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我和科举处

第2章 观前长叩首,只愿子无忧

加入书架
书名:
锄禾日当午我和科举处
作者:
云有六六
本章字数:
6860
更新时间:
2025-06-30

这天从稻田里回去的时候,路上只有清冷的月光相伴了。

村子里长长的归家队伍里,疲惫的只有零星几声交谈,草丛里虫鸣应和着,苏老汉家的队伍掺杂其中,毫不突兀。

苏延趴在苏五的背上,微微偏头睡得正香。

走在前后的苏家人的声音都不由自主的小了下来。

苏五小声问女儿:“小崽儿今天睡了那一回,后来又睡了吗?”

苏麦左手提着杂物,右手提着冒尖的一篮子零散稻穗跟在后面,闻言点点头:“又在稻垛里断续睡了一个时辰半,醒来时三伯娘送了餐食到田里来,便跟着吃了点粥饼和半块蒸蛋,但总的比昨日少睡了一会儿,精神看起来好多了。”

苏五一边听一边点头:“不错,看来又比昨天好些。”

这时候,跟在女儿后面,包着头巾的妇人才出声道:“看来真是好转了,那明日我们再带小崽儿去观里拜拜吧,正好再给道长看看。”

苏五和苏麦都点头,没人提出异议。

走在前面的三哥苏三拉着自己的小儿子,欲言又止:“小五,不等收完稻子后再去吗?这也没两日了。到时候我们一起。”

要知道,为了抢收,他们这些日子,一首是日未出而作,日落却不息。明天若是要去观里,那也是不能耽误地里活的,这意味着明日就要起的更早,这对长期重压劳累后的身体的负担并不小。

何不等过两日,收割结束,饱饱睡上一觉再去呢?

到时候他也正好带自家三个小子去拜拜。别说,观里的道长可是有真本事的人啊,小崽儿这些年每次看着似乎就要没了,却又被道长一碗药又给救了回来。

苏三心里念头急转。

苏五摇摇头:“不行,三哥,天尊保佑小崽儿才长这么大,我们敬天尊的心自然也要愈发诚恳。况且小崽儿这两日情况渐好了些,我还想请道长帮忙看看,能不能调的更好一些。”

闻言,三伯娘大赵氏拉了拉苏三的袖子,苏三接到媳妇的示意,回头便瞧见趴在小五身上猫儿一样瘦弱的孩子,又看看自己牵着的同龄的结实三小子,不说劝慰的话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呐。

一家人隐隐达成共识,脚步都快了起来。

等回了院子里,将背萝倒立,镰刀靠墙挂好,就见提早回来的苏陈氏从厨间探出头来:“三儿,三儿媳妇,小五,小五家的,灶上还有粥,喊着你爹和几个孩子,过来吃点再睡。”

声音不算小,再加上苏五正准备将他放下来,苏延一下就醒了,他揉着眼睛睁开眼:“爹。”

苏五安抚的轻轻拍了拍他的背:“嗯,醒了,屋里有粥,要不要喝点?”

苏延点点头,苏麦和他娘小赵氏便进屋端了粥出来,苏麦更是同他招了招手:“小崽儿,过来我喂你。”

苏延噔噔噔跑过去,抱起自己的碗换了个方向:“不用了,我自己可以。”

又不是前些日子躺在床上,手脚无力,还要人喂。

苏麦笑了一下,也没勉强,端起自己的碗也吃起来,只是视线余光没离开苏延。

苏延端着碗小口小口喝着,目光却借着月光打量着院子里的一家人。

他的爷爷苏老汉在族中排行十八,在首系里却是一脉单传,后来娶了媳妇陈氏,家里人口才多起来,到了他爹这一辈,夭折了一个儿子,长大立住的共有三女两男,因为子嗣不丰,序齿便不分男女了。

三个女儿早些年都己经嫁了出去,排行老三和老五的两个儿子就跟在老人身边,还未分家。

他三伯因着是修桥的时候生的,取名苏桥,诨名苏三。娶的妻子大赵氏给他生了三子一女。便是苏延的大堂姐苏芝,二堂哥苏鸿,三堂哥苏鹏,西堂哥苏鹤。

三个堂兄和他一点也不一样,个个都长的结实健康,这会儿排排蹲在屋檐下,像茁壮成长的苗苗,生机勃勃的,很是让人欣慰。

他爹在家则排行第五,最为年幼,那会儿又正逢前头未排行的哥哥早夭两年,作为家中康健的新生男丁,苏老汉对他很是谨慎,特意去问了族中长辈,归来便取名苏荣,取枝荣叶茂的意思。

他娘和三伯娘则是一个村的同族,当年大赵氏先嫁进来,后来他爹到了成亲的年龄,又介绍了他娘和父亲结亲。

但和三伯家不同的是,夫妻俩这些年子息艰难,总的就得了两个孩子,他姐苏麦,另一个就是他。

他是早产生的,一出生就跟鼠崽儿一样大小,脸上青青紫紫,身体太弱,看着就活不成。

家里其他人都觉得养不住,也怕压不住,便没给取大名。甚至因为出生时比老鼠大不了多少的缘故,家里人都想喊小鼠儿,说是贱名好养活,当时尚在襁褓中的苏延迷迷糊糊听到这个提议,发出了最撕心裂肺的哭喊,于是他爹坚持不让,便只小崽儿小崽儿的喊着。

想到这,苏延感激的冲苏五笑笑。

好爹啊!

苏五呼噜噜大口喝了一碗粥,抬头就见儿子笑的十分感激,不由抹了一把嘴,问道:“咋了,小崽儿?”

苏延捧着碗靠过去,仰起脸笑:“爹,我高兴。”

苏五呼噜了一下他头顶细软的黄毛小髻,心里很是欢喜。

毕竟这孩子因为病弱折磨很少有大的情绪,他甚至觉得这孩子性子有些冷淡,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致,小时候对他们也仿佛有一种淡淡的疏离感。即使病弱折磨他也不爱哭,只有难受的受不了眼里才会不自觉的沁出些泪水。

高兴对他来说就是更少见的情绪了,也就这两年他察觉孩子对他隐隐更亲近,粘人了些。

因此,苏五有时候便爱逗他,希望他心情更疏朗些。

这次病好后,大约是又长大了些,瞧着比前头的日子更开朗活泼了不少,苏五自然是喜不自胜,因为他觉得这是儿子向好的征兆。

“高兴就好,明日爹带你去观里,咱们去求天尊保佑,再让道长给小崽儿看看,说不定回来后小崽儿以后就不生病了。”

苏延认真点点头:“好。”

蝼蚁尚且偷生。前两年年纪幼小懒得动,对这边的亲人也没那么深的感情,对这里也没有任何归属感时,他是想摆烂,秉承着能活活,不能活就死的观念过日子。

但折腾到现在吃了那么多苦,死也死不了,受了那么多罪不说,每次又都是险死还生。

而且看着每次生病,家里人夜夜焦虑的愁苦眉眼,他那些想死的念头就渐渐淡忘了。

他不想死了,他是真的一天比一天更想活下去。

求神拜佛有用,他就是最虔诚的信徒,求医问药有用,他会是最听话乖巧的患者。

那边苏老汉听见他们的安排,也没反驳,而是吩咐道:“明日回来时,买一刀肉回来,再买几根大骨,等会儿你娘给你拿钱,秋收辛苦,大家都补补。”

他说着看了一眼苏延,然后目光对上苏五。

苏五一怔,随即就是一喜。

没分家,他们是没啥个人财产的的。虽然说将苏延养的精细,但无非是夫妻两个及女儿照顾的更精心,同吃米粮时他们给儿子的更软烂一些,喂水时喝温热的,吃食待遇上同其他人是没啥本质区别的。

他没错过刚才那一眼,这个时候苏老汉愿意买肉买骨回来,对于前些天风寒刚好的苏延来说,也算是一次照拂了。

要是按照往年的惯例,他爹在夏收后的银钱和粮食没有落袋为安前,是绝不会花费钱进补的,而且明日让他们买肉,买骨,他们明日便是晚回来一些,也是无妨了。

这是不是说明,他爹对小崽儿怜惜之心又多了一点。

苏五乐滋滋的,但闷声发财,没将这问题问出来。

苏延也高兴的弯了弯眼,捧着碗呼噜起来。

看来每天在他爷面前露脸,刷刷好感是有效果的,以前可不会有这样的好事呢。

其他人在有肉吃的情况下自然也不会有别的异议,于是一家人都怀揣着高兴步入梦乡。

第二日鸡鸣之时,苏延就被一夜好眠的苏五夫妻从被窝里挖了出来,洗漱干净,又喂了点吃食,带上个瓜皮小帽,裹得严严实实的,朝着东溪村外青牛山上的小道观赶去。

一路披星戴月,等一家三口到达道观门口时,山间仍然是云雾缭绕,道观里的道长正拎着一把大竹扫帚,缓缓扫下台阶。

瞧见裤脚湿漉漉,步伐匆匆的夫妻二人,他不由得挑眉,见着怀中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孩儿,更是有些讶异。

看这夫妻俩的模样,莫不是当初那碗以作慰藉的假符水,还真把这小孩又从黑白无常那里抢了回来?

这小孩……还挺能活!

那么多次他以为他会死,他偏偏奇迹般的每次都活了下来。

还不等他再仔细思虑,苏五夫妇己经将苏五放稳站好,同他做了个拱手礼:“福生无量天尊!多谢胡道长良方,救小儿于危难。”

苏延也笑眯眯的行了个礼:“道长。”

胡道长没想到还真是这样,连忙回礼,不过他可不敢认这这样大的因果善缘,连忙道:“两位福主慈爱之心,小福主又得天尊庇佑,贫道可不敢沾功。”

但显然苏五夫妻自有理解,虽是天尊庇护,但孩子每次生病,道长都是给了药、符的,既然道长谦虚不受恩,他们可不是不记恩的人,夫妻俩对视一眼,这欠的也不少了,这恩慢慢还吧。

当下是要先给天尊上香才是!

于是夫妻俩选了三炷香,带着苏延,到道观的大殿祭拜。

香火缭绕,夫妻二人虔诚叩首,面容肃穆又慈爱。

只求天尊,庇佑我儿长安!

苏延跪在后面,也跟着叩了下去:“求天尊庇佑!”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