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晚宋小雨没心没肺却首指核心的话语,和那张被摔后又重新整理好的琴谱,并排躺在床头柜上,成了林薇心里一个挥之不去的影像。考级在父母的默许(或许更像是无可奈何的妥协)和赵老师临时调整了练习强度后,最终还是磕磕绊绊地完成了。那份证书被收进了抽屉深处,林薇没有多看它一眼。
琴房里,练习变得有节制而安静了许多。或许是父母的期望暂时蛰伏,或许是林薇终于找到了一丝属于自己的节奏缝隙——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与琴键殊死搏斗,而是开始带着一种近乎淡漠的旁观心态,把“弹琴”当作一件必须完成的、机械的任务。
这种刻意保持的、略带疏离的平静,在踏入临山市第七中学初一三班的教室,面对更繁重的课业压力和全新的知识体系时,被彻底打破了。
宋小雨成了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战友”。
自那次炸鸡店和练琴房风波后,宋小雨仿佛认定了林薇是她志同道合的“歪门邪道”盟友。几乎每天放学,她都会兴冲冲地带着自己涂满了各种奇怪符号、动物漫画和颜色标记的地理书或生物笔记本,挤到林薇的课桌旁。
“薇薇快看!”宋小雨拍开林薇桌上整齐码放的数学练习册,将一本封面上画着巨大烤鸡形状大陆板块的地理课本杵到林薇眼前,“我今天给各大洲加餐了!非洲大陆——炸鸡腿!南极洲——冰激凌山!乌拉尔山脉?那是烤鸡翅尖!怎么样?形象吧?记位置记得可牢了!”她指着课本上用各种食物涂鸦标记出来的重点,得意洋洋。
林薇看着那“炸鸡腿”非洲旁边用荧光黄标出的“尼罗河——蜂蜜酱”字样,嘴角忍不住抽了抽,额角隐隐作痛。这种联想,实在是……过于狂野了。
“还有这个!”宋小雨翻着生物书,“‘细胞膜的功能’,你看这个泡泡糖画的隔板,过滤作用——泡泡糖筛过去的口味糖粒!能量转换?旁边画个油锅里炸鸡腿呲啦冒油冒泡!”她兴致勃勃地解释着自己的“创作理念”。
林薇深吸一口气,努力将脑子里被强行塞入的“油锅里炸细胞膜”的画面驱散,试图把注意力拉回到课本上“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规范定义上,却发现那些文字旁边仿佛自动漂浮起了一串串滋滋冒泡的油星。
她无奈地扶额:“小雨……你这个……有点太费炸鸡了。”
“哎呀,管用就行呗!”宋小雨一挥手,满不在乎,“死记多累!看我的笔记本!”她摊开自己另一本涂鸦作品,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长江中下游平原—超级肥沃大饭盆”、“西川盆地—辣得冒汗火锅底”、“华北平原—大馒头生产基地”……
在宋小雨近乎洗脑式的轰炸下,林薇也被迫开始了她的“创造性记忆实验”,尽管过程带着无奈和怀疑。她开始尝试在自己原本严肃干净的错题难题本上,画一些线条扭曲的“思维导图”——把关联的知识点用箭头连起来,在旁边标注几个她自己能看懂的关键词。
尝试在数学单元考试前几天背记那些几何定理和公式时,她对着“S = πr2”发了一会儿呆,想到宋小雨念叨的“把圆想象成大饼”,她犹豫着在旁边空白处,用铅笔飞快地画了一个极其潦草的、歪歪扭扭的圆,里面又画了几个更小、几乎看不出形状的“芝麻点”,旁边写了个“π是洒的芝麻密度?”。画完,她自己都觉得荒谬透顶,用橡皮狠狠擦了,只留下一点淡淡的印记。
周五下午,数学课代表抱着一叠刚批改完、散发着油墨味的试卷走进教室。林薇看着老师一张张分发试卷的背影,手心不由自主地开始冒汗。这算是她第一次尝试将宋小雨的“歪门邪道”理念和自己的笨方法(在书上写关键词、画箭头)结合起来应用的一次“初战”。
“林薇。”数学老师念到她的名字。林薇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试卷被放在桌上。鲜红的数字跳入眼帘——
92!
不是满分100,也不是可怕的90以下!一个稳定的、中等偏上的分数!
林薇紧绷的神经瞬间放松,一股难以言喻的惊喜猛地冲上头顶!不是因为分数本身不算顶尖,而是因为她居然真的记住了那个她之前总是混淆的勾股定理证明逻辑!在答题时,她脑子里清晰闪过了自己在错题本上画的几个箭头——“首角→夹首角两边→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箭头很笨拙,关键词也很简单(“首角”、“平方和”、“斜边”),但那一刻,它们就是组成了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拽住了她平时容易混乱的思路!
原来……原来真的可以这样!
下课后,宋小雨几乎是立刻蹦了过来,得意洋洋地拍着自己的试卷,上面一个鲜红的85分格外醒目:“薇薇你看!我的炸鸡记忆法帮我记住了那个‘板块漂移’假说!还有那个什么拉什么山系……哦对!安第斯山脉——超辣烤鸡翅尖!”她对自己的成绩相当满意。
林薇看着宋小雨试卷上那鲜艳的85,又看看自己那在阳光下发亮的92,耳边听着宋小雨兴奋地讲解“超辣烤鸡翅尖如何挤走了旁边的海鲜汤板块(太平洋板块)”。刚才因为92分而涌起的欣喜和那种感觉找到了门路的笃定感,突然变得不那么踏实了。
炸鸡块、烤鸡腿……真的能解释清楚地壳运动的深层动力吗?那85分的成绩,代表着理解和记忆,还是仅仅记住了那些荒诞的比喻?
她低头看着自己错题本上残留的几个模糊公式关键词箭头和那个被擦掉的芝麻π饼图。清晰倒是清晰了,可为什么老师用红笔圈出来的一个计算题,明明用了勾股定理,却在步骤衔接上扣了两分?老师说:“思路对,但过程跳跃太大,缺乏必要的推导说明。”
她追求的那点清晰的“线索”,是不是……太简陋了?
喜悦像潮水一样退去,留下一种更深的疑惑。用这种看似轻松有趣的方法,真的能走得更远吗?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勉强够用,可那些需要更深思、更缜密、需要更扎实基础的难题呢?比如压轴的几何证明题?
就在她低头看着试卷上的红圈时,一个身影从她桌旁走过,脚步似乎停顿了零点几秒。
是沈言。他刚发完物理作业。他扫过林薇桌上那张92分的数学卷子,又似乎不经意地掠过她压在那张卷子一角的、敞开的错题本。那本子上有零星的箭头、简单词句,还有半页被铅笔写满又擦掉、只剩痕迹的演算过程。他的目光在那上面停留的时间稍长一些,没有评论,更没有宋小雨式的夸赞或质疑。
然后他走了过去,像是什么都没看到。
林薇下意识地合上了自己的错题本。沈言那一眼,平静无波,却让林薇莫名感到一种压力。好像她那点沾沾自喜的小聪明,像透明气泡一样,被那平静的目光轻轻一碰,就无声地暴露了内在的……贫瘠?
放学铃响,夕阳西斜。林薇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和依旧叽叽喳喳分析着哪块大陆适合炸鸡翅配色的宋小雨并肩走出校门。
路口的红灯亮起,车流暂停。林薇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马路对面巨大的“学海教育”补习班招牌上。那深蓝色的、带着深海般沉静压力的招牌,在暮色里幽幽发光。几个熟悉的、背着比她更大书包的身影正步履匆匆地踏进去。
她又低头看了看掌心里攥着的那张92分试卷。92分,一个不错的分数,一个探索的微小成果。试卷边角被攥得有些微皱,汗意浸湿了纸页,显出一种沉甸甸的真实感。
红灯闪烁,即将变绿。车流的轰鸣声蓄势待发。
林薇抬头,深深吸了一口带着汽车尾气和秋叶腐烂气息的空气。心口鼓动着一种混杂了初战小胜的雀跃、方法是否长久的隐忧、以及面对未来更庞杂知识海洋时那微小却无比清晰的茫然。那条被宋小雨无意中打开了一条缝的学习道路,此刻在她面前延伸开去,却并非想象中的一路坦途。小径蜿蜒向前,模糊地延伸向远方,看不到尽头究竟通向鲜花盛开的花园,还是隐藏着更大的、需要更沉重武器才能劈开的荆棘丛。
绿灯亮起,汹涌的人潮裹挟着她们向前移动。林薇握紧了试卷,那点微薄却真实的胜利感被压在心口,像一个滚烫的徽记。前路未知,但至少,这声歪歪扭扭、带着青涩和懵懂的初啼,真真切切地从她自己喉咙里冲了出来,印在了这92分的白纸红字之上。
风吹过,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在她脚边打着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