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早运动,郑瑜起床服侍洗漱,走路有点小变形,林玖不敢笑只能低头忍着,佝偻着腰往外走。
郑瑜“玖哥,想笑就笑出了吧,你知道我上班的环境,那帮老娘们什么都敢说,经常拿我们小姑娘开玩笑,昨晚我可是知道了,比她们说的都美,我心里美着呢”。
林玖“瑜儿,谢谢你,从今天开始我负责挣钱养家,你把家里安排好就行,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咱今天是出去溜达还是~~”。
郑瑜“咱还是在家吧,我这样子出去了别人要笑话你的,咱在家甜着就行了”。
林玖“那成吧,今天就是我当地主老爷的第一天,躺着,不动,挺好”。说着搬上躺椅出门来到葡萄架下,开始数哈密瓜。
一个两个三四个,五个六个七八个,数了两遍都没有数清楚,一遍十七个一遍十八个,于是又重新开始。
郑瑜端着茶缸出来“不用数了,我数过的是十八个,我感觉熟透了的有七八个了吧”。
林玖站起来去厨房拿了把菜刀,找了个熟透的,一刀下去再切再切,开吃“我说怎么会数出十七个,原来是这~样~的~”。
郑瑜“哈哈,那就别数了,我得把刀收起来,会被你越数越少的”。
两人在院里待了一天,说着这两年的相思之苦,说着以后的幸福,计划着生几个孩子,是夜又梅开二度。
第二天骑车出门,卤煮油条,前门楼子,后海公园,天坛,地坛,中午吃的是烤鸭,晚上郑瑜坚决不在外面吃了。
第三天骑着三轮带上媳妇带上设备出了城,行了两小时来到玉泉山接了两葫芦泉水,找了个地方生火烧烤。
郑瑜很满意现在的生活,订婚后的两年里总是患得患失的,这回是心里有底了,而且林玖很照顾她的感受。
两年时间里郑瑜学到很多东西,平时他都会仔细观察林玖的动作和习惯,特别是在语言上,自已也是读过初中的,但是说话总感觉差距很大。
这两年为了减小这个差距,她总是想好了才说话,而且一直在思考怎么进步。
郑瑜平时是很稳重的,说话比较少,林玖习惯了,谁知道她存着这个心思。
幸福总是很短,三天很快过去,这三天是郑瑜这辈子过的最开心的,林玖很会照顾她,两人的默契度提升了不少。
上班时两人都带着喜糖,郑瑜从进厂就开始发糖,门卫保卫科办公室车间,五斤糖也就刚刚够用。
林玖就简单多了,进门看见帅婷递过糖包“婷姐帮帮我吧”,然后就沿着沿河步道慢慢走着,心里想着要怎么提升了。
苹果已经熟透,通知施康安排人开始采摘。来到山崖木屋和秦政唠了半小时,回到办公室把吴敏刘一钢叫来。
林玖“吴姐,每个工人十斤苹果,这个就不入账了,让大家悄悄地,别有吃的都堵不上嘴”。
“姐夫,你统计一下外联的要准备多少份,也是每份十斤,名单出来交给吴姐做账,通知四叔咱冷库留两万斤”。
“轧钢厂三万斤通知葛主任开车来拉,区里五千斤部里五千斤你亲自送去,和他们把交接手续弄清白了”。
“”棉纺厂那里一万斤,你直接和玉丹姐联系,让她们自已来车,慢了没有就不要怪我,其他的走供销社吧,上次拿了那么多茅子呢”
“尾果交给三哥吧,让他带着点海爷,给海爷他们分口汤,走各厂的采购科吧”。
交代完了工作来到鱼塘,章平这段时间都在这里,他的课题是《淡水鱼塘混养增产计划》,林玖直接给了他一个鱼塘。
章平“小林老师,谢谢你啦,没想到学生们也有苹果福利,孩子们可乐呵了”。
林玖“教授,正说这事呢,这次没有上账,让孩子们别说漏了”。
章平“那是肯定的,如果苹果都堵不住他们的嘴,我就用鸭粪。还有啊,你准备一篇论文,以前出的都可以,把高级农技师报了,这次用你的高中文凭吧”。
“还是你聪明啊,这几年可是一样都没有落下,这回有了高中毕业证,加上三级医士,中级农技师,全乎了”。
林玖“好的,这个我马上准备,谢谢教授了。今天是有个想法跟您沟通一下,您从专业的角度给我个意见”。
“现在农场只有苹果一种,品种单一花期短,我想着增加几个品种,把那两个山头拿下,就是在品种和配比上心头没底”。
章平“你准备上几个品种,规模多大”。
林玖“依托着这八百株苹果,准备上两千株桃一千株梨,再加二十亩的蔷薇,这东西做成篱笆维护,花期长费用少”。
章平“依托八百株苹果,那两倍桃是一千六百株,梨是一倍半是一千二百株,另外点缀李子二百株,杏二百株柿子二百株,枣子二百株,这样是增加三千六百株”。
“你的蜜蜂理论很好,群落增加也快,只是这个课题成熟得三到五年的,是不是时间长了点”。
林玖“我是这样想的,以您牵头,我刘丹施康咱四人成立课题组,先上报批地今年准备明年启动,三年形成规模”。
章平“以我牵头不可能,我没时间也不抢你的成果,你自已弄我挂个指导,这个课题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
“按照你的进程,明年初上报课题,同时作为你教授农技师的课题申报。我给你找一个农病方面的初级农技师加强刘丹的力量”。
林玖“那谢谢您了,我这就准备材料,您再帮着润色一下”。
章平“谢倒是不用,有个事要你支持一下,就是这混养要用青饲料,要减少鸭群的数量,可能对农场的收入有影响”。
林玖“那没事,您看这样好不好,三号鱼塘全部交给您,农场的人撤出全由着学生们弄,多余的鸭子卖了。鱼塘产出拿出两成作为你们的经费,您觉得成吗”。
章平“太成了,谢谢你替学生们想着,这样不会影响你吧,对厂里好交待吗”。
林玖“那没事,这是个独立单位,建设时就加了科研的成份的。只要每年有课题出来,区里部里都是支持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又开始育苗,现在施流君手下有十人了,她都不怎么动手,顺了林玖一罐铁观音,也学会泡茶摸鱼了。
批地以后施康带着人开始砍树,正好作为今冬的柴火,郑洪涛带着人四处寻找果苗,有加价的动力他每天到处跑,这次得有六百元落袋。
林玖带着刘丹和新来的农技师,开始完善课题内容,这次的课题报了三个人的中级农技师,他们干劲十足。
帅婷结婚了,在某夜哭了一夜后答应了婚事,算是闪婚。
不过这个年代头天相亲第二天领证的也很多,郑瑜送了一对热水瓶和一床被面。
秦淮茹怀上了,这乐子可大了,何晓何晶不懂,李丫是哭着笑着都不好,也就不说了。
催着何雨柱要小棉袄,这可是苦了何雨柱了,补药是一副一副的下肚,原本只要两个孩子的,李丫有这个要求也只能配合。
果林项目启动,阎解成阎解放刘光福赵丽,孙德财李大丫拿到招工表,加上刘光天赵天,四合院有八人在农场上班了。
哦,应该是九人,林玖漏算了自已。
四合院在易中海有了依托不作妖,贾张氏回村作不了妖,何雨柱带娃不当打手,八个孩子在农场上班不敢作妖。
现在是团结一致,正朝着真情四合院的方向发展。
林玖现在是上班就摸鱼,没下班就跑,和黎援朝淘换老酒老票老画。
跟帽儿胡同老头们淘换老物件,和郑洪涛淘换名贵原木名贵中药材,和吴军换书。
派出所的书已经被他掏空,现在只要有书,陈二喜陈南方第一时间都会通知他,反正是换,用猪肉鸭子鸭蛋哈密瓜,只要是书是老物件,他都有兴趣。
现在他的藏书有两万册了,石洞占了三个货柜,木屋书柜也是满满当当的,医书占了四成,古籍是宋元明清和民国的都有。
元旦又送了一批猪肉,数量有序地减少,现在有农场的工作,事业已经起步,他也不想再靠着猪和鱼去加强关系了。
空间石洞中固定不动的,是一千斤玉米一千斤小麦一千斤京城稻,五百斤野猪肉五百斤鹿肉,一个货架的调料。
剩下的还有两头虎一头熊十八头鹿九十头野猪,四百多个哈密瓜,六百多斤荔枝五十瓶蜂蜜,这些都会慢慢地交换出去的。
王八池有老王八三十多只,林玖又加了二百只,现在都有五年龄了。
家里的米缸面缸每半个月加一次永远吃不完,郑瑜蒋白兔李二嫂已经习惯了。
秋收后农场种了两百亩大白菜,一百亩萝卜,今年轧钢厂的冬储农场负责一半,李怀德轻松了许多。
农场的冬季蔬菜已经种完,有一半的人被交给施康,砍树运树。直接在山上锯成五十公分的柴火运回来,按着每个大棚的需要堆放。
这也是正常的柴火储备,工人们干劲很大,这时候干总比下雪时干轻松许多。
农场有序忙碌,课题有效推进。帅婷施流君刘光天三人,已经取得初级农技师的资格。
三人现在都在备考中级的,农场另外有二十多人在备考初级,形成了有序竞争。
没到四点就跑了的林玖现在是兴奋期,食髓知味的他每晚都想着梅开二度,只是今天,哈哈哈哈。
进门后郑瑜给了他一张纸“玖哥,要不,你去耳房睡一个月吧,你在身边我怕我忍不住”。
多好的媳妇把可能发生的事的责任全部承担下来,于是林玖回到了离开两个多月的耳房。这样也好,俄语的学习可以提上日程了,一举多得。
耳房和小院都有小变化,经过三年多的经营,小院三方的蔷薇已经很是茂盛了。爬满墙壁并在墙顶形成直径一米的圆形花墙。
小院多了六盆茶花六盆矮松,屋内多了两盆文竹,原来的米缸面缸水缸,移到了西跨院厨房中,灶台也拆了。
窗户里的位置多了一张案桌和一把太师椅,靠东墙壁多了个壁炉连接着炕。
林玖来到耳房,泡上茶打开收音机。
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粮食不像前面两年那么紧张了,农场的被重视程度减弱,自已二十岁已经是十九级办事员,这往后几年按部就班就可以了。
等今年秋收后把二期大棚做出来,把四九城菜篮子计划的另外三个基地做成熟了,就苟着吧。
哦,不是苟着,是该带孩子了,算一下预产期得是十月份。
还有,粮食不紧张得加大猪场了,是一千头还是两千头呢。头大啊。这个问题还是交给领导吧,他喜欢动这个脑筋。
郑瑜提着一壶热水走了进来“玖哥,你不会怪我吧”。
林玖“傻妞,乱想什么呢,有孩子我高兴着呢,这是咱们的第一个孩子,咱都得小心点,我知道轻重的”。
郑瑜“那我回去睡了,总觉得困的厉害睡不够,你也早点睡吧”。
林玖“好,我送你回去吧,以后别再送热水过来了,你现在要注意不能摔了”。
牵着郑瑜的手送回正房,看见药柜时想起这东西要利用了,上次只是准备了二十几味常用的药,这个现在已经不够了。
回到耳房,在壁炉里加了两根柴火。拿出一张纸开始写药名,中途停下听了一小时的俄语广播。
十点时写了上百种药材,和四十多种中药种子名字,又看了两个小时的书才睡。
次日找到郑洪涛把单子给他,郑洪涛看完“没问题,有时间要求吗”。
林玖“不急的,十天半个月的准备好就行,这些都是要给家里人用的,一定要淘换最好的才行”。
郑洪涛“为家里人准备的,那我心里有数了,肯定是最好的”。
来到农场,转了一圈后来到猪场,现在大猪存栏二百一十头,小猪仔二百六十头,四个猪舍全满了,十头母猪都很健康。
找到赵政和袁印“大爷,咱的种猪还是太少了,我想着增加到五十头以上”。
“袁印,五十头种猪一年产仔有多少,要是把规模提升到两千头有多大困难”。
袁印“主任,五十头一年产仔大概八百头,有一千二的空额。而且现在各方面条件都不能满足,得增加三十六个人,两个兽医十八个猪舍”。
林玖“那些都不是问题,你和大爷商量着来,看看能不能在一年半达到产能”。
三人在周围转了半小时,得是一开始就留有余地,十八个猪舍都能建在坡地上,还能利用高差处理卫生情况。
吃完中饭给刘一钢交代一下,骑车来到轧钢厂李怀德办公室敲门。
李怀德“请进”,看见林玖“小玖,这是有事,来电话就行”。
林玖“叔,好久没见着您了,也不能总是电话汇报啊”。
李怀德“少来,你那片很重要,我不要那些形式主义,我要的是实打实的物资”。
林玖“叔,现在各方面运行很好,我想着过完年开始启动二期,同时规模调整一下,想着先来汇报,看看厂里是不是另有安排”。
李怀德“是啊,也是时候该启动二期了,你想着怎么调整呢”。
林玖“叔,您知道的,当时我心里也没有底,做的计划是初步的,是以大棚为中心的,这两年运行的还不错”。
“现在困难时期结束,粮食产量稳定,所以大棚就没有必要增加,按照原计划的二百个,鱼塘和鸭群也不变,只是猪舍要增加了,我想着按年出栏两千头的规模”。
李怀德“能办到吗,两千头。咱厂里的需求是七百头,两千头是不是多了点,这事不急,我和领导们沟通一下,反正是年后的事情,今年过年时能够有多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