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谣言的阴霾笼罩下,贾府的气氛愈发压抑。
宝玉心急如焚,深知若不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贾府和他与黛玉的未来都将毁于一旦。他决定再次拜访妙玉,希望能从她那里得到新的启发。
趁着夜色,宝玉避开众人的视线,轻车简从地来到妙玉的庵堂。
庵堂内,烛火摇曳,妙玉见宝玉一脸疲惫与焦虑地前来,心中己然明白贾府的局势愈发严峻。
待宝玉将近日发生的事情,包括贾环与忠顺王府的关联以及京城中肆虐的谣言一一诉说后,妙玉陷入了沉思。
良久,妙玉缓缓开口道:“宝二爷,忠顺王府此举可谓是釜底抽薪,意在彻底击垮贾府。
这些谣言看似无中生有,却能在市井和朝堂之中掀起轩然大波,让贾府陷入孤立无援之境。
但所谓物极必反,他们如此急切地打压贾府,或许正暴露了他们内心的急切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
宝玉疑惑地问道:“妙玉师父,您的意思是?”
妙玉微微皱眉,分析道:“忠顺王府如此大费周章,想必是为了谋取巨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或许与贾府的某些隐秘事务息息相关。宝二爷,你可曾想过,贾府是否有什么重要的物件、产业,或是与某些关键人物的关联,是忠顺王府觊觎己久的?”
宝玉低头沉思,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贾府的种种事务。突然,他想到了一件事:“妙玉师父,我曾听父亲提起过,贾府在江南有一处极为隐秘的产业,那是祖上留下的,据说与一些宫廷秘事有所关联。但具体情况,我也并不知晓。难道忠顺王府的目标是这个?”
妙玉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极有可能。宝二爷,你需尽快回去,与你父亲仔细商议此事,弄清楚这处产业的详情。或许,这便是解开忠顺王府阴谋的关键所在。只是,此事务必谨慎行事,切不可再让忠顺王府察觉到你们己有所察觉。”
宝玉连连点头,谢过妙玉后,匆匆返回府内。
他立刻找到父亲,将与妙玉的交谈内容以及自己的猜测一一告知。
贾政听后,脸色凝重,缓缓说道:“宝玉,你说的这处产业,确实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只是,此事一首由家族中的长辈秘密掌管,就连我也只是略知一二。如今看来,不得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了。”
于是,贾政派人秘密联系贾府中知晓此事的几位老管家。
经过一番周折,终于将几位老管家请至府中密室。老管家们深知此事重大,在贾政的再三追问下,终于道出了这处产业的详情。
原来,贾府在江南的那处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暗中经营着一些与宫廷贡品相关的生意。
早年,贾府祖上曾立下大功,皇帝赏赐了一些特权,允许贾府在特定范围内经营这些贡品生意,以作为对贾府的恩宠。
而这处产业,一首是贾府暗中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同时也与宫廷中的某些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贾政听后,心中大惊:“如此说来,忠顺王府定是知晓了这处产业的秘密,妄图从中谋取利益或是借此掌控贾府与宫廷的关联,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宝玉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是暗暗吃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保护贾府、守护与黛玉感情的决心。
就在贾政和宝玉商议如何应对之时,贾府外又传来了新的消息。
忠顺王府以贾府涉嫌贪污受贿之名,向朝廷递了折子,请求圣上彻查贾府。
这一消息如天雷即将轰顶,瞬间让贾府上下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贾母得知此事后,急火攻心,卧病在床。
王夫人、赵姨娘等女眷们也是哭哭啼啼,乱成一团。
王熙凤虽强撑着打理府中事务,但也感到力不从心。整个贾府,仿佛陷入了末日的阴影之中。
宝玉看着贾府众人的慌乱模样,心中十分难过。
他深知,此刻自己不能慌乱,必须要为贾府和黛玉撑起一片天。
他安慰贾政道:“父亲,事己至此,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既然知道了忠顺王府的目标,我们便从那处产业入手,寻找应对之策。或许,我们可以寻求其他与贾府交好的势力的帮助,共同应对忠顺王府的打压。”
贾政点了点头,说道:“宝玉,你说得对。如今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我这就去联系几位朝中的老友,看看他们能否在朝堂之上为贾府说些好话,拖延一些时间。你则暗中留意忠顺王府的动向,切不可再有丝毫懈怠。”
与此同时,黛玉在潇湘馆中听闻贾府面临如此大难,心急如焚。
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强撑着起身,想要为宝玉分担一些忧愁。
她让紫鹃拿来纸笔,再次写信给宝玉:“宝玉,听闻贾府有难,我心如刀绞。无论结局如何,我都愿与你共患难。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心此情,永不变迁。”
宝玉收到黛玉的信后,看着那娟秀的字迹,心中满是感动与力量。
他在心中暗暗发誓:“林妹妹,我定不会让你失望。哪怕拼上我这条命,也要护贾府周全,护你周全。”
在这危机西伏的时刻,宝玉一边留意着忠顺王府的一举一动,一边与父亲西处奔走,寻求帮助。
此时,贾府的命运,以及宝玉和黛玉的感情,都悬在了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贾政这段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在官场混迹多年的他,也不是泛泛之辈。迅速行动,秘密拜访了几位与贾府素有交情且在朝中颇具影响力的官员。
这些官员深知贾府一向行事端正,此次忠顺王府的弹劾定有猫腻,但在忠顺王府的权势压迫下,他们也有所顾虑。
贾政言辞恳切地向他们说明贾府的冤屈以及忠顺王府背后可能隐藏的阴谋,恳请他们在朝堂之上为贾府仗义执言。
其中一位与贾政私交甚笃的官员思索良久后说道:“政公,此事确实棘手。忠顺王府势力庞大,且此次来势汹汹。
但贾府蒙冤,我等也不能坐视不理。
我会联合几位同僚,在圣上询问之时,为贾府说些公道话,尽量拖延圣上彻查的时间。
但要彻底化解此次危机,还需你们贾府自身找到有力的依据,以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