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的求生路

第57章 火山浩劫下的迁徙之路

加入书架
书名:
老司机的求生路
作者:
开客车的老司机
本章字数:
4546
更新时间:
2025-07-08

当火山灰遮蔽了三分之一的天空,人类终于意识到,留在原地只有死路一条。

这场被后世称为“末日长征”的大迁徙,始于一张张被泪水浸透的地图。

联合国紧急启动“方舟计划”,划定了西伯利亚、非洲撒哈拉沙漠深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原等相对安全的迁徙目的地。

然而有限的资源与海量的难民之间,注定是一场残酷的生存博弈。

在欧洲,难民们推着塞满家当的行李车,沿着被火山灰覆盖的高速公路徒步向东。

波兰与白俄罗斯边境的检查站挤满了来自德国、意大利的逃亡者,他们裹着破旧的毛毯,脸上蒙着简易口罩,在寒风中排队等待身份核验。

北欧国家的居民则选择海路,渡轮上挤满了抱着宠物的瑞典家庭,船舱里弥漫着呕吐物与消毒水的混合气味。

当船只驶入波罗的海,乘客们望着灰黄色的海面,看见成群的海鸟因误食火山灰中毒,扑棱着翅膀坠入水中。

美洲大陆的迁徙潮更显悲壮。

美国中西部的幸存者驾驶着改装的越野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车队穿越被地震撕裂的公路。

他们在加油站为争夺最后一桶燃油大打出手,车顶上绑着的太阳能板在颠簸中不断脱落。

墨西哥的难民则徒步北上,老人和孩子在滚烫的火山灰路面上赤脚前行,脚底被烫得血肉模糊。

当他们抵达美墨边境时,发现原本高耸的隔离墙己被火山灰掩埋大半,边境警卫早己撤离,只留下生锈的铁丝网在风中摇晃。

亚洲的迁徙路线充满了绝望与希望。

东南亚岛国的居民乘坐渔船驶向中南半岛,海上漂浮的尸体与废弃船只不断提醒着他们前路的凶险。

印度的难民则向着喜马拉雅山麓进发,在狭窄的山路上,背着婴儿的妇女与推着独轮车的老人相互搀扶,身后是被海水淹没的村庄。

日本列岛的幸存者分批登上撤离船只,回望逐渐下沉的国土,有人将家乡的泥土装入玻璃瓶,泪水滴落在瓶身上凝结成盐霜。

这场迁徙中,科技既是希望之光,也是残酷的照妖镜。

富裕国家用重金包下私人飞机与豪华邮轮,舱内恒温恒湿的环境里,乘客们还能享用精致餐点;

而贫困地区的难民只能徒步穿越沙漠,喝着浑浊的雨水,许多人倒在离补给站仅几公里的地方。

无人机在迁徙队伍上空盘旋,实时监测着火山灰浓度与人群密度,一旦发现危险区域,警报声便会响彻天际。

当第一批迁徙者抵达目的地,迎接他们的并非想象中的乐土。

西伯利亚的冻土因全球变暖加速融化,搭建临时住所的木桩不断下陷;

撒哈拉沙漠深处的绿洲因地下水污染逐渐干涸;

安第斯山脉的高原上,稀薄的空气让低海拔地区的居民呼吸困难。

但人类没有退路,他们用火山灰烧制砖块,在废墟上重建城市,在陌生的土地上种下从家乡带来的种子。

这场跨越大陆的迁徙,既是人类对生存的渴望,也是文明在绝境中的倔强重生。

我握着方向盘的手己经磨出了血泡,车载电台里不断重复着最新的路况:“G7高速酒泉段火山灰堆积,所有车辆绕行S305省道。”

后视镜里挤满了蜿蜒的车队,小轿车、农用三轮车、甚至拖拉机都载满了家当,车顶捆着的被褥在灰黄色的风中猎猎作响。

第七趟任务了。

车厢里塞满了从兰州撤离的居民,过道上支起的行军床挤满了人,行李箱见缝插针地塞在座椅下方。

后排传来婴儿的啼哭,年轻母亲掀开襁褓扇风,扬起的却不是奶香,而是火山灰特有的苦涩味。

“师傅,还有多久到格尔木?”

戴老花镜的老人攥着我的椅背,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虑,

“我老伴的降压药就剩最后半盒了。”

轮胎碾过嘉峪关附近的一段塌陷路面,全车人随着颠簸发出惊呼。

我死死按住喇叭,避让突然变道的油罐车——

那些运送燃油的司机都是不要命的,油箱见底的恐惧比火山灰更可怕。

仪表盘上的水温表疯狂跳动,水箱早被火山灰堵住了散热孔。

我只能每两小时停车,用矿泉水瓶往散热器上泼水。

过当金山口时,暴风雪裹挟着火山灰袭来。

能见度不足五米,我把应急灯开到最亮,却依然感觉像在浓稠的墨汁里穿行。

副驾的志愿者攥着GPS导航,声音发颤:

“偏离路线300米了!往左打方向盘!”

突然,车轮碾到冰面打滑,车身不受控地朝着悬崖滑去。

后排的尖叫中,我猛拉手刹,听见ABS泵疯狂工作的嗡嗡声,最终在离崖边半米处刹住。

凌晨三点抵达格尔木临时安置点时,车灯照亮了漫山遍野的帐篷。

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举着喇叭指挥车辆,探照灯下,火山灰像黑色的雪簌簌落下。

我打开行李舱,帮乘客搬运行李,一位老太太硬塞给我两个冻得梆硬的馒头:

“师傅,路上吃。”

她转身时,我看见她棉袄补丁上还沾着兰州的黄土。

回到空荡的车厢,座椅缝隙里掉着半块饼干、儿童发卡,还有张被火山灰染黑的全家福。

突然,一阵急促的声音从电台里传来,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电台里的播音员用紧张的语气播报着最新消息:

“各位听众朋友们,请注意!

柴达木盆地的地热电站由于受到火山活动的影响,目前己经出现了严重的故障!

这意味着安置点可能会随时面临断电的危险!”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不安和担忧。

柴达木盆地的地热电站是当地重要的能源供应设施。

一旦断电,不仅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可能对一些关键设施和设备造成影响。

大家开始纷纷议论起来,有的人担心食物和水的供应会受到影响,有的人则担心医疗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每个人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采取措施解决故障,确保安置点的正常运转。

我摸出藏在内衣口袋的全家福——

妻子和女儿在成都等我,照片边角被汗水浸得发皱。

发动引擎时,后视镜里,新的车队又在黑暗中亮起了车灯,像一串永不熄灭的星星。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