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场的硝烟早己散尽,但那声惊雷般的巨响和毁天灭地的威力,却深深烙印在咸阳宫每个人的心中。
钟良“格物院令”的腰牌沉甸甸地挂在腰间,蒙恬派来的百名锐士(被称为“火雷营”)接管了格物院最核心区域的防卫,火药作坊更是被列为禁区中的禁区,由公输垣、陈冶和火雷营骨干日夜轮守。
钟良的地位今非昔比,他换上了少府特制的官袍(样式参考了博士官,但更简洁利落),出入有火雷营护卫,连李斯见了他,表面也得客客气气称一声“钟院令”。赵高则更加深居简出,但钟良知道,那条毒蛇只是潜伏得更深了。
格物院的日常工作热火朝天:
火药作坊:在严密防护下,小批量生产黑火药,并按照钟良的草图,试验封装成不同大小的“药包”和陶罐“震天雷”。爆炸声偶尔会从禁区内闷闷地传来,引得整个咸阳宫侧目。
军械改良:公输垣带领匠师,在钟良提供的曲辕犁图纸基础上,结合秦军现有装备,尝试打造更轻便、更坚固的“格物犁”,并试验将其部分结构(如轴承概念)用于改进战车和弩机。
算学与测量:张苍彻底迷上了阿拉伯数字和基础几何,带着几个算学吏员疯狂推演,甚至开始尝试制作更精确的测量工具(简易游标卡尺雏形)。
医学实践:夏无且将消毒清创的理念在太医署小范围推广(阻力不小),并开始整理钟良口述的常见病防治方法(主要是卫生条例和少量现代药物替代描述)。
然而,钟良最挂心的,还是那片试验田。
在精心照料下,那些劫后余生的土豆、红薯和玉米,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土豆苗枝叶繁茂,开出了白色或紫色的小花;红薯藤蔓铺满了垄沟,郁郁葱葱;玉米杆子也蹿得老高,顶端抽出了雄穗,腰间的雌穗开始吐丝。
钟良每天雷打不动要去田里巡视几遍,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他指挥着阿壮和分派来的几个农官(少府下属),除草、培土、浇水。他甚至让公输垣做了几个简易的“滴漏”装置,尝试更均匀地灌溉。
“钟院令,此物当真能亩产数十石?”一个老农官看着茂盛的土豆植株,依旧将信将疑。他们习惯了粟麦的低产,难以想象地底下能结出那么多果实。
钟良信心满满地拍着老农官的肩膀,“放心吧,你看这长势。等花落了,地下的‘仙豆’就开始鼓起来了。到时候挖出来,保管吓你一跳!” 他心里其实也有点打鼓,毕竟秦朝的气候土壤和现代有差异,但气势不能输。
倒爷的本性也在这安稳期复苏了。
“格物院令”的俸禄不低(千石),但钟良想要的更多。
他怀念现代的美食(宫里的粟米饭和煮肉真的吃腻了),想改善生活,更想为未来的“倒卖”积累启动资金。
他盯上了少府仓库里那些“不起眼”的秦朝“土特产”。
这一次,他找上了蒙毅。蒙毅负责他的安全,也算半个“自己人”。
“蒙将军,”钟良搓着手,一脸市侩的笑容(在蒙毅看来有点怪异)。
“你看啊,格物院这边,有些小试验……需要点特殊的材料,少府那边未必有……”
蒙毅何等精明,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不是公事:“钟院令需要何物?尽管首言。”
钟良压低声音,“是这样,我想弄点……嗯……咱们大秦的青铜器,小件的就行,比如酒爵、带钩、铜镜……还有,要一些品相好的、不同年份的半两钱……最好再有点漆器或者丝绸的下脚料……”
蒙毅眉头微皱:“钟院令要这些器物作甚?格物院似乎用不上。”
“研究!纯粹是为了研究!”钟良一脸正气。
“研究古代的冶炼技术、铸造工艺、货币发展史嘛。您看,火药是新的,但也要了解旧的是不?这叫‘格古通今’!” 他把自己新学的词都用上了。
蒙毅看着钟良“真诚”的眼神,又想到他带来的种种神奇,虽然觉得这理由有点牵强,但也不算太离谱。更重要的是,钟良现在是陛下眼中的红人,这点小事没必要拂他面子。
蒙毅点点头,“好吧,我会吩咐下去,让少府那边准备一些‘样品’给你送去。不过钟院令,这些东西……”
“明白!明白!就放我格物院的小库房,绝不外流!纯粹学术研究!” 他心里乐开了花。
几天后,一批“研究样品”送到了钟良的小院库房:几件造型古朴、纹饰精美的青铜酒爵和带钩;一小袋不同时期铸造、品相上乘的半两钱(甚至有几种罕见的版别);几块织工精细但略有瑕疵的锦缎边角料;还有一面巴掌大的素面青铜镜。
钟良如获至宝,尤其是那几件青铜器和半两钱!
他小心地着冰凉的青铜器,感受着上面的历史痕迹。“啧啧,这要是带回现代,随随便便一件,够老子买十辆渣土车了!”
他小心地将最精华的几件青铜器和几枚特殊半两钱,用软布包好,藏进了那个装着机芯的黑工具箱的夹层里。这是他的“第一桶金”储备!
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一个意外的好消息伴随着一个坏消息同时传来。
好消息是:扶苏兴奋地带来嬴政的口谕——皇帝陛下将于三日后,亲临格物院视察!重点查看仙种长势与火药进展!
这是天大的恩宠和肯定!格物院上下顿时忙作一团,打扫卫生,整理器械,准备汇报材料。钟良更是亲自盯着试验田,恨不得给每棵苗都擦擦叶子。
坏消息是:蒙毅那边追查试验田破坏事件的调查,陷入了僵局。那个翻墙的黑影如同人间蒸发,宫苑内排查了一遍又一遍,竟无半点线索。
唯一的“收获”是,在格物院外墙的石灰粉上,提取到了一个模糊的、尺寸偏小的脚印,指向宫内宦官。但宫内宦官数以千计,排查难度极大。所有证据隐隐指向赵高,但缺乏实锤。
“赵高这老狐狸,藏得够深!”钟良恨得牙痒痒。
他知道,皇帝亲临,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风险。赵高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搞事!
“不行!得给政哥看点实在的!”钟良看着田里长势喜人、但距离收获至少还要一两个月的土豆红薯,心中焦急。光看叶子藤蔓,说服力不够啊!
他灵机一动,跑回试验田,蹲在一株最茂盛的土豆苗旁,小心翼翼地扒开根部周围的泥土。
“阿壮!拿个陶盆来!再拿把小刀!”钟良喊道。
在阿壮和几个农官惊愕的目光中,钟良用刀小心地刨开土层,露出了几颗还只有鸽子蛋大小、表皮嫩黄、沾着泥土的小土豆。
虽然远未成熟,但那的形态和数量(一株苗下就有好几颗),己经足够震撼!
“哈哈哈…看到没?仙豆!这就是仙豆!”钟良像捧着珍宝一样,托着那几颗沾泥的小土豆,兴奋地对众人喊道。
“虽然还没长到最大,但你们看看。一株苗下面就有这么多,等完全成熟,还得了?!”
他又如法炮制,在一株红薯藤下,挖出了一串指头大小、红皮的小红薯块茎!
“还有这个,红薯!甜得很!”
他掰开一小块,露出里面淡黄色的瓤,自己先咬了一口(有点生涩,但确实有甜味),“嗯!甜!”
农官们看着钟良手中那实实在在的、前所未见的块茎果实,再看着田里郁郁葱葱、覆盖了大片土地的藤蔓植株,眼神中的疑虑终于被巨大的震惊和狂喜取代!
“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啊!”老农官王老激动得老泪纵横,对着皇宫方向连连作揖。
“快!把这些小土豆小红薯小心洗刷干净!用锦缎衬着,摆到最好的陶盘里!”钟良吩咐阿壮。
“还有,选几株长势最好的土豆、红薯和玉米,连根带土移栽到大花盆里!陛下驾临,咱们就让他亲眼看看这地下的‘仙果’和地上的丰茂!再尝尝这未熟的甜头!”
他知道,成熟的硕果还需要时间,但这些鲜活的、正在生长的证据,以及那实实在在的小块茎,足以让嬴政相信“仙种”绝非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