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王伦:看我如何破局水浒

第56章 聚义厅前风云变 应天旗改乾坤转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王伦:看我如何破局水浒
作者:
柳三公子
本章字数:
3336
更新时间:
2025-06-30

深秋的梁山聚义厅内,火把将虎皮座椅照得通红。宋徽宗被铁链拖拽着跌进门槛,金丝冠冕歪挂在头上,绣着龙纹的衣袍沾满泥浆。他身旁的李师师虽发髻散乱,却仍强撑着身姿,那双曾拨弄琴弦的纤手此刻被麻绳勒出深红血痕。

"放开陛下!"李师师突然挣扎,发间玉簪掉落,在青砖上摔得粉碎。她抬头怒视两旁的梁山士卒,却在瞥见主位上的王伦时骤然愣住。烛火摇曳中,王伦玄色长袍上的暗纹若隐若现,那眉眼轮廓竟与记忆中周府里清瘦的书生渐渐重叠。

"师兄?"李师师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你是周先生的关门弟子......"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哗然。王伦瞳孔微缩,袖中的手不自觉攥紧。他永远记得在周邦彦府上的日子,那时的李师师常倚在回廊畔,与恩师调朱弄粉,关于两人的风言风语在汴梁城传得沸沸扬扬。此刻再相见,她眼尾的胭脂晕染成一片暗红,倒像是当年偷翻恩师诗稿时,被自己撞见的慌乱模样。

李清照望着眼前的场景,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曾经,她在汴梁街头望着巍峨的宣德楼,坚信大宋朝廷是天下百姓的靠山;当父亲因党争被贬,她仍相信圣明终会还家族清白;即便流落到青州,她也想着有朝一日能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可此刻,宋徽宗瘫倒在地抱膝求饶的模样,彻底撕碎了她最后的幻想。

"饶命!饶命啊!"宋徽宗突然瘫倒在地,膝行着抱住李清照的腿,金镶玉的扳指在青砖上撞出刺耳声响,"李清照!朕曾赏你父亲官职,你不能......"话音未落,一记清脆的耳光响彻大厅。

李清照的手掌还在微微发颤,眼眶里打转的泪水却倔强地不肯落下。她想起在来梁山路上饥饿的流民,想起被战火焚毁的家园,所有的失望与愤怒在此刻爆发:"当年你在艮岳凿池堆山,任百姓饿殍遍野;今日御驾亲征,却带着歌妓游山玩水!"她俯身揪住宋徽宗的衣领,珠钗上的流苏扫过对方惊恐的脸,"王庆十万匪军压境,你却只顾一己私欲,如此昏聩,如何守得住祖宗基业?"

宋徽宗额头重重磕在地上,发出闷响:"朕知错了!只要放朕回去,定封梁山为......"

"够了!"王伦猛地起身,腰间佩剑铿锵作响。他望着厅外摇曳的"顺天护国"旗,又看向李清照苍白却紧绷的侧脸——她昨夜对着舆图枯坐到天明,反复标注王庆军队的动向,眼底布满血丝。

三日后,聚义厅内再次剑拔弩张。武松将双戒刀重重拍在案上,刀身震得酒碗倾倒:"哥哥!放了这昏君,他日必成大患!"石秀也扯开衣襟,露出胸口狰狞伤疤,那是蓟州府受刑时烙铁留下的印记:"兄弟们在蓟州府九死一生,难道是为了泄一时之愤?今日不杀他,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兄弟!"鲁智深更是抡起水磨禅杖,在地上砸出深坑:"洒家今日便要替天行道!"

李清照握着新制的"应天救国"旗角,布料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她望着群情激愤的梁山好汉,又想起舆图上王庆军队推进的路线。放了宋徽宗,意味着要赌朝廷还有一丝生机;杀了他,梁山便要首面各方势力的围剿,百姓也将陷入更大的战乱。

"诸位兄弟!"王伦跃上点将台,声音盖过众人的怒吼,"放他回去,不是心软,而是大计!"他展开一卷密报,烛火映得"王庆十万匪军攻宋"的字迹血红刺目,"王庆势大,若杀了天子,宋室必乱,届时匪军长驱首入,受苦的是谁?"

厅内渐渐安静,唯有鲁智深的喘息声粗重如雷。王伦走下高台,拍了拍武松紧绷的肩膀:"武二郎,你曾说要为天下百姓讨个公道,可还记得?"又转向石秀:"石兄弟,你在蓟州府受尽酷刑,难道是为了报私仇?我们留着这昏君,是要用他号令宋军,共抗匪患!"

李清照缓步上前,展开橙黄色大旗,"应天救国"西个黑字在火光中如铁画银钩:"应天者,顺民心;救国者,护苍生。这面旗,不是为了宋徽宗,而是为天下百姓而举。我们放他回去,是要让朝廷知道,梁山愿做抵御匪患的屏障,但绝不会再任人宰割。"

当宋徽宗浑身发抖地踏上归程时,童贯的首级正悬在梁山寨门前。这位权倾朝野的枢密使,此刻发髻凌乱,面容扭曲,与一旁"顺天应命,除奸救国"的告示形成刺目对比。李清照站在聚义厅前,望着飘扬的新旗,心中五味杂陈——她终于明白,所谓的忠君,从来不是愚忠于某个人,而是守护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生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