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一碗姜汤的阳谋
秦嬷嬷带着刘二灰溜溜地走了,院子里只剩下林秀琴和小翠两个人。
半个时辰。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时间。
足够秦嬷嬷回到自己的地方,平复一下心情,然后想出一个全新的、更阴险的法子来对付她。
小翠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她不像刚才那样激动了,反而变得有些坐立不安。
她一会儿看看院门口,一会儿又看看自家小姐,脸上的担忧藏都藏不住。
“小姐,”她终于忍不住开口,“您说……您说那秦嬷嬷,等会儿送来的炭,会不会还有问题啊?
她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不甘心。
她会不会在炭里下毒?或者……或者送来的还是湿的,只是表面上看不出来?”
秀琴安抚地看了她一眼。
“放心,毒她不敢下,那是谋害主子的死罪,借她一百个胆子她也不敢。
但动手脚,是一定的。”
她心里清楚,秦嬷嬷这次再出手,绝对不会像刘二那么愚蠢,留下明显的把柄。
新的陷阱一定会更隐蔽,更恶毒,让人吃了亏还说不出话来。
硬碰硬的法子己经用过两次了,再用第三次,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必须换个思路。
对付这种喜欢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她从暗处揪出来,放到太阳底下,放到所有人的目光下。
你不是喜欢演戏吗?那我就给你搭个更大的台子,让你骑虎难下,演不下去也得演。
秀琴心里有了计较。
她转头对小翠吩咐道:“小翠,你现在去一趟咱们院里的小厨房,找张大娘。
就说我说的,我娘今天吹了冷风,身子不爽利,急需一碗滚烫的红糖姜汤来驱驱寒气。
让她多放姜,越辣越好。记住,一定要快,让张大娘立刻就熬,一熬好就马上端过来。”
小翠愣了一下,有些不解。
现在是等着对付秦嬷嬷的关键时刻,小姐怎么突然关心起姜汤来了?
但她出于对秀琴的信任,没有多问,立刻应了一声“是”,就小跑着往厨房去了。
院子里又只剩下秀琴一个人。
她搬了张小凳子,就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等着。
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
大概过了两炷香的功夫,院门口终于又出现了两个人的身影。
这次来的不是刘二,而是两个秀琴没见过的壮实仆役。
他们板着脸,一言不发,推着两辆装得满满当当的独轮车。
车上堆着的,是码放得整整齐齐,一看就是上等货的银丝炭。
两人进了院子,动作麻利地将车上的炭卸了下来,在刚才同样的位置堆成了一座小山。
整个过程,他们一句话都没说,动作很重,像是带着怨气。
秀琴就这么看着他们。
她知道,这是秦嬷嬷的下马威。
派两个生面孔的莽夫来,就是想用这种沉默的、粗鲁的态度来恶心她。
很快,两车炭全都卸完了。
那堆积如山的银丝炭,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泽,看起来毫无问题。
数量足,质量好,干燥,没有任何异味。
一个仆役粗声粗气地开口:“三小姐,炭送到了。”
说完,他和另一个人转身就要走。
陷阱在哪儿呢?秀琴心里飞快地思索着。
炭本身没有问题,那就是人的问题。
秦嬷嬷一定是想等自己收下这批炭后,再到外面去散播谣言,说自己如何刁蛮,如何难缠,
把她秦嬷嬷一个忠心耿耿的老仆人逼得亲自去挑选好炭送来,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如此一来,自己就落得一个“得理不饶人,刻薄寡恩”的名声。
好一招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
就在这时,小翠端着一个托盘,从厨房的方向快步走了过来。
托盘上,放着一碗正冒着滚滚热气的汤。浓郁的姜辣味瞬间在清冷的空气中弥漫开来。
时机刚刚好。
秀琴站起身,从惊愕的小翠手里接过托盘,快步追上了那两个正要走出院门的仆役。
“两位小哥,请留步。”
两个仆役停下脚步,转过身,一脸警惕地看着她。
秀琴脸上带着真诚得不能再真诚的笑容,将手里的托盘往前一递,一碗热气腾腾的姜汤就送到了其中一个仆役的面前。
“两位小哥,真是辛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让你们出这么大的力,跑这一趟。”
那个仆役被她的举动弄懵了,往后退了一步,连连摆手:“三小姐,这……这使不得,我们是下人,这是我们分内的事……”
“使得!怎么使不得!”秀琴的音量不大,却故意提高了一些,确保院子附近若有若无的人都能听得清楚。
她把那碗姜汤硬是塞到了仆役的手里,感受着碗沿传来的滚烫温度。
“这碗姜汤,是我刚刚才让小厨房给我娘熬的。
你们为了我们院里的事,顶着寒风,忙得满头大汗。
这碗汤,你们务必喝下去,暖暖身子,可千万别因为我们这点小事,再染上风寒,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
两个仆役捧着那碗滚烫的姜汤,手足无措,脸上满是震惊。
他们来的时候,秦嬷嬷可是交代过,说这位三小姐是个极难缠的刺头,让他们送完东西赶紧走,一句话都不要多说。
可眼前的景象,跟秦嬷嬷说的完全不一样。
秀琴看着他们的反应,知道火候到了。
她转过头,对着院内大声说道,那声音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说起来,这次真得好好谢谢秦嬷嬷!秦嬷嬷真是我们院里的活菩萨!
她老人家心肠太好了,知道我娘病着,受不得一点寒气,不但亲自去库房督促,还特意为我们挑选了这顶好的银丝炭送来!”
“这份恩情,比这堆炭火还要暖人心啊!”
她又转回头,看着那两个仆役,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你们是替秦嬷嬷来送这份恩情的,那也就是我们院里的恩人。喝一碗姜汤算得了什么?”
她又对旁边己经完全看呆了的小翠吩咐道:
“小翠,快,回屋里去,把我床头柜上那包我娘前几日赏给我的桂花糕拿出来,给两位小哥带在路上吃。
可不能让我们的恩人饿着肚子回去!”
小翠如梦初醒,连忙应声,转身跑进了屋里。
那两个仆役彻底傻了。
他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茫然和不知所措。
他们是来送东西的,怎么就成了“恩人”了?
捧着姜汤的那个仆役,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喝也不是,喝也不是。
最后,他一咬牙,仰头喝了一大口。
辛辣的姜汤瞬间从喉咙滑到胃里,一股热流猛地升腾起来,驱散了全身的寒意,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一层细汗。
“好……好汤。”他由衷地赞叹了一句。
这时小翠也拿着一小包用油纸包好的点心出来了。
秀琴亲手将点心包递给另一个仆役,温和地说道:“一点小小心意,不成敬意。
还请两位小哥回去后,务必替我转达对秦嬷嬷的万分感激。
就说我林秀琴虽然年幼不懂事,但知恩图报的道理还是懂的。
她老的恩情,我记在心里了!”
两个仆役,一个捧着快喝完的姜汤,一个拿着一包点心,再也没有了来时那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他们对着秀琴,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礼。
“多谢三小姐赏赐。您的话,我们一定带到。”
说完,他们才转身,用一种和来时完全不同的恭敬姿态,离开了院子。
首到他们的背影消失,小翠才走到秀琴身边,看着那堆积如山、再无问题的银丝炭,又看了看自家小姐,终于后知后觉地明白了什么。
“小姐,您这是……”
秀琴转过身,脸上露出了这三天来的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她心里轻轻地对自己说:
秦嬷嬷想让我吃下这个哑巴亏,再在背后散播我刁蛮的谣言。我偏不。
我把她高高地捧到“活菩萨”的位置上,让全府上下的人都知道,她秦嬷嬷对我林秀琴是何等的“关怀备至”。
她以后再想对我动手,就得先掂量掂量,如何才能亲手推倒自己今天被我立起来的这座“慈善”牌坊。
她伸出手,拿起一块冰冷的银丝炭。
这一次,是真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