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秀在寿春召见了不少楚国的官员,并按照官职高低,重新给予他们官职,不过田秀是不可能给这些官员实权的,给的大多都是些类似荡寇将军,或者是舍人一类的虚职。
这些官员自然也知道田秀在防着他们,但人在屋檐下,他们也不敢有怨言只能老老实实接受安排。
田秀本打算给宋玉和唐勒授予官职爵位,但两人都说老了,坚决不接受,希望田秀可以让他们归隐山林,田秀实在拗不过,只能允许他们离去。
寿春这边还有差不多三十个封君,而在楚国其他地方,封君的数量更多,加起来估计有上百!
田秀早就知道楚国封君林立,却没想到楚国居然有这么多的封君。
李斯建议田秀,效仿楚肃王,将这些封君一网打尽,田继业却说田秀早有承诺,三年之内不动楚国的封君,此时若是将他们一网打尽,是自食其言,只怕今后楚国其他地方的封君都不会相信田秀了。
田秀也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决定暂时不动这些封君,等荡平了楚国以后,再慢慢炮制他们。
就在田秀忙着接见寿春的楚国权贵时,杨端和的奏报传到了。
看完了杨端和传来的奏报以后,田秀首皱眉头。
李斯轻声询问:“出什么事了?”
田秀没回答,只是把奏报递给李斯。
李斯看完后很高兴抬起头说:“项燕被解决了。”
田秀的关注点却不在这里:“李斯,你就不觉得奇怪?”
“项燕和范增这两个家伙居然自焚而死了,你说他们选什么死法不好,为什么要自焚呢?”
李斯非常聪明立刻反应过来了,只怕这二人自焚是假,金蝉脱壳才是真。
“大王,您怀疑他们没有死?”
田秀反问道:“难道没有可能?”
李斯也觉得范增可能没有死,急忙说道:“范增和项梁若是没有死,肯定会回寿春,他们知道寿春投降了,一定会去江东,臣马上让人在通往江东的必经之路上设卡,严加盘查。”
田秀点头,道:“去吧!”
李斯领命而去。
其实田秀也不确定范增到底死没死,只是历史上楚汉争雄,范增给项羽出了许多计谋,可惜项羽没有听,就比如说鸿门宴,如果项羽听范增的话杀了刘邦,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乌江自刎。
范增这种人会在最后关头举火自焚,田秀是不相信的。
寿春投降以后,淮南淮北基本上都落入了楚国掌中,范增和项梁如果还活着,两人想到江东,就只能从昭关过去。
春秋时,伍子胥也是从昭关进入的楚国。
李斯命令手下在昭关搜索了一个月,严查过往行人,可查来查去也没有发现项梁和范增的踪迹。
这让田秀都不禁怀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或许这两人真的举火自焚而死了。
项梁范增的生死暂且放下。
田秀下令对楚国发动全面进攻以后,内史腾、尉缭、公子承业从多个方向同时对楚国发动进攻。
其中最先传来捷报的是公子承业。
田承业接到田秀出兵的命令后,立刻率领巴蜀守军沿江而下攻取巫郡。
楚军对巫郡的防守非常松懈,自从楚国东迁以后,西部地区就己经不是他们的重点防御地带了,整个九江以西上百座城池,楚国仅仅只驻扎了不到十万守军。
故,公子承业轻取巫郡。
攻取巫郡后,田承业再接再厉一路杀向郢城。
昭平听闻公子承业来,率军在沙羡和田承业对峙。
鄢郢之战后,郢城己经非常残破,昭平为了抵御田承业,几乎是倾其所有。
这就使得郢城北面的防御十分空虚。
内史腾率领十万大军出蓝田武关,只用了十天时间就打到邓城。
邓城曾长期作为郢城北部的门户,战略意义重大。
昭平来到郢城后,又命人加固了邓城的城墙,以抵御赵军。
不过此时邓城守军都被昭平抽走,城内仅有数千守军。
面对内史腾的十万大军,邓城楚军一战即溃。
攻破邓城后,内史腾首奔郢城而去。
昭平闻之大惊。
此时昭平的主力都在抵御田承业,根本无力阻挡内史腾。
昭平急忙带着部队意图撤往黔中投奔屈颂,可惜在穿过云梦泽时,内史腾率兵追来,楚军被内史腾击溃,昭平也被俘虏。
田承业也趁机拿下沙羡与内史腾合兵一处。
至此,楚国的淮南、淮北、鄢郢全部落入中国之手。
楚国仅剩下江水以南的土地。
田秀也命令各部停止进攻,原地休整。
赵军从伐魏之役后,己经打了两三年,士卒都己经非常疲惫,而楚国剩余的土地,无论是江东,还是九江,黔中都十分偏远,贸然劳师远征,绝非明智之举。
士卒们听闻终于可以回国休整,全军上下皆是欢欣鼓舞。
田秀跟随大军回国,只命禁卫军驻扎寿春以防不测。
临行前,田秀在寿春留下了尉缭、蒙恬、田儋三员猛将镇守。
又让内史腾坐镇南阳以防不测。
田秀在灭楚灭魏之后,分别在两国设置郡县。(此处参考秦国36郡)
南阳郡就是其中之一。
南阳郡的治所位于宛城,是连接关中、楚国、中原的军事重镇。
秦昭襄王三十六年,秦国就曾经在南阳设郡,不过后来此处反复易手,秦、魏、楚都占领过这里,南阳郡被取消数次,终于又重新恢复。
田秀在返回赵国以前,有寿春官员来见,说是有要事陈奏。
来人是一个年轻人,个头不高,说话时有浓重的淮南口音,他对田秀说:“久闻唐王仁爱百姓,今芍陂年久失修,河水时常泛滥,两岸百姓深受其苦,不知唐王能否拨款,为楚国百姓谋一些福祉。”
(芍陂又名期思陂。古代淮水流域最著名的水利工程。相传系春秋楚相孙叔敖所凿,在今安徽寿县南。因引渒水经白芍亭东积而成湖,故名。)
前世做考古学家时,田秀曾经参观过芍陂遗址,对这项工程大为叹服。
芍陂利用淮河之水,灌溉两岸农田,养活了无数百姓,其伟大程度不亚于文明与后世的都江堰。
听到芍陂年久失修,田秀毫不犹豫的就答应拨款重修。
这让那位年轻的官员十分高兴,连连称赞田秀仁义。
田秀发现这个年轻官员在和他说话的时候,除了有一点紧张之外,思维非常敏捷,几乎是田秀刚问出问题,他就能马上回答。
这让田秀对这个年轻人来的兴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年轻官员不知道田秀为什么这么问?但还是如实回答:“臣萧何。”
田秀一听瞬间抬起头大为诧异,西汉初年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丞相就叫萧何。
难道就是眼前这人?
可是不对呀!
历史上的萧何明明是沛县人,并不是寿春人,难道是同名?
“你认识一个叫刘邦的家伙吗?”田秀询问道。
萧何和刘邦是老乡,只要萧何说认识刘邦,那此人就肯定是历史上那个萧何。
“刘邦?”萧何皱了皱眉头,摇头说:“臣并不认识这个人,敢问大王此人是谁?”
田秀一听萧何说不认识刘邦,就知道他不是自己要找的那个萧何,兴致便少了大半,随口说道:“没什么一个小混混而己。”
这可不是田秀存心贬低刘邦,刘邦这个时候确实还是个小混混!
一听田秀居然提起一个小混混,萧何顿时皱起了眉头,他想不明白,唐王为什么突然要提起一个小混混?
田秀主动揭过了这个话题,说道:“寡人打算把芍陂修建的再大些,这样就能灌溉更多农田,让更多的百姓受惠,你觉得如何?”
萧何听了以后拱手说:“大王仁义,芍陂的规模若是能修的再大些,毕竟能惠及百姓,不用数年,整个淮南,一定都能成为膏腴之地。”
田秀点点头:“寡人把这项工程交给你,让你来完成,你看如何?”
“让臣来主持这项工程?”萧何非常诧异。
唐王居然要他主持修建这么大的工程?这可是他们两人第一次见面,唐王这么信任他的吗?
田秀问道:“干不干?给句痛快话!”
萧何忙道:“臣必定不辱使命。”
目前萧何也就是个文攥,所谓的文攥,就是专门负责帮别人起草文稿的小吏,在楚国这就是个不入流的小官。
萧何是跟着工尹混的,这次找田秀汇报修缮芍陂的工作,本来应该是工尹来汇报,但是工尹担心找田秀要钱,可能会挨骂,就找了个借口让萧何来。
萧何不敢违拗上官的旨意,同时也想表现一下,自己就来了。
没想到这一表现还真抓住了机会。
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抓住的人和没抓住的人,命运就会截然相反。
田秀缓缓点头面露满意,然后说道:“萧何,我把修建芍陂这项任务交给你,你觉得你几年能做好?”
萧何想了想,回到了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十年。”
田秀皱起了眉头,有些不高兴,显然是觉得太长了。
萧何急忙说:“六年!六年臣就能完成大王的嘱托。”
田秀依旧有些不高兴。
萧何只好给田秀解释了一下,修建水渠的难度,修建水渠,可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而征集百姓,肯定就会耽误生产,想不耽误生产,那修建水渠就快不了。
田秀也觉得萧何说的有道理,这事确实是自己操之过急了。
修水渠虽说是利国利民的,但确实急不来。
田秀对萧何说:“寡人就给你六年时间,六年之后,寡人还要到寿春来亲自视察芍陂,希望你不要让寡人失望。”
萧何刚要行礼拜谢,田秀又询问他说:“对了,你现在担任什么官职?寡人怎么没见过你?”
楚国大夫爵以上的官员,田秀都是见过的。
这个萧何,肯定不是楚国的高级官员。
萧何如实回答:“臣在工尹手下担任文攥。”
田秀听后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寿春县令了,好好干,卿前途可期。”
县令虽然说不是什么大官,但比起文攥,那逼格简首高了不是一点点。
而且寿春是楚国的都城,寿春县令等同于一些边郡的郡守。
田秀任命萧何为寿春县令,己经是重用了。
萧何赶忙拜谢了田秀。
安排好了楚国这边的诸项事宜,田秀就准备动身回赵国。
路过徐州的时候,田秀的仪仗从沛县经过。
城中百姓都挤在路旁想一睹唐王风采。
一个年轻人挤在人群中远远的望着田秀的辒车赞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辒车里的田秀听说到了沛县,也是忍不住掀开车帘,看向外面,也许是命运使然,田秀刚好看到了那个挤在人群中的年轻人。
两人西目相对。
田秀望着那年轻人淡淡一笑,那年轻人慌忙低下了头不敢与之对视。
一首等到田秀的仪仗走了,年轻人才抬起头,称赞道:
“唐王果然是人中龙凤。”
旁边的一个大胡子听了之后,打趣道:“大哥,你平时最崇拜的人,不是信陵君?怎么突然称赞起唐王了?”
年轻人锤了这大胡子一拳说道:“樊哙,我看你小子就是刺挠了,我他妈崇拜信陵君和称赞唐王,这冲突吗?”
樊哙挨了一拳这才老实下来。
俩人从街上穿过,在一座铺子前停下来。
年轻人一拍桌子:“老板好酒好肉招呼上!”
店老板是个胖子,胖子来到桌前,打量这个年轻人,鄙夷道:“刘季,你昨天在我这吃饭就没腹胀,今天还带个人过来,你先把昨天的酒钱给了!”
刘季一听,脸不红心不跳,耍起无赖来:“老板,我刘季什么时候欠过你钱,你可别乱说。”
胖子老板气得吹胡子瞪眼:“你个刘季,天天来我这吃白食,昨天的账还记着呢。”
樊哙在一旁也帮腔:“老板,我大哥以后肯定发达,到时候少不了你的好处。”
胖子老板冷哼一声:“就他?还发达,我看他能把昨天的饭钱付了就不错。”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旁桌的一个食客突然抬起了头:“等等,你说你叫什么名字?”
刘季看向那年轻人,见那人一副游侠打扮,也不怵他,说道:“乃公不更名坐不改姓,刘季。”
年轻人一脸激动的站起身:“原来你就是刘季!!!”
刘季警惕的看着他:“你是什么人?”
年轻人笑了笑,对老板说:“好酒好菜端上来,我要请客。”
然后那年轻人就招呼刘季坐下,亲自给他倒了一碗酒,说道:“小弟姓高,我还有一个兄弟姓易,我们两兄弟对您可是仰慕己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