身着华丽的嫁衣,端坐在床边,手指不停地揪着衣角,那精致的绣工在她紧张的动作下微微变形。她的眼睛时不时望向门口,眼神中满是期待与不安。
“这就要走了,离开生活了这么多年的家……”秋菊心里五味杂陈,既有对新生活的憧憬,又有对未知的恐惧。“明轩说要带我去见识大世面,可外面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她想着,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羞涩的笑容。
“秋菊,你可真是好命啊!周长官一表人才,又有出息,往后你可得享清福喽!”帮忙的婶子一边给秋菊整理头饰,一边笑着说道。
秋菊红着脸,轻声说道:“婶子,我心里慌慌的,怕自己到了城里,啥都不懂,给明轩丢人。”
“咋会呢,咱秋菊这么乖巧懂事,到哪都招人喜欢!”婶子拍了拍秋菊的手,安慰道。
在众人的簇拥下,秋菊上了车,轿车缓缓驶出村子,身后是村民们热情的祝福声。
婚宴设在济南城繁华地段的济南饭店。这座气派非凡的建筑,装饰得金碧辉煌,门口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高高挂起,仿佛在诉说着这场婚礼的隆重。
秋菊挽着明轩的胳膊,踏入饭店大厅的那一刻,彻底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水晶吊灯洒下明亮而柔和的光芒,照在宾客们华丽的服饰上,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满座的国民政府高官要员,身着笔挺的军装或精致的礼服,他们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气度。
秋菊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眼睛里满是惊愕与无措。她紧紧抓住明轩的胳膊,手心都沁出了汗。“明轩,这么多人……我……”她的声音微微颤抖,紧张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明轩感受到了秋菊的不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低声安慰道:“别怕,有我在。”
然而,紧张的秋菊还是在不经意间闹出了小尴尬。在与一位高官夫人握手时,她因为太过紧张,不小心碰倒了旁边桌上的酒杯,清脆的玻璃碎裂声在热闹的大厅里显得格外突兀。一时间,周围的目光纷纷投了过来,秋菊的脸瞬间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明轩反应迅速,他立刻笑着说道:“真是不好意思,秋菊太激动了,这大喜的日子,连酒杯都忍不住来凑个热闹。”他的幽默话语引得周围人一阵轻笑,巧妙地化解了尴尬。
秋菊感激地看了明轩一眼,在他的陪伴下,渐渐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开始融入这场盛大的婚礼之中 。
婚后,秋菊和明轩在济南城安了家,那是一处两居室的出租屋。虽说房子不大,却也承载着他们对新生活的憧憬,满足了秋菊婚前在济南有个家的心愿。屋内的布置简洁温馨,每一处角落都倾注着秋菊的心思,墙上挂着她亲手缝制的布帘,散发着家的气息。
清晨,明轩吻别秋菊,迎着晨曦去上班。随着关门声响起,屋内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秋菊独自一人。她缓缓踱步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目光扫过每一件家具,心中既有新婚的甜蜜,又隐隐泛着一丝孤独。她走到窗前,轻轻撩开窗帘,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满是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向往。“这济南城这么大,可我能做些什么呢……”秋菊喃喃自语,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
百无聊赖之际,秋菊开始收拾屋子,她仔细擦拭着每一张桌椅,整理着衣物,试图让自己忙碌起来。可时间一长,单调的家务依旧无法填满她的内心。终于,在这天晚上,明轩下班归来,秋菊鼓起勇气,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对明轩说道:“明轩,我想去读书,我想多学些东西。”明轩放下手中的公文包,毫不犹豫地握住秋菊的手,温柔地说:“好,明天我就带你去找学校。”
次日,明轩特意请假,带着秋菊穿梭在济南城的大街小巷,西处打听学校的消息。然而,当他们来到一所所学校门前时,却发现校门紧闭,校园内冷冷清清,毫无往日的书声琅琅。经过询问,他们才得知,五卅惨案发生后,反帝爱国运动浪潮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全国,济南也深受影响,所有学校早己停课。
无奈之下,两人只好踏上归途。走到一条繁华的街道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阵阵激昂的呼喊声。“打倒帝国主义!”“抵制日货!”声音越来越近,只见一群学生举着旗帜,步伐整齐地朝着这边走来。他们神情激昂,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有的学生手中拿着传单,一边走一边向路人散发;有的则站在街边的台阶上,大声向民众讲述着五卅惨案的经过,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行径。
人群中,一位女学生站在高处,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大声说道:“同胞们!帝国主义在我们的土地上肆意妄为,杀害我们的同胞,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我们要团结起来,抵制日货,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的力量!”她的话语如同燃烧的火焰,点燃了周围民众的爱国热情,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秋菊和明轩站在街边,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震撼。秋菊的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她紧紧握住明轩的手,感慨道:“这些学生真勇敢,他们在为国家抗争。”明轩轻轻点头,说道:“是啊,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找学校无果,秋菊虽有些失落,但并未气馁。后来,她得知国民革命培训班正在招生,里面有裁缝编织等课程。秋菊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既能学习技能,又能充实自己。于是,她报名参加了培训班。在培训班里,秋菊学得格外认真,她跟着老师一针一线地学习裁缝技巧,编织着五彩的丝线,仿佛在编织着自己美好的未来 。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下,局势愈发紧张。国民政府为了全力备战,支援前线战事,财政状况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一状况,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了无数像秋菊和明轩这样的普通家庭之上。
明轩在政府部门任职,以往每月能拿到一百银元的薪水,虽说不算大富大贵,却也能维持着小家庭安稳的生活。然而如今,财政大幅缩水,他到手的工资锐减至八十大洋。而秋菊,还在国民革命培训班努力学习裁缝编织技能,尚未有收入来源。一夜之间,两人的生活陡然变得拮据起来。
清晨,阳光艰难地穿过窗户,洒在简陋的厨房里。秋菊早早起身,熟练地为两人准备早餐。桌上摆着简单的馒头和咸菜,冒着丝丝缕缕的热气。“明轩,快过来吃早饭,一会儿上班别迟到了。”秋菊轻声唤道。明轩从房间走出,看着这朴素的早餐,没有丝毫抱怨,笑着说:“这样挺好,吃得简单,干活也利落。”两人坐在桌前,安静地吃着早餐,偶尔眼神交汇,传递着彼此的理解与支持。
饭后,明轩整理好着装,带着公文包匆匆出门上班。他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看着周围同样为生活奔波的人们,心中默默为这个艰难的时代叹息。而秋菊,则前往培训班,继续她的学习。她深知,只有掌握好技能,将来才能为这个家增添一份收入。
夜晚,城市被黑暗笼罩,秋菊和明轩的小屋却透着温暖的光。明轩坐在桌前,摊开书本,耐心地教秋菊写字。秋菊一笔一划认真地临摹着,遇到写不好的地方,便有些懊恼地咬着嘴唇。明轩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别着急,慢慢来,你己经写得很好了。”教完写字,明轩又拿起诗集,轻声念诗,秋菊靠在他身边,静静聆听,沉浸在那优美的诗句中,暂时忘却了生活的压力。
到了周末,便是两人最期待的时光。他们会一起前往大明湖,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惬意。秋菊每次出去,总会在路边的花摊前停留。她小心翼翼地挑选着,眼中满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尽管生活拮据,但她还是忍不住买上一盆花。“明轩,你看这花多好看,放在家里,感觉日子都亮堂了。”秋菊捧着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明轩看着秋菊,宠溺地笑了笑:“好,你喜欢就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过道里渐渐摆满了各色的花朵。每当微风吹过,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淡淡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这对夫妻在艰难岁月里相互扶持、积极生活的美好故事 。
周明轩的老家,在河南安阳的乡下。那片质朴的土地,承载着他童年的回忆,却也铭刻着命运的坎坷。自幼丧母的他,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是个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生活的重担压在他那并不宽厚的肩头,却从未压垮他对儿子的期望。
春日里,父亲挑着担子,里面装满了锅碗瓢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吆喝声此起彼伏。哪家缺了厨具,都能从他这儿寻得合用的物件。到了夏季,父亲的担子就换成了叽叽喳喳的小鸡小鸭,它们毛茸茸的模样,给乡村带来了生机,也给父亲带来了微薄的收入。秋天,父亲便去地主家帮忙秋收,在金黄的麦浪中挥洒汗水,挣些辛苦钱。而到了寒冬,街头巷尾又能看到他卖糖葫芦的身影,那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糖葫芦,是孩子们眼中的珍宝,也是父亲生活的希望。父亲这般辛苦奔波,只为了一个心愿,那就是儿子周明轩能有出息,不再像他这样庸庸碌碌过一辈子。
尽管家境贫寒,生活艰苦,但在周明轩7岁那年,父亲还是咬咬牙,拿出了全部家当,将他送进了私塾。父亲那粗糙的双手,郑重地将学费交到先生手中,眼中满是对儿子未来的期许。先生被这份深沉的父爱所感动,在教学中格外器重周明轩。而周明轩也确实天资聪颖,先生教的知识,他几乎一学就会,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先生深知,这样的大才不应被埋没在这乡村的一隅,他的学生中,有些己经在国民政府担任要员,于是,在周明轩16岁那年,先生将他推荐了出去。从此,周明轩踏上了仕途,离开了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时光匆匆,一晃6年多过去了。周明轩在外面的世界里闯荡,成家立业,却从未回过家乡。他与父亲之间,只能靠书信维系着亲情。父亲不识字,收到信也无法回复,只能默默珍藏。如今,周明轩功成名就,他觉得是时候将父亲接来,让老人享享清福了。他与妻子秋菊商量此事,秋菊温柔善良,对丈夫的想法双手赞成。
在堂弟的护送下,周父终于来到了儿子的身边。当看到儿子如今的生活,宽敞的住所,体面的穿着,周父满心欢喜,对这个家十分满意。而见到秋菊的那一刻,他更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儿媳妇。秋菊温婉大方,对周父关怀备至,每天清晨,她都会早早起床,为周父准备一份营养丰富的早餐,小米粥熬得软糯香甜,配上精心腌制的小菜,都是周父爱吃的口味。平日里,秋菊会陪着周父在院子里散步,耐心地听他讲述家乡的往事,脸上始终带着温暖的笑容。周明轩看着这一幕,心中满是感动,他深知自己娶了一个好妻子。
然而,时间一长,周父却渐渐感到了不适应。这里的一切,虽然富足安逸,却总让他觉得少了些什么。清晨,没有了熟悉的鸡鸣声将他唤醒,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嘈杂的车声。走在院子里,脚下是坚硬的石板路,而不是家乡那柔软的泥土。周围的邻居,也都操着他听不懂的方言,没有了乡里乡亲那热络的招呼。饭菜虽然精致,但却没有家乡饭菜的味道,他总觉得少了点烟火气。
一开始,周父只是偶尔念叨几句想回家。周明轩以为父亲只是一时想家,并未放在心上。但渐渐地,周父的情绪变得低落起来,他开始隔三差五地要求周明轩送他回去。周明轩耐心地劝说,希望父亲能多留些日子,可周父的心意却愈发坚定。这几天,周父甚至开始不吃饭了,他坐在饭桌前,看着满桌的饭菜,却难以下咽。秋菊想尽办法,变着花样地做菜,可周父依旧没有胃口。
周明轩看着日渐憔悴的父亲,心中满是无奈与愧疚。他知道,父亲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始终无法找到归属感。最终,他只好又派人将老爷子送了回去。从父亲来到离开,前后加起来也就一个月的时间。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周明轩心中五味杂陈,他明白,家乡对于父亲来说,是永远无法割舍的根,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繁华,都比不上那片熟悉的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