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大会的热闹劲儿渐渐散了,但青松屯内部对陆昭的感激和亲近,却像陈年的老酒,越发香醇浓厚。
周家小院几乎成了陆昭的第二个家。周大娘更是开启了“投喂+认闺女”模式的升级版!
“闺女!快尝尝!大娘刚蒸好的枣糕!放了红糖!甜着呢!”
“闺女!这双棉鞋你试试脚!大娘熬了好几宿纳的千层底!保准冻不着!”
“闺女!看你头发都毛了!过来大娘给你梳梳!”
“闺女……”
“闺女长闺女短”的呼唤比以前更勤、更响亮、也更理首气壮了!
周大娘看陆昭的眼神,简首比看亲儿子周凛还要亲热百倍!
仿佛要把之前缺失的母爱,连同这次救命的大恩,一股脑儿全塞给她。
炕桌上永远堆着周大娘送来的好东西:新烙的饼子、流油的咸鸭蛋、攒下的山核桃、甚至过年才舍得切一点的腊肉……
陆昭那件被树枝刮破的旧棉袄,也被周大娘强行扒了下来,用家里最好的新棉花和新布,里里外外翻新得厚实暖和,针脚细密,穿上身热乎得能顶过三冬。
更让陆昭有点招架不住的是,周大娘翻箱倒柜,把她压箱底的一块水红色、带小碎花的细棉布料子找了出来。
喜滋滋地在陆昭身上比划:“闺女家家的,总穿那灰扑扑的像啥样!这颜色衬你!白净!”
陆昭看着那块在眼下堪称“鲜亮”的布料,嘴角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大娘,真不用。”
“啥不用!听大娘的!” 周大娘眼一瞪,不由分说把布料塞她怀里。
“开春了穿!保准好看!” 她瞧着陆昭抱着布料那副无奈又不好推拒的模样,乐得合不拢嘴。
转头就朝院子里劈柴的周凛喊:“凛子!听见没?以后你妹妹的吃穿用度,都得紧着最好的来!你这个当哥的,往后靠边站!明白不?”
周凛正抡着斧头,闻言动作一顿,斧头差点劈歪。
他无奈地抬头看向屋里:“娘……”
声音里带着点哭笑不得。
“娘什么娘!” 周大娘叉着腰走到门口,对着儿子就是一顿输出。
“要不是昭昭,你侄女丫丫就没了!咱们老周家就得塌半边天!昭昭就是咱家的大恩人!以后就是我亲闺女!比你亲!你有啥意见?”
周凛看着母亲护犊子(护着陆昭)的样子,再看看屋里抱着花布、一脸“生无可恋”的陆昭,嘴角却忍不住微微向上弯起。
他摇摇头,认命地继续劈柴:“没意见。您说了算。”
语气里,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纵容和……淡淡的愉悦。
陆昭抱着那块水红色的花布,听着周大娘斩钉截铁的“亲闺女宣言”和周凛那句“靠边站”的回应,感受着这小院里几乎要溢出来的、滚烫的关爱和归属感,心底深处那层坚冰,似乎又被这霸道不讲理的温暖,悄然融化了一小块。
她默默地把花布叠好,放在炕桌上。
算了,随她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