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哲远和苏念星之间的裂痕,如同被无形的大网所笼罩,让他们原本清晰的合作轨迹变得模糊不清。陆哲远对苏念星在项目中的“妥协”感到失望,他认为她正在放弃他们最初的理想,沦为市场和资本的附庸。他更加沉浸于他对“情感数据化”的执着追求,他相信只要通过更精密的算法和更广泛的用户反馈,就能证明他能够量化甚至创造出任何情感,以此来反驳苏念星对艺术纯粹性的坚持。他开始独立进行一些更尖端的实验,比如模拟更复杂的情感反应,或者试图找出能够量化“艺术感染力”的数学模型。他将自己封闭在实验室里,与代码和数据为伴,仿佛只有在那个可控的世界里,他才能找到一丝掌控感。
苏念星则在为自己的艺术理念而挣扎。她发现,在“未来视界”的要求下,她的艺术创作越来越偏离她最初的设想。她曾经引以为傲的细腻情感表达,在市场部的意见下,被简化成了迎合大众的标签化情绪。她试图用更巧妙的方式来弥补,比如在背景音乐或细微的光影变化中加入她想要传达的深层含义,但她知道,这并不能完全掩盖内容上的妥协。她看到陆哲远似乎也对这种妥协无能为力,或者说,他选择了沉默,将精力完全投入到技术研究中。
一次,苏念星发现陆哲远在独立进行一项关于“情感阈值”的实验,她看到他正在尝试用数学模型来预测用户对不同光影和音效的反应,并试图找到一种能够最大化用户“愉悦度”的参数组合。苏念星看着那些复杂的公式,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恐惧。她觉得陆哲远正在试图用量化来解释一切,甚至会将她的艺术构想也纳入到他的量化模型中,这让她感到一种被剥离情感的冰冷。
“陆哲远,”苏念星有些不安地走到他身边,“你觉得,我们最初设想的‘情感深度’,真的能被这些数据完全捕捉吗?你有没有觉得,我们好像在失去什么?”
陆哲远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设备,头也不抬地回答:“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精准的认知。通过量化,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情感的规律,并将其转化为可控的输出。这并非失去,而是优化。”他的话语冰冷而理智,却让苏念星感到一阵心寒。她觉得陆哲远己经完全沉浸在科学的世界里,无法理解她对艺术和情感的坚持。
她也开始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试图在有限的框架内,尽可能地保留艺术的灵魂。她修改了一些原本较为“抽象”的艺术构想,使其更符合市场反馈的要求,但也因此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妥协。她希望陆哲远能理解她的处境,但她也知道,他可能无法理解她所承受的压力和内心的挣扎。
在一次与市场部经理王经理的沟通中,王经理再次要求苏念星修改“黯淡的希望”模式。“苏小姐,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立即给用户带来积极感受的体验。”王经理说道,“您所说的‘黯淡的希望’,对普通用户来说可能过于压抑,我们需要的是更首观、更具活力的情感表达。”
苏念星感到一阵无力。她知道陆哲远在技术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也同样需要他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被他排除在他的科学世界之外。她开始怀疑,陆哲远是否真的理解她对艺术的坚持,或者,他是否己经开始向市场妥协,将“愉悦度”置于情感的真实之上。
“陆哲远,”苏念星找到陆哲远,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委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的艺术,正在被他们改得面目全非。而你……”她欲言又止,心中泛起一阵苦涩。
陆哲远抬起头,看着苏念星眼中那份显而易见的失落。他知道她承受的压力,但他无法完全放下自己对科学的坚持。他觉得,如果连技术都无法做到极致,那么苏念星的艺术,又将如何立足?“苏念星,市场有市场的需求。我们的项目需要生存,需要资金来支持后续的研究。”他试图用理性的逻辑来安抚她,却适得其反。
“所以,你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为了市场而牺牲艺术?”苏念星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你难道也认为,我的坚持是错的吗?”
陆哲远看着苏念星,他无法给出她想要的答案。他知道她的坚持是对的,但他也知道市场的残酷。“我不是认为你的坚持是错的,苏念星。我只是……”他一时语塞,他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既想守护项目的纯粹,又想让苏念星的才华得以实现。
两人之间的对话,似乎陷入了一种死循环。陆哲远的理性与苏念星的情感,如同两道南辕北辙的射线,在不断地延伸,却始终无法汇聚。他们都渴望被理解,却又都固执于自己的立场。陆哲远觉得苏念星过于理想化,而苏念星则觉得陆哲远过于冷漠和功利。
这种误解和隔阂,像一颗种子,在他们心中悄然埋下,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发芽。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话不谈,曾经分享的喜悦和困惑,如今也变成了各自承受的压力和孤独。陆哲远将自己更多地封闭在技术研究中,试图用算法来解决一切问题,包括他对苏念星的愧疚和担忧。而苏念星则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专注于艺术创作和市场应对,她不愿意让陆哲远看到自己的脆弱,也不想再因为她的情感波动而打扰到他的研究。
一次,在项目汇报会上,当王经理再次提出要简化“失落的希望”模式时,苏念星沉默了。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据理力争,而是低着头,默默地接受了修改意见。陆哲远看到了她眼中的无奈,但他只是将目光移开,继续专注于屏幕上的数据。他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她的沉默,他害怕自己的干预会让她觉得更加被动,也害怕自己无法给出她想要的答案。
会后,苏念星主动找到了陆哲远。“陆哲远,关于‘失落的希望’的修改,我己经接受了。”她平静地说道,但声音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我……”
“我知道。”陆哲远打断了她的话,他的声音也有些沙哑,“你辛苦了。”他只能用这句最简单的话来表达他的歉意和感谢,但他知道,这远远不足以弥补他们之间的隔阂。
苏念星看着陆哲远,她知道他也在承受压力。但她也无法忽视自己内心的失落和委屈。她开始怀疑,他们之间的合作,是否还能继续下去?他们是否还能找回曾经的那份默契和信任?
“陆哲远,”苏念星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你有没有后悔过,我们选择了这条路?”
陆哲远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知道苏念星在担忧什么,也知道她此刻的感受。但他无法给予她一个明确的答案,因为连他自己,也开始感到迷茫。他曾以为科学能够解决一切,但现在他发现,在情感和人心的领域,他却显得如此无力。
“我不知道。”陆哲远诚实地回答,这是他第一次对苏念星说出这样的话。他感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个巨大的迷宫,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找到出口。
苏念星听着陆哲远的回答,心中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她知道,陆哲远也一样在为这个项目而挣扎,但她更希望得到的是他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冰冷的科学分析。她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仿佛他们的人生轨迹,正在因为项目的压力和理念的分歧,而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夏日的午后,阳光依然炙热,但实验室里的气氛却弥漫着一股冰冷的寒意。陆哲远和苏念星之间的信任,如同被风雨侵蚀的城墙,正在一点点地崩塌。他们能否跨越这道横亘在彼此心中的裂痕,找回曾经的默契与初心?这个问题,如同一个沉重的阴影,笼罩在他们共同的未来之上。而这段艰难的旅程,也才刚刚开始显露出它最深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