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泊提及二子赵德昭,赵匡胤的脑中顿时浮现出一个二十余岁男子的影像。
德昭也跟随着老三一同出征了?
这么说来……
“店家,我宋军之所以没有溃败,难不成是德昭站了出来,力挽狂澜,稳住了大军溃败的势头?”
赵匡胤一脸期待地望着张泊。
没有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有所作为。
如果德昭真的能够在此等危机关头站出来,那他真的要考虑传位给德昭了。
“老赵,你的次子赵德昭虽然确实稳住了宋军溃败的势头,但是与你老赵所说的稳住并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此话怎讲?”
“因为此次进攻北汉,辽国,赵光义携带的,是老赵你从五代十国时期留下的精兵。
所以在面对赵光义失踪,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虽有过一阵慌乱,但他们很快便做出了应对之策。
那便是将你的次子赵德昭推举为下一任大宋皇帝。”
“原来是这么回事。”
赵匡胤的脸上不免有些失落。
这与他先前的猜想可谓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主动站出来和被动推举出来那可是差别极大。
主动站出来意味着即使面对危险,也能够保持头脑清晰,并能够根据局势,迅速做出判断。
被动推举出来……就差了点意思。
可惜……
“老赵,不得不说,那时你虽然已经死了三年多,但是却并未人走茶凉。
要知道,宋军的随行人员中,可还是有你那正担任秦王以及开封府尹的四弟赵廷美。
即便如此,也没有人选他,而是集体选择了你的儿子赵德昭。
而有了主心骨,宋军这才止住了溃败的势头,开始有序撤退。”
随着张泊讲述完,赵匡胤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一方面,他也没想到在死后三年,将士们还如此推崇他。
这让他很是感动。
另一方面,他有点手痒,想要揍老三一顿。
老三这是疯了不成?
自己亲征也就算了,但他竟然将德昭与廷美也一同带着。
要是发生点什么意外,三人全都身死。
那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宋势必会土崩瓦解。
将心中想要揍人的冲动压制下去,赵匡胤猛地察觉到一件不太妙的事情。
如果老三真的在高粱河之战身死,那确实是一件美谈。
但是,老三没死,这就有大问题了。
“店家,众将士拥立德昭为皇帝的后续如何?老三可有何反应?”
“结局自然是不了了之,毕竟赵光义才是宋朝明面上的皇帝。
而赵光义在获悉了众将士拥立德昭为皇帝后,很是不悦……”
赵匡胤眉梢一挑。
老三还有脸不悦?
自己独自丢下大军逃跑,致使大军损失惨重。
要不是德昭被推举出来稳定人心,恐怕十万大军都将灰飞烟灭。
“大概就是从此刻起,赵光义对老赵你在军中的威望有了深深的忌惮。
这促使了赵光义将来的重文轻武,也为接下来赵光义的一系列动作埋下伏笔。”
“接下来的动作?”
“没错,赵光义回来后,直接将责任推卸给了诸位将领,将在你那时期颇为器重的石守信,刘遇等人尽数贬谪。”
只一瞬间,赵匡胤便明白了老三赵光义的意思。
石守信,刘遇等人是跟着他一路走来的人。
当初他杯酒释兵权,虽然解除了石守信等人在禁军中的职务,但是仍保留着其他的职位。
而老三此举,看来是想要将他在军中的影响力尽数抹去。
这等肚量……
“因为此次北伐,是先拿下了北汉,再攻打的辽国,辽国打输也就算了,但是北汉是实打实的拿了下来。
而赵光义除了推卸北伐辽国失败的责任外,对于拿下北汉的奖赏却只字未提。”
赵匡胤紧皱着眉头,并不答话。
原本有功赏,有过罚,没什么问题。
但是他的这位三弟竟连灭国奖赏都没有。
他对此只能想到一种解释。
那就是他的这位三弟对将士们拥立德昭为皇帝依然耿耿于怀。
“考虑到朝中对于此事颇有微词,老赵你的次子赵德昭便找到赵光义诉说此事。
原本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宜。
但那时的赵光义却对着赵德昭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
“老三竟然如此言语?”
对赵匡胤而言,老三的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直接。
意思是让德昭成为皇帝后,再行封赏之事!
这话实在是太过了!
“店家,然后呢?”
“退朝后,赵德昭回家后便自刎而死。”
“什么?”
赵匡胤没想到,他的次子赵德昭会以如此方式死去。
推算了一下时间,赵匡胤的脸上显露出一抹肃穆之色。
德昭死时年仅二十八岁!
“店家,这想来就是德昭不能来此的原因吧?”
“嗯?老赵,你尝试带赵德昭来过吗?”
“是,店家,我尝试带过几次,但是毫无疑问,都以失败而告终。
考虑到李小娘子所说只有历史留名之人才能够前来,想来是德昭的早逝导致了他并不历史有名,从而无法来到此地。”
赵匡胤缜密的分析令得张泊不住地点头。
“应该就是这样。”
赵匡胤一阵沉默。
大概沉寂了几息的时间,赵匡胤突然开口道。
“店家,以你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件事背后是否有着隐情呢?”
从五代十国走出来的赵匡胤,脑海中骤然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尽管德昭还没有成长到能够到独当一面的地步,但是要说德昭因为被斥责一番就自刎,他是不信的。
“虽然史书中记载,赵德昭是自刎而死,但是此事的背后,恐怕的确有隐情。”
“哦?店家,还请详细说说。”
“在你次子赵德昭死去两年后,你的四子赵德芳便因病去世,三年后,你的四弟赵廷美也离世了。”
在张泊讲述的同时,正在认真听讲的朱高煦看了一眼身侧的朱高燧。
兄弟两人四目相对,瞬间明白了各自的想法。
赵光义的这番动作,看起来有些眼熟。
好像他们老爹当初也这么干过。
不,不对……
老爹可没有动手,而是将朱允熥几人圈禁了起来。
而且,将老爹与赵光义比,也太埋汰老爹了。
此时,一声爆喝令得想着心事的兄弟两人齐齐吓了一跳。
“什么!”
赵匡胤面露难以置信之色。
如果说,德昭之死还能够解释成意外的话,那么之后德芳,廷美的事情就很耐人寻味了。
即便发生意外,也不可能涌到一起发生意外吧!
当即,赵匡胤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可怕的念头。
“店家,你的意思是,德昭等人的死亡与老三脱不开关系?”
“史书上并没有明说此事,所以这件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并未明说此事吗?
赵匡胤再度低下头,认真思考刚刚店家讲述的内容。
史书上虽没有明说,但是他其实已经可以断言,此事绝对与老三有关。
不然哪有这么巧的事,德昭,德芳,廷美仅仅隔了几年,便相继离世!
如果他这次再将老三定为继承人,再像历史上发生这般事又该如何?
结合着先前店家所讲述的有关老三赵光义的经历,赵匡胤此时的念头无比坚定。
“店家,我决定了,为了防止历史上的事情重演,我要放弃金匮之盟,改立德昭为继承人!”
张泊赞同地点了点头。
既然赵匡胤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那他自然尊重赵匡胤的选择。
虽然赵德昭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是从他能够为将士仗义执言便可看出,赵德昭这个人还是不错的。
人品不错,加上有作业抄以及赵匡胤的全力培养。
赵德昭的成就势必会比历史上的赵光义强!
“老赵,既然你选择了赵德昭,那你可曾想过怎么对待已经知道金匮之盟的赵光义?”
“这个……”
赵匡胤面露纠结之色。
考虑半晌,并未能够想到好办法的赵匡胤询问起张泊的意见。
“店家,不知你可有好的建议。”
“老赵,你可是不愿处理赵光义。”
赵匡胤默默地点了点头。
“店家,虽然我对老三所做的一系列事情很是不齿。但是他好歹是我的三弟,我确实无法对其下手。”
听到赵匡胤的此等回答,张泊无奈地摇了摇头。
不得不说,赵匡胤的道德水平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都算得上佼佼者。
作为宋朝的开创者,赵匡胤为人诟病的一点无非就是欺负孤儿寡母。
但是,在五代十国的那般环境下,即便没有赵匡胤,还有钱匡胤,孙匡胤。
那时候亡国之君可没有好下场。
全都是身死族灭。
而赵匡胤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他篡位后,还好好地对待柴荣的后人。
将禅位后的柴宗训封为郑王,由朝廷供养。尊其生母符太后为周太后,保留宫廷待遇。
不仅如此,在对待投降的国君时,他还给予了一系列的优待。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g),投降后被赵匡胤封为了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
南汉末代皇帝刘鋹(chǎng),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大将军,封彭城郡公。
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后,被拜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对待投降的国君都这样,对待手下更没话说。
杯酒释兵权,在收归权力的同时,给予手下荣华富贵。
如果换成是老朱,可不管你有的没的,直接全剁了!
而在赵匡胤的此等气量下,虽然其最终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都没有一统中原,但是他的评价还是颇高。
五代十国可没有什么人伦纲常,人吃人甚至都成为了常态。
而赵匡胤终结了五代十国的乱局,重塑了自唐末以后就败坏的人伦纲常,重新树立了社会道德。
所以,道德水平出众的赵匡胤不处理赵光义,张泊也能够理解。
“其实,现在的赵构一朝与赵眘一朝都很缺官家,你可以将你的三弟派往这些朝代,去担任官家一职。”
“店家,赵构一朝缺官家我还能够理解,但是赵眘一朝缺官家,又是怎么一回事?”
“赵眘年事已高,按照原本历史的发展,他还有两年的寿命,但他的后人并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所以赵眘一朝,也需要一个在赵眘之后执掌大宋的官家。”
“原来如此……店家,我会好好考虑这件事的。”
解决了继承人之事,赵匡胤心情大好。
喝了两大碗粥,吃了八个包子,赵匡胤这才告别张泊,踏上了回去的道路。
不过,等赵匡胤走出农家乐,正欲离去的时候,他发现了离他约莫四五丈远的地方,迎面走来了三人。
“鹏举,幼安,快些跟上,我要将此次大捷的消息告知店家与六哥!”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刚刚从南宋来到后世的岳飞,辛弃疾与赵佶三人。
招呼完身后的岳飞与辛弃疾,赵佶刚转过头,便看到了伫立在农家乐门口的赵匡胤。
在脑海中搜寻几息,赵佶确认了他不认识此人。
不过,虽不认识,赵佶还是轻车熟路地走到赵匡胤的跟前。
有道是一回生,二回熟,询问一番眼前之人的来历,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
“不知怎么称呼?”
赵佶的话还未问出口,赵匡胤就已经抢先一步问道。
这令得赵佶准备好的说辞都堵在了嘴边。
片刻后,赵佶阖上了嘴。
虽然对方打乱了他的计划,但是赵佶倒是无所谓。
对他而言,谁先介绍都没差,反正都是要问的。
“我名为赵佶,来自宋朝,不知你可曾听说过我的名讳?”
“宋朝?赵佶?”
原本因为解决了继承人一事,心情大好的赵匡胤,听到赵佶的自报家门后,神色蓦然一沉。
“你就是宋徽宗赵佶?北宋的最后一任皇帝?”
他可是知道,宋徽宗赵佶是什么玩意。
正是因为在赵佶的腐朽统治下,他一手建立的北宋才迎来灭亡。
“咦,你竟然听说过我的名字,你莫不是来自于我大宋?或者是来自我大宋之后的明朝……”
赵佶话还没有说完,一双蒲扇般的大手就朝他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