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一家,曾在岁月的长河中努力奋进,好不容易迎来了一段安稳美满的好时光。振华成家立业,有了可爱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虽不富裕,却充满了温馨与希望。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这般美好的生活竟如此短暂,仿佛清晨草尖上的露珠,稍纵即逝。
那紧随而来的,是如噩梦般动荡的十年。这十年,像一场无尽的黑暗风暴,无情地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也深深刺痛了姥姥秋菊女士的心。每当她缓缓提起这段不堪回首的时光,那饱经沧桑的眼睛里,总是不由自主地饱含着泪花,仿佛那些痛苦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将她淹没。我本打算把姥姥这风雨飘摇的十年写出来,但尝试几次都被告知不适合收录。或许姥姥的那十年磨难注定无法用语言去诉说,注定会随着她的离去而消失。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概述一下。
一切的根源,皆因振肖的身世。振肖,是国民党军官秋成的孩子,在解放前夕,秋成随着溃败的国民党逃往台湾,从此便音信全无。而这层关系,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得秋菊一家喘不过气来。秋菊因此被无情地划分为“黑五类”,这个标签,就像一道耻辱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身上。
振华和黄埔鲁娜,也未能幸免于难,被卷入了审查的漩涡之中。振华在农机站的工作本就因时代的浪潮陷入停滞,如今又要面对审查的压力,他的眉头时常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奈。黄埔鲁娜,这位曾经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女子,在产假结束后,不仅要承受家庭的变故,还要应对审查带来的种种困扰,她的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多了几分憔悴与疲惫。最难的时候,秋菊带着他们的孩子周天泽,振华和黄埔鲁娜有半年的时间见不到面,再后来振华被派去劳动改造,黄埔鲁娜因为有未断奶的孩子,被要求不准出院,在家学习语录。
而黎晓,这个正值青春年华、充满梦想的女孩,她心心念念着能像嫂子黄埔鲁娜那样,通过努力考上大学,然后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用知识照亮孩子们的未来。然而,时代的洪流无情地冲垮了她的梦想。她所就读的高中,在动荡中早己停止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园里不再有朗朗的读书声,取而代之的是混乱与喧嚣。老师们被迫停止授课,学生们也无心学习,西处充斥着“革命”的口号声。黎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梦想如泡沫般破碎,心中满是失落与痛苦。
振肖,虽然只是个孩子,却也在这场风暴中承受了不该承受的苦难。在学校里,他因为身世的缘故,经常被其他同学歧视和欺辱。那些刺耳的嘲笑和恶意的推搡,如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他幼小的心灵。每当他带着委屈和泪水回到家,秋菊看着他那可怜的模样,心中满是心疼与自责。
那些年,秋菊就像一只孤独而坚强的母鸡,拼尽全力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们,却又感到无比的无力。她带着一家人,在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中艰难前行,仿佛头上始终笼罩着一层阴霾,抬不起头来。每走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苦涩,那段日子,成为了她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也是整个家庭命运的沉重转折点。
姥姥曾饱含着沧桑,对我说起过这样一段话:“我这一生,可谓是历经了千难万险,命运的波折从未间断。当年,在那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岁月里,可恶的鬼子残忍地杀害了我的丈夫周明轩。那一刻,我的世界仿佛崩塌了,但看着身边两个年幼的孩子,我咬着牙告诉自己,必须挺住。我就这样,带着他们,在战火纷飞中艰难求生。
1942 年,那场可怕的大逃荒如恶魔般席卷而来。在漫长而绝望的逃亡路上,饥饿、疲惫和死亡如影随形。我的大儿子振国,终究没能抵挡住饥饿的侵蚀,永远地倒在了途中。那是怎样的心痛啊,如同剜心之痛,但我还是强忍着泪水和悲痛,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
后来,我遇到了第二任丈夫黄卫国,本以为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可命运却再次对我露出了狰狞的面容。他毅然投身前线,为了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战,最终战死沙场。我虽悲痛万分,但依然坚强地承受着这一切。
到了 1960 年,饥荒肆虐,大地仿佛被抽干了生机。我的第三任丈夫王占山,也没能熬过这场灾难,离我而去。那段日子,真的是苦不堪言,为了活下去,我带着孩子们西处要饭。即便如此艰难,我也从未放弃,没被打倒。
然而,在那动荡的十年里,生活的重压如同一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将我彻底压垮。我满心绝望,甚至想到了死。在那阴暗潮湿的牛棚里,我挂上了绳索,当脖子被勒紧的那一刻,那种令人窒息的痛苦,至今仍刻骨铭心,难以忘怀。
但也许是老天爷还不想让我就此离去,也许是心中对孩子们的牵挂太过强烈,我最终还是活了下来。从那以后,我就活明白了,人这一辈子,无论日子有多苦,只要人还在,希望就永远不会熄灭。每一次磨难,或许都是命中注定要经历的考验,只要我们咬着牙坚持,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咱中国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就是这骨子里的坚韧劲儿,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险阻,都能扛过去。
我看着身边的几个孩子,心中就坚定了一个信念,无论如何,都要把他们拉扯大,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哪怕前方是布满刀山火海的绝境,我也一定要为他们闯出一条生路来。所以,不管生活再苦再累,我都无数次地告诉自己,绝不能倒下,我得给孩子们撑起一片天,守护他们平安长大。”
姥姥那段饱经沧桑的回忆,仿佛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记载着她在苦难中不屈的抗争。她凭借着骨子里那股中国人特有的坚韧,一次次从绝境中站起,这种精神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一家人前行的道路。尽管曾经历经无数风雨,但正如她所坚信的,只要人在,希望就在。而这希望的曙光,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渐渐穿透阴霾。
风雨过后,一定能看到彩虹!转眼到了 1977 年春天,这个充满希望与新生的季节,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即将成为过去,崭新的生活正悄然拉开帷幕。
在这个春天里,黄乔村的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复苏,如同沉睡了许久的大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经历了文革的动荡,村子里的人们虽然还带着往昔的疲惫,但眼中却开始闪烁着新的期待。这一年,对于秋菊一家来说,更是充满了转机与希望的一年,他们即将迎来命运的重大转折,而这个转折,也将彻底改变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