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经济新策
随着御前共治会和地方议政堂的新规逐步落地,大明的政治生态愈发清明。但在秦峰看来,政治的清明只是改革的基石,经济的繁荣才是稳固大明江山的关键。在与苏琴的多次商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新的经济改革思路。
这日,秦峰身着藏青色官服,外罩玄色披风,踏入紫禁城。他径首走向御前共治会的礼堂,那里,一场关于经济改革的讨论即将开始。
礼堂内,百官己陆续就座。秦峰快步登上讲台,环视一周,只见群臣或交头接耳,或静候议题,气氛虽严肃却不失活力。他深吸一口气,开始阐述他的经济改革设想。
“诸位大人,我大明虽在海禁解除后贸易繁荣,但金银外流、物价波动等问题也逐渐显现。臣建议设立 ‘大明宝钞司’,统一发行纸币,以此稳定货币流通,调控物价。” 秦峰的声音清朗而有力,在礼堂内回荡。
台下,户部尚书率先站起身,拱手道:“秦大人所言有理,但如何确保纸币的信用与流通呢?” 秦峰早有准备,他详细解释道:“宝钞司将以国库银两为担保,设立兑换窗口,确保纸币能随时兑换成银两。同时,在各地设立宝钞库,储备足够的银两以备兑换,增强百姓对纸币的信心。”
“另外,臣还建议推行一系列税收改革。” 秦峰接着说道,“简化税制,将各类杂税合并为土地税、工商税和关税三种,降低税率但扩大税基,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万历皇帝在高位上听得入神,他微微颔首,目光中透出赞许。秦峰心中一喜,接着说道:“陛下,臣还建议设立 ‘常平仓’ 制度。在丰年购入粮食充实仓廪,灾年则以平价售出,以此稳定粮价,缓解百姓饥荒之苦。”
户部尚书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忧虑:“秦大人,这常平仓的粮食采购与管理,恐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是否有更好的办法?” 秦峰微微一笑,从容道:“我们可以借助地方议政堂的力量,让他们参与常平仓的监督与管理,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百姓对政策的信任。”
万历皇帝沉吟片刻,最终拍案而起:“准奏。户部即刻着手筹备宝钞司与常平仓事宜,务必在年内初见成效。”
秦峰与苏琴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他们深知,这一系列经济改革举措,将为大明的繁荣注入新的动力。
数月后,大明宝钞司正式成立,纸币 “大明通宝” 面世流通,市场交易更加便捷,物价也逐渐趋于稳定。常平仓制度在各地推行,有效缓解了粮荒问题,百姓们纷纷拍手称赞。
秦峰在秦府的书房内,望着案头上各地送来的捷报,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满足感。他知道,这场经济改革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
而苏琴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女子参与商业管理的培训项目,培养出一批批精明强干的女性商人,为大明的经济繁荣贡献着独特的力量。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大明王朝的国力日益强盛。万历皇帝对秦峰的改革成果大加赞赏,特意在朝堂上宣布,赐予秦峰 “大明肱骨” 的称号,并将他的改革事迹编入国史,以昭示后世。
秦峰站在朝堂之上,望着万历皇帝,心中满是感慨。他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还远未完成,但他己做好准备,无论前路如何艰险,都将携手苏琴,为大明的繁荣稳定继续努力。
大明的未来,在他们的手中,正徐徐展开一幅崭新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