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守府督邮陈掾带着“代耕架”模型和“龙尾翻车”的精美图纸,志得意满地返回郡城复命。河滩营地头顶那柄名为“征辟”的利剑,虽未完全消失,却己被刘辩(刘彦)以“献技”和“留地效力”的巧妙策略暂时移开。笼罩营地的紧张气氛为之一松,但随之而来的,并非高枕无忧的安逸,而是另一场以“合作”为名、暗流汹涌的博弈。
仅仅半月后,郡守府的正式批文便由快马送达安平县衙,同时抵达的,还有陈掾本人,以及一位郡守府工曹派来的“技术主事”,姓吴。
批文内容简明扼要:
一、 河滩营地升格为“渤海郡守府特许工坊”,刘彦擢为“工坊督造”,秩俸不变(比三百石),专司督办农具、水利器械之研发与制造,供应郡府所需。
二、 为推广新式农具水利,造福全郡,特命于安平县城外择地,筹建“渤海郡官营工坊”。由郡工曹吴主事总领营造,刘彦督造需全力协助,提供“代耕架”、“龙尾翻车”等新器图纸、工艺及必要匠作指导。
三、 河滩工坊所产精良农具、水车部件,优先平价供应郡府工坊,以利推广。
“特许工坊”、“督造”、“协助”、“供应”…字里行间,袁绍的意图昭然若揭——既要河滩工坊持续“效力”产出,更要借机将刘辩的“奇技”纳入官方掌控,进行大规模复制推广!这所谓的“官办工坊”,便是技术扩散的桥头堡!
“刘督造,久仰大名!”吴主事是个西十出头、面皮白净的中年人,穿着体面的吏员服,笑容可掬,眼神却带着精明与审视。他对着刘辩拱手,态度看似客气,但那份来自郡府的优越感难以掩饰。“今后这官营工坊的筹建、新器的仿制推广,还需刘督造多多费心指教啊!郡守大人对此事,可是寄予厚望!”
陈掾在一旁捻须微笑:“刘督造,郡守大人对你信任有加,将如此重任托付,更允你继续主持河滩工坊,此乃莫大恩典!望你尽心竭力,不负所托!”
刘辩脸上堆起受宠若惊的笑容,连连应诺:“下吏惶恐!承蒙郡守大人与两位上官信任,敢不尽心竭力?官营工坊乃惠及全郡之善政,下定义当倾囊相助!”他心中冷笑:倾囊?倾多少,怎么倾,可就得由我说了算了。
选址很快在安平县城东郊一片平坦开阔、靠近水源的空地上敲定。郡府财大气粗,征调民夫、调拨物料的速度极快。短短一月,一座规模远超河滩工坊、围墙高耸、屋舍俨然的大型工坊便初具雏形。吴主事踌躇满志,坐镇其中,俨然一方大员。
技术扩散的“合作”随即展开。
河滩工坊内,气氛微妙。鲁老匠看着被吴主事派来的几个“学徒”(实为郡府工曹的吏员和工匠),在工坊里东张西望,甚至试图靠近高炉区域,气得胡子首翘:“先生!这些都是探子!是来偷咱们手艺的!让他们滚出去!”
赵石更是闷声道:“先生,那‘流锋’的锻造法子,还有高炉的耐火泥配方,可是咱们的命根子!绝不能让他们学了去!”
刘辩安抚住众人,低声道:“稍安勿躁。郡府要图纸,要样品,要指导,我们给。但给什么,怎么给,有讲究。”
他看向徐文:“徐文,把‘代耕架’和‘龙尾翻车’的最终版图纸,再‘润色’一下。关键部位的齿轮模数、轴承的间隙公差…嗯,调整一下,按‘够用但非最佳’的标准来。装配流程,写得繁琐些,多些不必要的步骤。”
徐文心领神会:“学生明白!保证图纸‘毫无保留’,但按图索骥造出来的东西,能用,但效率最多只有咱们原版的七成,还容易坏!”
“很好。”刘辩点头,又对鲁老匠和赵石道:“鲁老丈,赵石,你们亲自带那几个‘学徒’。态度要‘热情’,‘倾囊相授’!教他们怎么选木料,怎么打制普通的榫卯,怎么打磨那些最基础的零件。至于‘韧铁’轴承的淬火火候、高炉的鼓风节奏、耐火泥的精确配方…这些‘粗活累活’,就说怕他们辛苦,由咱们河滩的熟手‘代劳’就行!他们要问,就推说‘熟能生巧’,‘只可意会’!”
鲁老匠和赵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笑意:“是,先生!保管让他们‘学有所成’,又‘学不到家’!”
于是,在官营工坊热火朝天的建设浪潮中,一场“有限扩散”的技术转移悄然进行。
官营工坊的工匠们,拿到了“详尽无比”的图纸,在河滩“老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依葫芦画瓢地开始打造“代耕架”和“龙尾翻车”的部件。木工区里,锯木刨板声不绝于耳,打造出的零件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当他们试图组装时,问题层出不穷:齿轮咬合不顺,传动卡顿,翻斗漏水…效率远低于预期,故障率却居高不下。
吴主事急得嘴角起泡,频频找刘辩“请教”。刘辩每次都亲自前往,一脸“困惑”地检查,然后“恍然大悟”地指出:“哎呀,此处榫卯公差过大,需用鱼胶填补!”“此处齿轮模数略有偏差,需手工精细打磨!”“这翻斗密封,需用桐油混合细麻反复浸渍三遍才成!”解决方案听起来合情合理,但无不指向需要更高超的手工技艺和更繁琐的流程,大大拖慢了进度,提高了成本。
至于那些核心的“韧铁”轴承、齿轮等关键金属部件?河滩工坊的回复永远是:“此物锻造火候极难把握,非十年老师傅不可为。为免耽误官坊工期,还是由我们河滩工坊统一供应吧!价格嘛…只收个辛苦钱,保证比市面生铁件便宜!”吴主事看着那些闪烁着非凡光泽、质地坚韧的“韧铁”件,明知河滩工坊卡着脖子,却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没有这些核心件,官坊造出来的就是一堆效率低下的废木头!
技术扩散的浪潮看似汹涌,实则只在浅滩徘徊。真正核心的冶金技术(高炉、耐火泥、韧铁/流锋钢锻造)、精确的机械设计参数和装配工艺,如同藏在深海下的礁石,被河滩工坊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未曾泄露半分。
然而,这场“合作”并非全无益处。刘辩敏锐地抓住了“官办工坊”这面大旗带来的“势”!
“吴主事,”刘辩在一次“技术指导”后,指着地图上野狼岭的方向,面露“忧色”,“官营工坊规模宏大,所需木料、铁矿砂与日俱增。安平县本地供应,恐力有不逮。下官所知,北面野狼岭中,蕴藏上好铁矿,储量颇丰。然山路险峻,运输艰难,制约开采。若能修通一条可通牛马之便道,不仅可解官坊原料之急,更能为郡府广开利源!此事,非下官一营之力可为,需郡府大力支持啊!”
吴主事正为原料供应和工坊进度焦头烂额,闻言眼睛一亮!铁矿!这可是实打实的功绩!修路虽然费钱费力,但若真能打通矿脉,源源不断供应铁矿,他在郡守面前的分量将大大增加!
“刘督造所言极是!”吴主事立刻来了精神,“原料乃工坊命脉!此事本官即刻行文上报郡守府,请求调拨钱粮民夫,征发劳役,全力开凿野狼岭矿道!刘督造熟悉地形,这勘测规划、监工指导之责,就非你莫属了!”
“下官责无旁贷!”刘辩肃然领命,心中暗喜。借郡府之力,修自己的矿道!这才是“合作”的最大价值!
与此同时,“渤海郡守府特许工坊”这块金字招牌,为河滩营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以往需要上下打点、提防周家作梗的物资采购、人员流动,如今变得畅通无阻。郡府特许的身份,更吸引了不少有真才实学的工匠慕名来投,大大充实了河滩工坊的实力。刘辩趁机以“满足官坊供应”为由,进一步扩大了河滩工坊的规模,尤其是核心的冶铁和锻造区,炉火日夜不息,“流锋”钢的产量稳步提升。
官营工坊巨大的工棚里,工匠们仍在为组装不顺畅的“代耕架”和漏水不止的“龙尾翻车”模型焦头烂额。而一河之隔的河滩工坊内,炉火映照着赵石专注的脸庞,他正小心翼翼地调整着一炉“流锋”钢的淬火液配比。旁边,徐文则在刘辩的授意下,绘制着一种结构更加复杂、带有简易瞄准机构的“神臂弩”草图…
技术如同流水,在名为“合作”的河道中看似奔腾,实则被精妙的堤坝引导着,只在允许的范围内扩散。而真正滋养河滩营地、使其根基愈发深厚的源泉,依旧在重重守护之下,深藏不露。官办工坊的光鲜之下,河滩工坊这棵大树,正借着官府的阳光雨露,将根系更深地扎入大地,并悄然孕育着更加致命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