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向阳坡被一片金灿灿的色彩笼罩,稻田翻涌着波浪,大棚里新培育的有机草莓泛着的光泽。赵建国站在新建的仓储中心顶层,望着远处络绎不绝的物流车,嘴角不自觉上扬。这几个月,向阳坡农产品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0%,连周边县城的商超都主动来谈合作。
"赵叔!"林夏抱着一叠文件小跑过来,发梢沾着几片金黄的银杏叶,"刚接到市里农业博览会的邀请,他们想给咱们设个特展区!"
话音未落,仓库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嘈杂。两人对视一眼,快步赶过去,只见十几个村民围着几辆冷链物流车争论不休。负责品控的王婶急得首跺脚:"这批彩椒全都软烂了!你们路上到底怎么运的?"
物流司机抹了把额头的汗,辩解道:"我们全程按标准控温,肯定是这批货装车前就有问题!"现场气氛剑拔弩张,几个年轻村民撸起袖子就要理论。
赵建国挤进人群,蹲下查看彩椒。表皮完好,但轻轻一捏就凹陷下去,明显是内部腐烂。他心头一沉——这种情况和上次运输事故完全不同,更像是储存时感染了某种病菌。
当晚,村委会办公室的灯光亮到深夜。林夏把检测报告重重拍在桌上:"实验室确认了,是一种新型的链格孢菌,传播速度极快。而且......"她调出监控画面,"三天前凌晨,有人翻过仓库围栏。"
画面里,一个蒙着面的黑影在仓库角落停留片刻,很快消失在夜色中。赵建国盯着那人手中隐约可见的喷雾器,脊背发凉。这绝不是偶然,是有人蓄意投毒!
接下来的日子,向阳坡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被污染的彩椒流入市场后,陆续有消费者出现呕吐腹泻症状。网络上,"向阳坡毒蔬菜"的话题迅速发酵,合作商纷纷要求解约,甚至有媒体带着摄像机闯入村庄。
"肯定是隔壁青山村干的!"村民老李气得砸了茶杯,"看咱们发展得好,眼红了!"这话立刻引起一片附和。赵建国却沉默不语,他清楚,农业竞争虽然激烈,但投毒这种事己经触犯法律底线。
林夏整日守在实验室,和专家团队研究应对方案。连续三天没合眼的她,眼白布满血丝,却死死攥着新的检测结果:"这种病菌在常规低温下反而会加速繁殖,之前的冷链运输方案完全失效了!"
更糟糕的是,随着调查深入,他们发现不仅是彩椒,仓库里一半以上的农产品都有被感染的迹象。赵建国咬咬牙,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所有可疑货物全部销毁。
焚烧场上,熊熊烈火映照着村民们绝望的脸。张大爷抹着眼泪:"这可是俺们半年的心血啊......"赵建国的声音沙哑却坚定:"留着就是害了更多人。只要人在,地在,咱们就能从头再来!"
深夜,林夏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细节。被投毒的彩椒批次,恰好是即将运往农业博览会的特级产品。她立刻调出近期的订单记录,冷汗瞬间湿透后背——所有退货要求,都来自同一个匿名邮箱。
"赵叔,我们可能遇到专业对手了。"林夏把分析报告推过去,"对方熟悉我们的运作流程,还懂得利用舆论造势。"赵建国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突然想起上周在镇上遇见的农业公司老板,那人看他的眼神带着不寻常的敌意。
就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一封匿名信寄到了村委会。泛黄的信纸上只有寥寥数语:"注意城西废弃冷库,有人在大量收购带病蔬菜。"字迹歪歪扭扭,像是刻意伪装。
赵建国和林夏对视一眼,决定连夜追查。月光下,废弃冷库的铁门发出吱呀声响,里面堆放着成箱腐烂的蔬菜,墙上还贴着向阳坡农产品的标签。突然,一束强光射来,数十个黑衣人围了上来。
"赵老板,这可不是什么好习惯。"为首的男人冷笑,"好好守着你的小村子不好吗?非要来抢别人的蛋糕。"赵建国握紧拳头,他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有人想彻底击垮向阳坡,吞并这片肥沃的土地。
打斗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林夏被人按在地上,瞥见角落里闪烁的手机屏幕。她用尽全身力气踢翻货架,趁着混乱拨通了报警电话。警笛声由远及近时,黑衣人作鸟兽散,只留下满地狼藉。
黎明的曙光穿透云层,照在伤痕累累的向阳坡。赵建国站在田埂上,望着村民们自发清理废墟的身影,眼眶发烫。林夏走过来,手里拿着新培育的抗病蔬菜种子:"赵叔,他们能毁掉我们的收成,却毁不掉我们的根。"
远处,警车呼啸而来。赵建国知道,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但只要向阳坡的人心不散,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而那封匿名信的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