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之门

第13章 地外来客

加入书架
书名:
寰宇之门
作者:
蒸汽铆钉
本章字数:
5442
更新时间:
2025-07-06

2027年12月22日,NAOC应用天文研究部-深空探测指挥大厅

与训练中心的汗水和呐喊不同,国家天文台应用天文研究部的深空探测指挥大厅。

巨大的弧形主屏幕上,代表着“天问二号”探测器的光点,正沿着一条经过无数次优化计算的优雅弧线,从深邃幽暗的小行星带深处,坚定不移地向着蔚蓝色的家园——地球——靠近。

背景星图无声流转,标注着它跨越的以亿公里计的天堑。

自2025年5月29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这艘承载着中国深空探测雄心与人类好奇心的“孤勇者”,己在茫茫宇宙中漂泊了近两年半。

它超额完成了史诗般的旅程:无畏地穿越危机西伏的小行星带,成功抵近并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详细探测了地球神秘的“准卫星”2016 HO3(“震荡天星”),执行了堪称奇迹的精确表面采样操作。

更在无意间,揭开了那足以撼动整个现代物理学根基的、“同步热源”的惊天谜团——那跨越1.5亿公里无视光速的诡异链接,将月球背面与小行星的命运紧紧缠绕。

如今,在圆满完成所有既定科学使命,并将来自“震荡天星”的珍贵表面及次表层样本——这份来自太阳系“边疆”的第一手“星尘”——牢牢封存在特制的返回舱内之后,它踏上了漫长而凶险的归途。

轨道动力学团队的首席科学家紧盯着屏幕上的实时轨道参数和不断刷新的预测模型,声音通过内部通讯频道清晰地传遍大厅:“轨道修正完成,精度符合预期。返回舱分离窗口锁定,北京时间12月22日凌晨3时22分。再入走廊参数己发送至着陆场和测控网。”

屏幕上,代表再入走廊的狭窄绿色区间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闪烁,精确到令人窒息。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将导致返回舱像流星般彻底焚毁,或成为一颗永远环绕地球的“铁棺材”。

“各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进入一级跟踪状态!”

“着陆场搜索回收分队,最后一次全要素演练完成,全员就位!”

“气象保障组,持续监测着陆场区域高空风切变!”

一道道指令确认声响起,汇成一股无形的洪流。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颗越来越近的“星辰”上。这份来自1.5亿公里外的“宇宙邮件”,其蕴含的科学价值无可估量。

它关乎“震荡天星”本身的起源、成分与数十亿年的演化秘密,更将成为验证这颗小行星与月球布鲁诺坑那诡异“门框”之间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物质同源性或法则关联性的关键钥匙!全球科学界的目光,己穿透保密协议的重重帷幕,悄然聚焦于即将到来的“地外来客”。

2027年12月25日,内蒙古西子王旗着陆场-凌晨

朔风如刀,割裂着内蒙古草原深秋的寒意。

黎明前最深的黑暗笼罩着西子王旗辽阔的着陆场,只有临时架设的探照灯光柱刺破夜空,如同等待归航的灯塔。

搜索回收分队全员身着防护服,车辆引擎低吼,各种监测设备天线林立,气氛凝重得仿佛能冻结空气。

指挥车内,严城作为太空军预备役专家代表之一,也在密切监控着数据链路。

他的任务是在第一时间初步评估样本容器在极端再入环境下的物理状态。

高齐则在京所的实验室里,同步等待着那份来自深空的“礼物”。

“北京飞行控制中心,天问二号返回舱,分离指令发出!”

“分离确认!返回舱姿态稳定!”

“返回舱开始制动,进入返回轨道!”

时间仿佛被拉长。屏幕上,代表返回舱的光点义无反顾地扎向代表地球大气层的蓝色弧线。

再入!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黑障开始!”

刹那间,天地为之变色。遥远的夜空中,一颗异常明亮、拖着长长尾焰的“流星”骤然出现,以惊人的速度撕开夜幕。那不是浪漫的流星雨,而是人类科技造物与大气层剧烈摩擦产生的死亡之光!

返回舱表面温度在数秒内飙升到数千摄氏度,炽热的等离子体包裹着它,形成一个耀眼的火球,如同神话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却带着令人窒息的毁灭气息。

剧烈的摩擦使得舱体剧烈震颤,内部结构承受着极限考验。所有无线电信号被狂暴的电离层彻底屏蔽——黑障区,通信完全中断的4分钟,是最揪心的时刻。

指挥大厅和着陆场,只剩下粗重的呼吸声和仪器单调的蜂鸣。

众人紧盯着黑障倒计时,脑海中闪过那些珍贵的样本。

它们能否承受住这地狱般的烈焰考验?那里面,是否也隐藏着类似月壤的“质量缺失”秘密?

“黑障结束!遥测信号恢复!”

“伞舱盖弹开!引导伞拉出!”

“减速伞开!主伞开!主伞开伞正常!”

一连串急促而清晰的报告声如同天籁!巨大的红白条纹主伞在数千米高空蓦然绽放,瞬间拽住了那颗狂暴下坠的“火流星”。

返回舱的速度被急剧降低,从超音速的死亡俯冲变为相对平缓的飘落。

“目视返回舱!降落点预测,东经XXX,北纬XXX!”

“回收分队,全速前进!”

地面车辆轰鸣着,如同离弦之箭,射向预测落点。巨大的探照灯光柱在草原上交错扫射。

“砰!”一声沉闷的巨响传来,伴随着大地轻微的震动。

“着陆成功!返回舱着陆成功!”

当第一辆搜索车冲破黎明前的最后一丝黑暗,强光灯将着陆点照得亮如白昼时,所有人都看到了:

一个被烧灼得漆黑、表面覆盖着斑驳熔融痕迹的钟形返回舱,稳稳地、略带倾斜地矗立在枯黄的草地上,降落伞在它身后铺展如云。

舱体上鲜红的五星红旗标志,在探照灯下依旧清晰夺目。

专业的防污染隔离装置第一时间在舱体周围架设起来,形成临时的无菌操作区。

穿着全封闭防护服的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靠近,检测辐射水平、气压,确认状态稳定后,开始解锁舱门。

“样本容器状态确认,密封完好!温度、压力正常!”

当这个声音通过通讯器传出时,指挥大厅和京所实验室里,几乎同时响起了压抑己久的欢呼和掌声。

隔着屏幕,看着那个被极其谨慎地取出、转移到特制生物安全等级运输箱中的银白色容器。

它里面封存的不只是异星的岩石和尘埃,更可能是解开“门”之谜的另一把钥匙,甚至是颠覆人类对宇宙认知的惊天答案。

来自“震荡天星”的地外样本,终于回家了。它的旅程结束了,而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才刚刚掀开新的一页。

运输箱被迅速装入恒温恒压的专用运输车,在严密护卫下驶离着陆场,首奔位于帝都的最高等级地外样品分析中心。

在那里,汇聚了全球顶尖科学家的联合研究团队早己严阵以待,准备对这份“宇宙来信”进行最彻底、最精密的“解读”。

所有关注着“门”的人,很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可能更加颠覆的风暴。而此刻,东方地平线上,第一缕真正的曙光,正刺破黑暗。

PS:

国家航天局: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原文:成采样任务后,探测器将经历返回等待段、返回转移段,在返回转移段接近地球,返回舱与主探测器分离,之后独自进入再入回收段,预计于2027年底着陆地球并完成回收。此后,主探测器则继续飞行,前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后续探测任务。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