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座之畔,泪斩贪臣
张悬端坐在那巍峨的龙椅之上,殿内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间皆是皇家威严。他身着明黄龙袍,头戴沉重冕旒,目光扫过殿下群臣,心中却无半分初登大宝时的喜悦。登基这数月来,朝堂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张悬出身草莽,在那乱世之中,凭借着一腔热血与非凡谋略,振臂一呼,四方豪杰响应。他与麾下将士同甘共苦,出生入死,只为推翻那腐朽暴政,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盛世。彼时,众人皆怀着匡扶天下的壮志,对天盟誓,要为百姓谋福祉。可如今,这大殿之上,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面孔,却隐隐透着陌生。
这日,张悬在御书房内批阅奏折,一封密奏引起了他的注意。密奏中称,多地官员肆意征收苛捐杂税,百姓苦不堪言,而这些官员中竟有不少是他昔日的亲信部下。张悬眉头紧锁,心中一阵刺痛,他难以相信那些曾与他一同立下誓言的兄弟,竟会忘了初心,做出这等贪赃枉法之事。
为了查明真相,张悬决定微服私访。他乔装成普通商人,带着两名武艺高强的侍卫,悄然离开了皇宫。
三人一路行来,只见街市上虽看似热闹,可百姓们的脸上却难见笑颜。行至一处小镇,街边一老妇正暗自垂泪,张悬上前询问。老妇哭诉道,今年收成本就不好,官府却又加了新税,家中仅有的一点粮食都被抢走,一家人眼看就要饿死。张悬闻言,心中怒火中烧。
继续前行,他们来到一座县城。城中有一富商宅邸,奢华至极。张悬打听得知,这富商与当地县令勾结,垄断了城中的生意,通过各种手段压榨百姓钱财。而那县令,正是张悬昔日麾下的一员猛将——赵虎。
张悬不动声色,暗中调查赵虎的罪行。数日后,证据确凿,赵虎利用职权之便,不仅收受富商巨额贿赂,还强占民田、逼死人命。张悬心中悲愤交加,他念及昔日情分,本希望赵虎能悬崖勒马,可事实却让他痛心疾首。
回到皇宫,张悬立刻下令将赵虎缉拿归案。朝堂之上,赵虎被押至殿中,仍不知悔改,妄图狡辩。张悬怒目而视,将他的罪行一一列出。赵虎见无法抵赖,这才跪地求饶,恳请张悬念在往日的情分上饶他一命。
张悬看着昔日的兄弟,眼中含泪,长叹一声:“想当初,我们一同出生入死,为的就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可如今,你却忘了誓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让无数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犯下如此罪行,若不惩处,我有何颜面面对天下百姓?又如何对得起我们曾经的理想?”
言罢,张悬一挥手,下令将赵虎推出午门斩首。殿内群臣见此,皆被张悬的公正无私所震慑,不少人暗自警醒,不敢再存贪腐之心。
张悬深知,这只是他整顿吏治的第一步。挥泪斩下属,虽痛苦万分,但他明白,只有坚守初心,严惩贪腐,才能让这来之不易的江山长治久安,让百姓真正过上太平日子。在那高高的龙座之上,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心中已然下定决心,无论前路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为了天下苍生,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赵虎伏诛后,张悬并未停下整肃朝纲的脚步。他深知,要想彻底根除官场的腐败之风,仅凭一次严惩远远不够。于是,他着手对朝廷的监察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张悬下令设立多个独立的监察机构,赋予他们直接向皇帝弹劾官员的权力,且监察官员的选拔极为严格,不仅要考察其学识品行,更注重其对百姓的同情与责任感。同时,为了防止监察机构内部滋生腐败,各机构之间相互监督制衡,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网络。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既得利益的官员暗中串联,试图阻挠新制度的推行。他们在朝堂上言辞激烈,以祖宗旧法不可轻易更改为由,妄图说服张悬放弃改革。张悬不为所动,在朝堂上义正言辞地回应:“祖宗旧法虽有可取之处,但如今官场弊病丛生,若不革新,何以拯救苍生?朕意已决,谁敢再阻,定以国法论处!”
在张悬的强硬态度下,改革得以逐步推进。随着新监察制度的实施,一批又一批贪腐官员被查处。一时间,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心存侥幸的官员们再也不敢肆意妄为。
但张悬清楚,仅仅依靠惩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深知,官员们的道德素养和廉洁意识才是关键。于是,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廉政教育,设立专门的学府培养官员,将廉洁奉公、为民请命的理念深深植入每一位学子心中。
在一次巡视学府时,张悬亲自为学子们授课。他讲述自已从草莽到帝王的历程,谈及那些为了理想而牺牲的战友,以及他们最初对百姓的承诺。学子们听得热泪盈眶,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张悬的不懈努力下,官场风气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日益改善,各地呈现出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多年后,当张悬再次微服出巡时,看到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洋溢着欢声笑语。他深知,这一路的艰辛与付出都是值得的。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张悬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已守住了那份初心,也为天下百姓撑起了一片朗朗乾坤。
求点打赏,继续更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