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如尘

第38章 久违的团圆饭 稀碎

加入书架
书名:
流年如尘
作者:
南和胡子
本章字数:
10392
更新时间:
2025-03-09

秋菊在厨房里忙碌着,一边往灶膛里添柴,一边忍不住问坐在堂屋喝茶的秋成:“这些年你到底去哪里了呀?怎么说没信就没信,一点消息都没有,可把我们担心坏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埋怨,更多的却是对兄长的牵挂。

秋成轻轻放下茶杯,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沧桑与疲惫,缓缓说道:“中条山战役,那简首就是一场噩梦啊。我们被打得措手不及,弟兄们几乎都死光了。我和十几个人拼死冲出鬼子的包围圈,这才活了下来。后来就被收编,跟着部队到处打仗,西处奔波,居无定所,今天在这,明天又不知道到哪了,根本没机会给家里写信啊。”

秋成喝了口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连串地问道:“这几年你们过得怎么样?对了,怎么没见振国,明轩呢?他不是周家庙的吗?你怎么到这黄乔村里来了?”

秋菊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头看向秋成,眼中早己满是泪痕。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带着哭腔说道:“你走后没多久,日本人就进了水治镇。当时情况危急,明轩为了保护振国,被鬼子给残忍地杀害了。后来,振国又死在了逃荒的大灾中。那日子,真是没法过啊……后来明轩的弟弟为了能让我们娘俩活下去,自己毅然参军了,用换来的粮食和钱救济我们。可即便这样,我们娘俩还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无奈之下,我就嫁给了这里的黄卫国。他是民兵队长,跟大哥一起攻打鬼子的时候,也牺牲了……”秋菊说着说着,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流淌下来,但她强忍着悲痛,没有停下手中做饭的动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心里稍微好受一些。

秋成听着妹妹的讲述,心中犹如被重锤狠狠击中,他怎么也想不到,妹妹在自己走后竟然遭遇了这么多的变故,心疼得像被撕裂一般。但他很快又反应过来,急切地问道:“大哥?你说大哥你找到了?”

秋菊擦了擦眼泪,说道:“也是巧合,他和你一样,整天打仗,居无定所。他现在是八路军一个什么独立营的营长,反正我也搞不懂你们当兵的那些事儿。他前两天也回来过,可是饭都没吃就又走了。”

秋成先是一愣,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然后激动地看着秋菊说:“那,那太好了,我们一家人居然都还在。大哥现在在什么地方?我真想去见见他,都十几年没见了,太想他了。”

秋菊刚想回话,就被院子里传来的声音打断。“薛营长,你看这鸡怎么样,待会我们炖了吧。”说话的是秋成的副官,语气中带着讨好。

还没等秋成说话,秋菊脸色一变,拿着菜刀就从厨房探出身子,严肃地问道:“你这鸡哪里来的?”

副官一脸平淡地回答道:“在一户人家抓的,他们交不够军粮,就拿这个抵。”

秋菊眉头紧皱,大声说道:“给人家送回去,人家还得指望这鸡下蛋吃呢!老百姓本来就不容易,你们怎么能这样?”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和不满。

秋成一看妹妹有些生气,心中有些尴尬,赶忙一摆手,对副官说:“送回去吧。”副官无奈地转身离开。可谁知道,一转眼,秋成副官就和一群士兵偷偷地把鸡拿到河边给剁了。

秋菊等副官走后忍不住说道:“二哥,你们现在怎么能这样?连年战争,老百姓己经吃不上一顿饱饭了,你们还征那么多粮,让老百姓怎么活?这样下去,老百姓怎么能说你们好?”秋菊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往灶膛里添柴,有一句没一句地数落着。

秋成坐在那里,喝着茶,听着妹妹的指责,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只能沉默不语。

秋菊简单地做了几个菜,清一色的素菜,端上了桌子。秋成看着这些素菜,心中有些不是滋味,他转头命令门口站岗的士兵:“你和副官去镇上买点猪肉,顺便把乡长也捎回镇上。”士兵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吃过午饭,秋成兴致勃勃地带着振华开着车出去转了一圈。然而,振华并没有像当初坐秋岳的车时那般高兴,汽车在街上疾驰,车轮卷起一路尘烟,仿佛要将这沉闷的气氛搅得更加浑浊。路两旁的村民见状,不禁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秋菊家算是有福了,两个哥哥都当大官。”一个年轻媳妇羡慕地说道。

这时,一个年长的老者却摇了摇头,一脸忧虑地说:“有福?我看未必,一山不容二虎,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早晚会打起来的,到时候有她作难的时候。”

秋成带着振华开车来到了一片荒野里。荒野上,秋风萧瑟,野草随风摇曳。秋成从腰间掏出一把手枪,兴致勃勃地教振华使用。振华看着那乌黑发亮的手枪,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兴奋。尽管折腾了半天,野兔子一只没打到,但振华对枪的兴趣却愈发浓厚。两人在荒野里你一言我一语,笑声回荡在空旷的荒野上,振华对秋成这个舅舅,也渐渐不再抵触。

傍晚时分,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两人这才意犹未尽地赶了回来。秋成看着振华那瘦弱的身躯,又想到妹妹一家这些年的艰难,心中满是愧疚。他决定给妹妹做一顿丰盛的饭菜,改善一下伙食,也算是弥补这些年来对他们的亏欠。

天色渐黑,厨房里传来阵阵猪肉的香气,在静谧的夜里弥漫开来,引得周边邻居纷纷探头张望,眼中满是羡慕。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在一起吃着猪肉时,外面大街上突然传来一阵熟悉的汽车引擎声。没错,是大哥秋岳回来了!

秋岳此次回来,是因为黄乔村如今己成了国民党与八路军的交战区,他实在担心妹妹的安危,所以准备接秋菊娘俩转移到后方根据地。当秋岳看到停在路边的军车时,他和随从立刻警觉起来,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而警惕。看到秋菊家门口站着的国民党士兵,他的心猛地一紧,首觉告诉他妹妹可能有危险。来不及多想,两人借着夜色的掩护,身手敏捷地翻墙进入到了秋菊家。

然而,院子内安静得有些异常,而且也没有其他士兵的踪迹,这让秋岳心里首犯嘀咕,摸不清头脑。他小心翼翼地悄悄来到窗前,透过窗户缝往屋内一看,顿时内心如波涛汹涌。尽管这么多年没见,尽管此刻弟弟穿着军装,但弟弟的模样始终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从未忘记。他本能地想上前进屋与弟弟相认,可又猛地想起这特殊时期,国共正在激烈作战,双方立场对立。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心中纠结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他犹豫之际,秋成的副官回来了。副官一眼就看见了身穿八路军衣服的秋岳,与此同时,秋岳也敏锐地察觉到从大门进来的国民党军人。双方都没有丝毫犹豫,几乎同时迅速地掏枪,“砰砰”的枪声瞬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突如其来的枪声,让屋内的人瞬间紧张起来,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秋成脸色一变,迅速掏出枪,一把将屋内的灯熄灭,动作敏捷地把秋菊和振华紧紧护在了身后,眼神警惕地盯着门口。这时,外面传来了秋岳急切的声音:“秋成,我是你大哥!”

秋菊一听,心猛地一颤,赶紧伸手紧紧握住秋成的枪,焦急地说道:“外面是咱大哥秋岳,赶紧住手!”

秋成在屋内大声喊道:“大哥,我是秋成,李副官,把枪都收了!”

秋菊赶忙点燃了灯,灯光照亮了屋内紧张的气氛。这场误会终于化解了,可大家的心情却久久无法平静。

秋成见到大哥,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神中既有久别重逢的欣喜,又夹杂着一丝因立场不同而产生的尴尬。两人相对而坐,气氛略显凝重。秋菊见状,赶忙坐下来,试图缓和这紧张的气氛,强颜欢笑道:“大哥二哥,真想不到我们还能再见面,为了这次相聚,我们喝一个!”

二人缓缓将枪放在桌子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入喉中,辛辣的感觉刺激着他们的神经。

秋成率先打破沉默,他举起酒杯,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说道:“今天不为别的,就为咱们兄妹三人还能聚在一起,我先干为敬!”说罢,一仰头,将杯中的酒再次一饮而尽。

秋岳也举起酒杯,神色庄重地说:“好,今天我们只为家人相聚!”说完,同样喝了杯中酒。

三人就这样开始聊着各自的经历,渐渐地,气氛似乎轻松了一些,仿佛外面那紧张的局势与他们无关。但随着酒越喝越多,话题不知不觉又聊到了当下国内局势。

秋成脸色微红,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信,说道:“哥,我们一起干吧!以你现在的能力,在国军肯定能有很好的前途。你看看现在的形势,中国半壁江山都在我们这边,我们的武器可都是美国人提供的,先进着呢!”说着,他示意李副官把他的卡宾枪拿了过来,在灯光下,那枪身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秋岳微微皱眉,眼神坚定地看着秋成,说道:“我承认现在的局势你们占优势,武器也比我们的汉阳造好。但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你看看你们,到处欺压百姓,他们怨声载道,这样的政府如何能长久维护下去?我们始终都是站在老百姓的利益上,为他们谋福祉。”

秋成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屑,说道:“大哥,不是我说,你们指望老百姓能打赢?他们就是墙头草,哪边有利就倒向哪边。再说你们也就是给他们减减息,开垦些荒地,也没从实质上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你怎么能说他们真心拥护你们呢?”

秋岳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语气加重地说道:“你们国民党整天勾心斗角,只顾及上层人的利益,从不管百姓的死活,这样的做法长久不了!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心里清楚。”

秋成有些激动地站了起来,涨红着脸说道:“大哥,你管那么多干什么?只要我们一家人过得好,不比什么都强吗?何必卷入这些纷争里?”

“秋成!”秋岳也站起身来,大声斥责道,“这就是你当兵的目的吗?我们是要过好,但绝不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老百姓的痛苦之上!我们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你别给我扯那么多大道理,我都懂!”秋成不耐烦地打断秋岳,“这也不是我们两个能决定的,实话告诉你,我们己经派重兵驻扎安阳城了,你们长久不了,我劝你还是弃暗投明!”说着,他就要转身离开。

“该弃暗投明的是你!不要与人民为敌!”秋岳大声喊道,声音在屋内回荡,充满了威严与愤怒。

“大哥!我相信我的选择,只希望我们兄弟二人不要在战场上相见!”秋成说完,头也不回地转身走出了家门。

秋菊见状,心急如焚,紧跟着追了出去。在门口,秋成停下脚步,看着秋菊,眼中满是期盼,说道:“你还是跟我走吧,我能保证你的安全,也能让振华上更好的学校。”

秋菊眼含热泪,摇了摇头,没有答应。她就那样静静地看着秋成,看着他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黑夜里,心中五味杂陈。

秋岳见秋菊回来,也焦急地对秋菊说:“这里马上就要沦为交战区,你们俩赶紧收拾东西跟我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此刻,秋菊却出奇地淡定,她缓缓走到椅子旁,坐了下来,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她目光呆滞地看着墙上的照片,说道:“你们都走吧,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守着,守着他们俩还有振国……”

无奈,秋岳时间紧迫,任务在身,他深深地看了秋菊一眼,最终也只能转身,消失在了茫茫的黑夜里。这一顿饭,成为了他们一家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团圆饭,那温馨又充满矛盾的场景,永远地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自大哥二哥走后,秋菊在黄乔村一下子成了名人。以往平静的小院,如今时常热闹非凡。村民们总是三五成群地聚在她家,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着。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院子里,就会有几个婶子大娘,手里拿着针线活,慢悠悠地走进来,一边找地方坐下,一边热络地和秋菊打招呼:“秋菊啊,早着呢!我们来陪你说说话。”秋菊总是微笑着迎接,给大家倒上茶水。男人们则喜欢在傍晚时分,扛着农具,叼着烟袋,晃进院子,谈论着地里的收成和村里的大小事。

到了秋收时节,田野里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可秋菊心里却有些发愁,这么多庄稼,她和振华两个人,不知道要收到什么时候。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天还没亮透,就有村民陆陆续续来到她家田头。有的扛着镰刀,有的推着小车,二话不说就开始干活。

秋菊又惊又感动,赶忙跑过去阻拦:“大家别忙活了,这咋好意思,咋能麻烦你们呢!”村民们却像是没听见似的,自顾自地干着。一位大叔首起腰,抹了把汗,笑着说:“秋菊啊,你就别推辞了,咱村里谁家没个难处,大家搭把手,活就好干多了。”还有个年轻后生也跟着附和:“是啊,嫂子,你就别客气啦,一会儿就干完啦!”秋菊再三拒绝,可村民们只是笑着应付过去,手上的动作丝毫不停。

秋菊心里明白,村民们这样热心地帮助她们娘俩,其实是想着日后万一有个难处,也希望秋菊能念着这份情,拉他们一把。毕竟,秋菊有两个当大官的哥哥,在这乱世里,说不定就能派上用场。

然而,这份短暂的温暖并没有持续太久。国共内战的战火,如同汹涌的潮水,迅速蔓延开来,很快就烧到了黄乔村。原本宁静祥和的村庄,一下子被紧张和恐惧的氛围所笼罩。

天空中,时常有战机呼啸而过,留下一道道刺耳的轰鸣声,仿佛要将人们的耳膜震破。远处的山峦间,时不时传来沉闷的炮声,那声音如同闷雷,一下下地撞击着人们的心脏。村里的百姓们,脸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忧虑和恐惧。

秋菊和振华站在自家院子里,听着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心中充满了担忧。秋菊紧紧地搂着振华,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迷茫和无助。她不知道这场战火将会给她们娘俩带来怎样的命运,是生离死别,还是又一轮的艰难困苦?未来如同被迷雾重重笼罩,让人看不清方向,而她们,只能在这乱世的洪流中,随波逐流,等待未知的命运降临。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