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章背面

第6章 市作文比赛里的语塞时刻

加入书架
书名:
勋章背面
作者:
橙橙宸
本章字数:
7708
更新时间:
2025-07-09

那张92分的试卷,被林薇小心地夹在了书架上那本画满了歪歪扭扭“思维导图”和残留着食物油渍的错题本里。它像一个粗糙的路标,指向了一条名为“自己寻找方法”的模糊小径。尽管宋小雨的炸鸡大陆和沈言那平静无波的一瞥都在提醒着她这条路可能崎岖甚至荒谬,但那股亲手撬开一丝缝隙、触摸到一点点掌控感的兴奋,还是在她心底悄悄埋下了一颗跃跃欲试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临山市一年一度的“希望杯”中学生综合能力展示赛报名通知贴在校公告栏的那天,悄然破土发芽。

红底黑字的告示前围满了人头。上面罗列着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作文、信息技术等近十个项目。“获得市级奖项者将在小升初中获得适当参考加分”的字眼格外醒目,像撒在蚁群中的糖粒,引得各班的学生蜂拥而至。

“哇!林薇林薇!”宋小雨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地挤过来,书包在她背上蹦跳着,“作文大赛哎!我这次一定要参加!上次语文老师还夸我写的《我的吃货外婆》挺有意思呢!”她指着“作文”那一栏,眼睛亮得发光。

林薇的目光也落在了公告栏上。她的心跳快了一拍。数学?她想起错题本里那些简陋的箭头和擦掉的芝麻π饼,摇摇头。她现在的底子,面对真正的竞赛数学,那些“歪门邪道”恐怕瞬间灰飞烟灭。英语?一摞摞令人望而生畏的单词让她本能地后退。物理化学?更是遥远得很。

她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作文”两个字上。写字……表达……这似乎是唯一不需要太高门槛特训、更像是一种基于生活体验和积累的“软实力”。她想起了自己那个只写了零散片段和简单导图、却从未示人的秘密笔记本。或许……可以试试?

她下意识地看向沈言,他正站在人群边缘,双手插在校服兜里,面无表情地扫过公告栏上的“信息技术(编程方向)”。察觉到林薇的目光,沈言转回头,对上她的视线,没说话,只是微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就在这个下午,放学铃响过不久,林薇捏着一张填写好的报名表,站在了年级语文组长李芳老师的办公室门口。李芳老师以文笔细腻、教学严格著称,被授权负责作文比赛的校内筛选和辅导。

办公室门没关严,隐约飘出谈话声。林薇深吸一口气,手指在薄薄的纸页上捏得有些泛白,鼓起勇气轻轻敲了敲门。

“……李老师,您看这篇怎么样?我感觉结尾还不够有力量……”是隔壁班一个经常在校刊发表诗歌女生的声音。

“嗯,立意不错,但语言需要更凝练……”是李老师温和清晰的点评。

里面的谈话显然还没结束。林薇停在门口,捏着报名表的手指更用力了些。那张填写着她班级姓名的表格,此刻像一块滚烫的铁片。就在她犹豫是再等等还是默默走开时,一个穿着崭新潮牌外套、头发梳得油亮的男生(林薇认出是年级有名的“才子”张浩,据说小学就出过作文集)从走廊那头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手里捏着一沓装订精美的稿纸,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微笑,看也没看林薇,首接推门进去了。

“李老师,我刚修改好的,麻烦您再看看……”

门轻轻关上。林薇站在门口,那点鼓起勇气的冲动像被戳破的气球,瞬间瘪了下去。看着那扇关上的、透出温暖灯光的门,听着里面模糊却专业的谈论文稿的声音,一种莫名的局促和“不够格”的感觉悄然爬上心头。她将手里的报名表悄悄揣回口袋,转身离开了。那点刚刚萌芽的、想要叩响新世界大门的尝试,仿佛尚未开始就被自己亲手按回了泥土里。

宋小雨知道了她的退缩,立刻跳了起来:“薇薇你干嘛呀!李老师是严厉了点,又不会吃人!怕什么?去呀!把你写的那啥……那些小文章给她看看呗!多好玩啊!”

林薇只是摇头。她说不清怕的是什么,是严厉?是不够好?是看到张浩那种自带光环的人轻而易举地推开门,而自己连敲门声都轻得几不可闻?

几天后,宋小雨兴奋地告诉她,自己一篇描写和奶奶逛早市的作文被李老师初步选上了校内选拔名单。看着宋小雨眉飞色舞、沉浸在“炸鸡记忆法”成功应用于记叙文细节描写的快乐样子,林薇心底那点不甘又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当第二次校内选拔通知发下来,要求入围学生带指定题目(《成长路上的一道光》)的初稿去李老师办公室面谈指导时,林薇在教室后排宋小雨挥舞的草稿纸和沈言看似无意瞥过来的目光注视下,默默地从书包最内层掏出了那份皱了些边角的报名表。

去!

李芳老师的办公室整洁而充满书卷气,巨大的书架占据了一面墙,空气里是纸张和墨水的清香。李老师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穿着一件素雅的浅色衬衫,镜片后的目光沉静锐利,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审视。

林薇屏息坐在对面硬实的木质靠背椅上,双手放在膝盖上,指尖冰凉。她小心翼翼地递上自己的草稿纸。那是她熬了两个晚上反复修改斟酌的文字,讲述的是某个阴雨下午在补习班后面,死胡同里那个狼狈哭泣的自己,如何被一只手递来的纸盒牛奶(她隐去了沈言的名字)笨拙地温暖、点醒的故事。那是她第一次尝试用文字梳理那段掺杂着深刻屈辱和微小救赎的经历。

李芳老师接过稿纸,手指修长白皙。她没有立刻看,而是从旁边拿起一本标注了许多圈点批注的、显然是宋小雨的作文。

“宋小雨同学这个,”李老师开口,声音不高却自带威压,指尖点着宋小雨稿子上的段落,“比如她这段描写奶奶和小贩砍价,‘那双布满褶皱的手像两片坚韧的老树皮,拍打着油渍麻花的案板……活像个身经百战的将军在指挥一场事关今晚汤鲜的战役。’比喻大胆,细节生动鲜活,画面感冲击力十足。”

她放下宋小雨的稿子,目光转向林薇的:“这是一种很首接的文字力量。” 那眼神似乎在说:这种力量,你有吗?

接着,李老师拿起林薇那份带着铅笔修改痕迹的草稿,视线垂落,认真阅读起来。办公室里只剩下纸页翻动和钢笔笔尖偶尔落在纸上做记号的沙沙声。那声音在林薇听来像一把生锈的锯子在缓缓切割她的神经。她能清晰听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在胸腔里撞击。

终于,李老师抬起眼,镜片后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打在林薇脸上:“林薇同学,你的文字……怎么说呢,”她斟酌着用词,“很干净,逻辑也很清楚。把事情说清楚了。”

林薇的心刚松了一丝,李老师的下一句话如同冰冷的河水倾泻而下:“但仅仅是‘说清楚’了。通篇,太平淡了。”

钢笔尖指向稿子中间:“比如这里,你描写自己当时的心情,用了‘很委屈’、‘很难过’、‘很绝望’。这些词太抽象,太苍白了。你躲在角落哭,那时的光线是什么样的?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声音?泥土的味道?灰尘呛进嗓子眼的刺痛?脸上泪水滚烫的灼烧感?……这些能够把读者拉到你当时狼狈绝望情境中的具体细节和感官描写,寥寥无几。整篇读下来,像一份客观冷静的事件陈述报告,缺乏动人的情感力量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独特的有质感的东西。”

客观冷静?事件陈述报告?

林薇的脸颊瞬间变得滚烫,像被无形的耳光狠狠抽过。她试图回想起那个阴暗角落里的感受——冰冷粗糙的墙面硌着脊背、灰尘在鼻腔里呛人、咬住衣袖时那股棉布混着泪水的咸涩味道……明明那么强烈!可为什么落笔时,那些鲜活的、带着泪水和泥土气息的触感,都被过滤成了“委屈”、“难过”、“绝望”这些干瘪抽象的标签词?

她想开口争辩两句,说写这段时她明明也难受得再次红了眼眶。可喉咙里像被塞满了沙子,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李老师平静却精准的每一个点评,都像一根根细针,扎破了她鼓胀的勇气气球。办公室里温暖的灯光照在她身上,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寒冷。原本憋在胸口的、想为自己的“故事”辩解的那股气,此刻全都泄了,只剩下一种难堪到极点的沉默。她坐在那里,像一个等待宣判的囚徒,只有指甲深深掐进掌心的嫩肉里带来一丝微弱的存在感。

李老师看着女孩骤然惨白的脸色和微微颤抖的指尖,推了推眼镜,声音稍微放缓,但内容依旧如铁:“这个稿子,距离入围市赛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拿回去再改吧,重点在于学会‘表达’,而不仅仅是‘叙述’。如果……有困难,或者觉得压力太大,这次比赛就不必勉强参加了。” 她把那份写满铅笔字迹的稿子轻轻推回到林薇面前。

那一下轻推的动作,仿佛有着千钧之力。林薇几乎是机械地、手指僵硬地接过了自己的“宣判书”。稿纸上那些字迹在她模糊的视线里扭曲变形。

“谢……谢谢李老师。” 她站起身,努力控制着声音不要发抖,甚至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微笑,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维持着最后的体面。然后转身,逃也似的离开了那间充满墨香、此刻却让她窒息的办公室。

走廊里光线有些昏暗。她没有回教室,而是拐进了走廊尽头的卫生间。反手关上隔间的门,狭小的空间里只有她自己急促的呼吸声和头顶换气扇单调的嗡鸣。她没有哭,只是背靠着冰凉的瓷砖墙壁,缓缓地滑坐在地上。冰冷的地面透过薄薄的校裤传来刺骨的寒意。

她低下头,展开手中那份皱了的草稿。纸上李老师用红笔勾勒的几处触目惊心:“抽象!”“苍白!”“缺乏细节!”。还有那句推回来时的潜台词“不必勉强参加”。

“说清楚”?

“陈述报告”?

“太平淡”?

这些冰冷的词句,像烧红的烙铁,残忍地烫在她刚刚燃起的那点写作尝试的热情之上。那份投稿时的跃跃欲试、反复修改时的笨拙认真、甚至那一丝丝想把自己内心真实体验分享出来的隐秘渴望,在老师专业冷静、一针见血的审视下,像阳光下暴晒的肥皂泡,瞬间破裂,只留下满地湿漉漉的水渍和一片无法呼吸的、难堪的死寂。

原来,她自以为是的“尝试”,在更高标准的门扉前,是如此不堪一击。甚至连叩响门扉的资格,都显得那么……勉强?

坐在地上,背脊贴着冰冷的瓷砖墙,林薇无声地攥紧了那份稿纸,指关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纸页的边缘深深地嵌进手心,带来清晰的痛感,可这点痛,远不及心头那无声坍塌的声响大。

冰冷的空气里,只有换气扇在固执地转动,切割着死寂。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