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大堂,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会议正在进行。
"......田亩税改阶梯制。"新任户部尚书倪元璐指着巨大的算板,"十亩以下免税;十至百亩每亩年税一斗;百至五百亩每亩一斗五升;五百至千亩每亩两斗;千亩以上每亩三斗......"
在座的官员们窃窃私语。这意味着拥有大量土地的士绅将承担更重赋税,而小农负担则大大减轻。
"还有更厉害的。"倪元璐敲了敲算板,"从明年起,商业税减半,但所有交易必须使用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元券。"他展示了一张印有麦穗长城图案的青色纸钞,"此券与银元等值,可随时兑换,便于携带。"
角落里,几位江南出身的官员脸色发白。他们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朝廷不仅要让士绅放弃土地,还要掌控整个帝国的金融命脉!
消息传出,南京秦淮河畔的茶楼里,一群绸缎商人兴奋异常。"听说了吗?苏州的沈老爷己经卖了五百亩地,准备在松江开纺织工厂!"一个年轻商人压低声音,"据说要用西洋传来的'蒸汽机'......"
与此同时,北京城西的大明皇家银行总部门前车水马龙。各地富商争相前来兑换银元券,铜钱和散银被一车车运进金库,取而代之的是便于携带的纸币。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蓬勃生长。
南海子大营,一场特殊的阅兵式正在进行。
十万新军分成十个方阵,每个方阵万人,全部装备最新式的燧发枪。不同于传统的杂乱阵列,这些士兵排成整齐的线列,在鼓点声中如一人般前进、转向、射击。
朱由校站在点将台上,身旁是三位皇子和李定国等将领。最引人注目的是方阵后方的新型炮兵——轻型野战炮安装在可快速移动的炮架上,完全改变了传统火炮笨重难移的缺陷。
"陛下请看,"兵部侍郎孙传庭指着正在变换阵型的部队,"按新制,五人为一班,十班为一排,五排为一连,西连为一营,西营为一团,三团为一旅,三旅为一师。全军共编二十个师,每师一万两千人。"
"海军呢?"朱由校问道。
"十支分舰队,每队万人。天津、福州、广州三大船厂正在建造的新型战舰,将安装李文大人设计的蒸汽机关,不靠风力也能日行百里。"
年轻的朱慈灿忍不住插话:"父皇,儿臣在天津亲眼见过那蒸汽机,力大无穷,能拖动......"
朱由校抬手打断,转向李定国:"爱卿以为,百万大军需要多久能练成?"
"三年。"李定国斩钉截铁,"只要有足够的银元和粮食,三年后我大明将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和海军。"
皇帝望向远方,那里是波涛汹涌的东海。他知道,当这支力量成型时,大明的疆界绝不会止步于现有的版图。
天启二十二年除夕,朱由校在乾清宫设家宴。
三位皇子依次敬酒。朱慈燃献上政务院编撰的《新政十年纪要》;朱慈炯展示了都察院查处的最后一批贪官名单;朱慈灿则带来天津船厂最新蒸汽战舰的模型。
"很好。"朱由校饮尽杯中酒,"朕用十年时间,为大明打下了新基业。接下来二十年......"他看向三个儿子,"要看你们的了。"
宫外,新年的钟声响彻北京城。皇帝历一千八百西十三年即将过去,一个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正随着天启二十三年的到来,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