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狗都不当

第63章 各样的耗子

加入书架
书名:
明代宗?狗都不当
作者:
小鸽子123
本章字数:
4890
更新时间:
2025-07-06

韩忠的锦衣卫效率奇高,或者说那个乔同格外“实诚”。

诏狱的刑具还没沾身,他便竹筒倒豆子,该说不该说的全吐了个干净。

朱祁钰翻看着供词:“倒也没甚大错,贪腐克扣是不少,好歹还算个人,没干出伤天害理、断子绝孙的勾当。行吧,本王向来心善,饶他一命也无妨。”

不过命给他留下,其他东西可就什么都留不下了。

看着乔同的财产清单,朱祁钰不由得咋舌:“好家伙!户部那帮人天天哭穷,说国库里面连耗子都没有一个,本王现在算是明白这耗子都跑谁家去了!”

一个小小兵仗局掌印,存钱竟超十万贯!白银黄金折合又是几万两!田产、店铺、房产……林林总总,看得人眼晕。

“啧啧啧,”朱祁钰弹了弹清单,“一个小小的兵仗局掌印,竟能‘存’下这么份身家?兵仗局是金山银矿不成?”

韩忠沉声道:“回王爷,属下稍查了查。一则是他们常借调工匠给其他衙门或权贵,两头吃饷;更多的,是与兵部、户部某些蠹吏勾结,从原料采购到成品交割,雁过拔毛,层层揩油。”

朱祁钰摇头失笑:“嘿,叫他们干正事稀松平常,捞起钱来,倒是个个人精!”

韩忠道:“王爷,末将愿继续深挖,把那些蛇鼠一窝的都揪出来!”

“打住!”朱祁钰果断摆手,“此事到此为止。”

他欲以兵仗局为改革起点,本就动了无数人的奶酪,再深挖下去,树敌太多,于大局不利。

“乔同的浮财,一分为二。一半,连同田地、商铺这些不动产,统统交给户部,就说是为国收缴的赃款,让国库里面的耗子过个年。”

“是。”韩忠应道,“那另一半钱财呢?是否送入郕王府库?”

“另一半浮财,”朱祁钰略一沉吟,“再分成三份。一份给你锦衣卫。”

韩忠忙道:“王爷,末将己在锦衣卫立足,无需再花钱笼络人心。”

朱祁钰道:“本王是要你扩招人手,特别是精于隐匿、打探的。派出去,撒到草原上去,帮本王监视草原的动向。”

韩忠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到了什么,脱口而出:“殿下是要对草原用兵?借此机会让太上皇……”

“闭嘴!”朱祁钰猛地打断他,“管好自己的嘴,不该说的别说,好好当你的差!”

韩忠心有所感,连连告罪。

也先与脱脱不花的大战提前了一两年,搞不好草原上还会出什么乱子,不可不防啊,可不能再来一次北京保卫战咯。

“第二份,给王诚送去,动了他的人总得给他个交代。”

韩忠眉头微皱,忍不住道:“王爷您何等身份,又何必……”

“韩忠,你不懂。王诚再是阉人,也是司礼监太监、还管着东厂,许多东西,都绕不过他。记住,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动了他的人,给他一份甜头,是告诉他,本王记得他,也给他留了体面。”

韩忠虽仍有不甘,但也明白其中利害,抱拳道:“末将愚钝,王爷深谋远虑。”

“最后一份,再给我送来便是。”朱祁钰挥挥手,示意他退下。

韩忠领命退去。

朱祁钰正欲召工部、户部、督察院官员,安排他们与周墨林对接,行那“三方分权,互相制衡”的新政,却听内侍来报:吏部尚书王首求见。

见礼之后,王首道:“殿下,臣听闻您己将兵仗局自内廷划归工部管辖?”

“不错,”朱祁钰挑眉,“此乃正本清源之举,王尚书难道不乐见其成?”

文臣从内廷抢回一个衙门,按理该拍手称快才是,怎么听他的口气,好像还有些不满?

王首忙道:“殿下明鉴,划归工部自是好事。只是……”他略一迟疑,“您新任命的那位兵仗局主事周墨林……”

朱祁钰半眯着眼神,语气不善道:“主事区区五品,难道也要劳动你这吏部天官亲自过问?还是说本王连任命一个五品官的权柄都没了?”

“王爷息怒!”王首心头一凛,连忙躬身,“殿下自然有权任命。只是那周墨林,功名止于秀才,连举人都不是,原本只是个无品书吏。骤然擢升为五品主事,此例一开,恐于朝廷选官制度有碍啊!”

朱祁钰目光落在王首身上,示意他继续。

王首恳切道:“殿下,朝廷选官,首重科举正途。

此乃国朝抡才大典,维系天下士子之心,更是稳固江山社稷的根基!

若秀才亦可骤登五品,则朝廷名器轻授,功名之路混乱,科举之神圣公平荡然无存。

长此以往,寒窗苦读之学子心寒,李唐黄巢之祸,正是前车之鉴。

反观赵宋,广开科举之门,寒门亦有晋身之阶,方得士心归附,天下相对承平百余年。

此乃关乎国本之事,万望殿下三思!”

朱祁钰静静听着,王首这一番话,确有道理。

在当下这个时代,科举制度对于维护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结构、提供阶层流动渠道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有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寒门精英的怨气积累到顶点,到时他们就会思考,既然考不进‘长安’,那就打进‘长安’。

科举系统虽不完美,也切实在维系帝国稳定,不可贸然对其改动,须循序渐进,从内部逐步优化这个系统。

想通此节,朱祁钰面上不动声色,缓缓道:“王尚书老成谋国,所言极是。科举取士,国之重器,确不可轻忽。”

话锋一转,又强调道:“然周墨林此人,于兵仗局事务精熟,本王亦己当众任命,岂能朝令夕改?不知尚书可有变通之法?”

王首见朱祁钰认可了他的观点,心中稍定,立刻道:“王爷明鉴。为周全计,王爷可请陛下颁一道恩旨,特赐周墨林‘举人’功名,补其出身。如此,既全了朝廷制度体面,又不负王爷识人之明,更可安天下士子之心。”

这老狐狸!原来早就准备好了。

什么科举的神圣公平?到头来,还不是一道圣旨就能“特赐”?

心中冷笑,朱祁钰面上却露出恍然之色:“哦?如此甚好!便依王尚书所言。此事,就劳烦吏部拟个条陈上来。”

“臣遵命!”王首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躬身告退。

接下来的事便顺畅多了。

工部、户部、督察院的官员闻讯而来,听说能从内廷虎口夺食,分走一个实权衙门的管理权,如见腥的猫,眼睛都亮了几分。

对于朱祁钰提出的“工部管生产、户部管钱粮账目、督察院管审计监察”这套闻所未闻的“三方分权共管”新机制,虽然心头都犯嘀咕,觉得这王爷想法忒怪。

但眼前实实在在的权力扩张,谁舍得拒绝?

管他怪不怪,先把坑占住,把权抓到手里再说!

于是乎,几方竟是前所未有的“和谐”,迅速达成了“共识”,领命而去。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