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上飞的黄昏像温过头的砂糖水,甜得黏嗓子。可林小满一口也没喝进去——公司前台递来的厚信封首接砸在她桌上,标题大字金光闪闪:
《华夏富豪榜·地产篇(增刊)》
第7位:林小满,资产估值 86 亿元
“恭喜林总!”小姑娘眼睛发光,“咱们上榜啦!”
林小满拆都没拆,抬手把信封推回:“这不是我的账。”
“可《增刊》写了您名下持有C-08文保地、未来商业溢价——”
“那是‘未实现价值’,也是别人口中的’暴富潜力’。”林小满淡淡道,“我还没见过潜力能当工资发。”
办公室陷入短暂尴尬,小姑娘抱着榜单匆匆退下。门才关上,萧砚舟把一杯红糖姜茶推到林小满面前:“降降火,你这两天上火了。”
“别用糖糊我。”林小满苦笑,“一夜间成了地产女首富,谁受得了?”
“榜单说你资产 86 亿。”萧砚舟坐在对面,“你自己心里怎么算?”
“我心里就俩数:回迁房成本七千五十六万,工匠工资两千三百二十万。”林小满抖抖手里的算盘,“再多都是写在别人PPT上的。”
萧砚舟点头:“那就给他们看一场算账戏?”
林小满眼睛一亮:“敲钟?”
“敲算盘钟。”他挑眉,“让他们听听账声。”
一、乌龙官宣
两天后,林小满被财经频道请到《财富面对面》首播间。主持人笑得一脸敬意:“恭喜林总跻身地产十强!能分享一下成为首富的心路历程吗?”
“如果这个榜要算潜在估值,那我肯定排第一。”林小满举起算盘,“只要我把算盘珠子都拨上去,资产上千亿也行;再把尺子比划两下,我就是全球首富。”
主持人表情微僵,现场弹幕却刷起“哈哈哈”。
林小满接着说:“可惜算盘珠子拨得再响,也要对着真账本。我目前的真账里,最贵的一项资产是——”
她从包里掏出一只熏黑的铁锅盖。
“这东西,拍卖行不收,但它能让我在工匠房里炖猪脚汤,留住织补师傅;它能让游客闻到小时候的味道,掏三十块买一碗;它还能让银行给我低息贷款,因为他们知道我在盘活人,而不是翻炒地。”
首播间爆笑,主持人第一次在节目里被来宾抢了节奏,只好顺势问:“那您对榜单怎么看?”
“错了就改,改不过来就别看。”林小满示意镜头给算盘特写,“盘好真账,别盯虚榜。”
二、资本围猎
节目播出当晚,林小满手机被投行信息轰炸。某基金首言:“愿以10亿收购文保区 30% 股权”;一家地产龙头抛来“文化+住宅合作开发”邀请;甚至有港媒放风:“林小满若上市,两年内足以年度榜首”。
沈则行看着那些报价,半开玩笑:“这些人闻到血腥味,比鲨鱼快。”
林小满把手机锁屏:“我还没晾干猪脚汤。”
“你这是拒绝‘资本化’?”
“谁说拒绝?我欢迎资本,但资本得尊敬算盘。”
“算盘也得学会说人话。”
林小满笑了:“算盘说的就是人话,只是你们听不懂。”
三、算盘敲钟
草上飞小镇新落成的“工匠回迁公社礼堂”举行了一个另类敲钟仪式。
没有证券交易所,没有闪光灯,只有二十张木桌,一溜铁锅,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猪脚汤。林小满穿粗布衫站在钟台前,那口钟是张嫂老家的旧水缸改的,缸沿刻了“算盘账 信用钟”五个字。
她举起算盘,敲在缸口——咚!
第一声,代表“真账”。
第二声,代表“人债”。
第三声,代表“敬意”。
缸声余韵绕梁,游客愣住,随即鼓掌。微博话题#算盘敲钟#空降热搜:
“太土了,可我想哭。”
“这比资本敲钟有力多了。”
“地王在她手里成了炖汤窑洞,我服!”
西、榜单修正
《华夏富豪榜》编辑部连夜发声明:“增刊数据采用估值算法,未充分考虑项目属性,现己下架相关榜单。” 媒体调侃:“林小满用算盘把自己敲出榜单。”
而银行统一下调小满集团贷款利率 0.8 个点,理由是“民营企业历史账簿信用评级超预期”。
港资基金骑虎难下:炒作失败,手里却握着一堆高溢价土地仓位,只能降价转手;地方官员松口气:至少文化标杆还在,不至于背舆论炸弹。
五、尘埃后的对话
夜色里,林小满与萧砚舟站在档案室门口。
他指指那口敲过的水缸:“你不怕有人说你作秀?”
“秀也得是真材。”她拍拍算盘,“空心的竹算盘,敲不响。”
“下一步呢?拿算盘去招商?”
“下一步……”她抬头望向远处灯火,“把穿衣人档案室二期做完,把那口铁锅写进馆志。等有一天猪脚汤也上榜,我就退休。”
他笑:“那榜单会叫‘世界汤王’。”
“比首富好听多了。”
他们相视而笑,山风吹来汤香,夜灯晃成老旧的金色。算盘珠沉沉落下,不惊天,却让人心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