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这些来科举的秀才都被张悬关在书院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一开始这些饱读圣贤书的秀才还不愿意跟张悬合作,觉得张悬是叛乱的逆贼,自已必须要忠于朝廷,这样才对得起这么多年圣贤书的教诲!
但骆家成这个“天师道内奸”却是不断地向着这些秀才解释,讲述张天师和天师道的所作所为!讲述这些年朝廷的吏治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再加上他们亲眼看着天师道真的发粮发物,让老百姓活下去!
因此,慢慢的就有不少秀才改变了立场,愿意追随张悬,追随天师道!
也让张悬有了开科举的基础!不然自已这边开了,结果没有一个人参加,也是无比尴尬。
毕竟肯来参加新朝科举的,可以说都是对新朝充满信任,算是张悬的铁杆支持者了!
不过,张悬需要的是经世致用的人才,不是死读书只会八股文的书呆子。
因此,张悬废弃了传统的八股考法,只考策论!
而且题目就两个,第一题——“何以致天下太平!”
第二题——“何以致百姓富强!”
考试共分为两场,对于参考要求,张悬也大大放开,原有童生功名的都可以参加第一场,考上即可有举人功名!
通过第一场的和原有秀才功名的都可以参加第二场,考上即可有进士功名!
举人和进士都有做官的资格!
这也算是给参加第一届天师道科举的人一个福利,直接越级晋升,毕竟也算是从龙之臣了,第一批支持张悬的文官,总得给他们一点甜头!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
反正天师道新王朝初立,有的是官位!现在很多基层官员,张悬还是留用一些大虞王朝的投降派。
等这些进士举人考出来后,便可以逐个替换,彻彻底底的换成自已人!
因此一时间,报名人数多如牛毛,无数报国无门的学子们终于看到了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天师道不是一般的造反流寇,而是真的有真龙天子气象的新朝!
同时,对于各地的胥吏张悬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凡是表现良好,人品端正,不贪污受贿的,给予提拔为官。凡是平日里欺压百姓,贪污受贿的通通依法处决!
有道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这些基层胥吏世世代代在基层,已然成为了巨大的蛀虫,有时候一个胥吏贪的丝毫不比县太爷少!
因此,张悬老虎要打,苍蝇也要抓!
他直接开公审大会,让百姓监督,百姓觉得行的胥吏就留下,觉得不行的便拿下!毕竟这些胥吏和老百姓直接打交道,老百姓最知道他们的德行。
一时间,陕东道各地在天师道的组织下,抓了狗官胥吏无数,吏治为之一清!
而全省的大半读书人也纷纷来到安乐府,接受张悬这个小小“童生”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
……
几天后,张悬正在批改众考生交上来的考卷,从中选拔人才。
而就在这时,汤师爷却激动无比的跑了进来道:
“禀告天师!好事!大好事啊!随着朝廷的征辽响搞得愈演愈烈,老百姓彻底忍不住了!隔壁晋中道已经彻底乱成一锅粥了!有好几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杀了当地的狗官起义了!官兵们被打的节节败退!咱们要不要趁他们相互打出狗脑子的时候火中取栗,把他们通通拿下!以此扩充咱们得地盘!”
“不忙,大家都是对抗大虞王朝的一份子,也算是同道中人了,在推翻大虞王朝之前先不要内斗,先让他们打着吧,不管是谁赢了,咱们都去和人家签订互不侵犯的盟约!只要他们不来打扰我陕东道,我们就不会去攻打他们。”张悬淡淡的回答。
虽然大虞王朝已然是走到了末期,必然会被推翻。但破船还有三千钉呢,一个王朝临死之前的反扑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比如秦末大起义时,陈胜吴广,还有项羽的叔父项梁都曾轰轰烈烈,势头很猛。但却都被秦末猛将章邯通通剿灭!
再比如汉末黄巾军,隋末杨玄感,一度也打的天下震动,但都被王朝末期的力量反扑剿灭。
张悬一开始就怕自已率先造反,以一隅之地对抗大虞,出头的椽子先烂,到时候会打的无比艰难,到时候反而被别人摘了桃子。
幸好,大乱局时代已然开启,有更多的人站出来,反抗大虞!
这时候,张悬才不搞内斗呢,也不着急扩张地盘。让这些新起义军和官兵斗去,张悬此刻只想学习一句名言——多屯粮,高筑墙,缓称王!
自已只想老老实实的的发展根据地,完成土地革命,练出十万精兵!
到时候外面也打的差不多了,张悬率兵出关,来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天下可定矣!
陕东道地处西北偏远之地,穷是穷了点,但按照金边银角草包肚的理论,越在偏远地区越不引人注目,越容易发展起来!
当年秦国不就是从大西北起家,一路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张悬也要走这条路!
而晋中道则靠近中原腹地,距离京城更近!
朝廷要打,也肯定先打晋中道!
而且晋中道这些新起义者也是毫无战略部署,一个个打下一两个府就敢称王称帝,并且就跟流寇一样抢一个地方就走,根本不留下经营根据地!
这也导致晋中道很快便被他们瓜分霍霍的差不多了,他们很快就要向着中原腹地进军!毕竟那里更加富有!
那样,他们就只会和官兵面对面,帮助张悬去瓦解大虞王朝残存的实力!
“还有一些向往我们天师道的百姓,想来我们陕东道生活。另外还有一些起义军打的是我们天师道的旗帜,想让天师您册封他们为一代弟子,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汤师爷继续汇报道。
“对于来投奔的百姓一律接纳!”
“但打着我们旗帜的起义军就算了,不予承认!起义军良莠不齐,有些是正义之师,但有些确实和流寇无异,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能让他们坏了我们的名声。”张悬思索后回答道。
他还要收信徒呢,到时候这些人打着天师道的名声搞得这么声名狼藉,自已还怎么收信徒。
“是!谨遵天师法旨!”汤师爷当即遵命,下去办事。
而张悬则继续批改着科举文章,不时的点点头,在觉得好的科举试卷上写个“录”字!
其中有几篇写的着实让张悬眼前一亮,嘴里不断的说道:“不错不错,是个人才!”
历史证明,这片土地上根本不缺人才,缺的只是发现人才的伯乐和机遇。
比如张悬那个世界,刘邦带着的沛县老乡,朱元璋带着的凤阳班底,仅仅只是一个县的班底,便带出了一大堆王侯将相!
事实证明,哪怕只有一县之才,只要用得好,便能治一国!
而张悬此刻坐拥一省,通过策论,还真的筛选出好几位人才来!
很多观点更是与张悬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