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办公室。
陈谦与马卫国相对而坐。
整个办公室里烟雾弥漫,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不行!我明天就去省城!”马卫国狠狠地将烟头按在烟灰缸里,双目赤红,“我就不信了!我就算是豁出去,我这张老脸不要,我这个副县长不当,我也要去省政府门口堵周副省长的车!我一定要为我们岚县讨一个说法!”
他,是真的急了。
因为西川口的项目不仅仅是陈谦的政绩,更是他马卫国未来能否在岚县站稳脚跟,甚至更进一步的最大政治资本!
如今有人要毁掉它。
这等于是在掘他马卫国的根!
然而,面对几近失态的马卫国,陈谦却显得异常地冷静。
“书记,”他缓缓开口,“您不能去。”
“为什么?!”
“因为您是副县长。您代表的是岚县政府。您如果用这种方式去省里‘闹’,那性质就变了。就从‘反映问题’变成了‘地方对抗中央’。这恰恰是我们的敌人最希望看到的。他们正愁抓不到我们的把柄呢。”
马卫国颓然地坐了下来:“那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我们往死里整?”
“当然不。”陈谦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敌人越是想用‘规矩’来打我们。我们就越要用比他更大的‘规矩’来反击!”
“书记,您想,这件事从头到尾谁才是最大的利益相关方?”
马卫国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
“是是东州的那几百家企业!”
“没错!”陈谦点了点头,“这件事我们自己不方便出面。但是他们可以!而且他们出面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半个‘不’字!”
“我们要做的大就是‘借东风’!”
“借这股东风去吹动更高层级的大人物。让他们来为我们主持公道!”
陈谦当即与马卫国制定了一套堪称完美的“借力打力”的方案。
第二天,陈谦秘密地在县城的一家茶馆里,约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东州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德发。
当王德发从陈谦的口中得知“货运铁路专线”被无限期暂缓的消息时,这位见惯了大风大浪的老者当场就惊得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什么?!还有这种事?!”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不敢置信,“这这不是过河拆桥吗?!我们几百家企业可是冲着您这个‘一站式无忧’的承诺才来的啊!这铁路一断,我们的运输成本至少要增加一倍!这这让我们怎么活?!”
“王会长,您先别急。”陈谦安抚道,“事情还没到最坏的地步。”
他看着王德发,一字一顿地说道:“现在我需要您和您身后的所有企业家朋友,帮我一个忙。”
他将自己的全盘计划向王德发和盘托出。
王德发听完后,眼睛越来越亮!
“高!陈书记!您这一招实在是高啊!”他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您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们就算是把天给捅破了,也一定要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共同的项目讨一个公道回来!”
三天后。
一份由东州纺织印染行业协会旗下三百多家企业联合署名的红头文件,通过三个不同渠道同时递交了上去。
第一份递交给了以周副省长为组长的“江南省产业协调与区域发展领导小组”。
第二份递交给了东州市委市政府。
而第三份则通过一个“特殊”渠道,被“泄露”给了江南省报社。
这份文件的标题极具分量——
《关于恳请省委省政府保障“一号工程”配套设施落实,维护我省重大项目决策连续性与严肃性的紧急报告》!
报告里,企业家们用一种充满了“委屈”和“焦虑”的口吻,详细地阐述了铁路专线的暂缓,将给他们这个刚刚才下定决心、准备为“全省协调发展”做出贡献的产业集群,带来何等巨大、何等致命的打击!
报告的最后,他们更是用一种近乎于“哀求”的语气写道:
“我们不相信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本意。我们恳请周副省长和我们省委,能为我们这些响应政府号召、积极投身改革的企业做主啊!”
这封信如同一颗投入了江南省政坛的深水炸弹!
与此同时,苏青妍也出手了。
她再次在《江南日报》的内参版上,发表了一篇言辞更加犀利的评论文章。
文章的标题首指核心——
《“一号工程”,岂能因“一纸空文”而搁浅?——对我省重大项目决策连续性的冷思考》!
文章没有提任何人的名字。
但字里行间却都在质问:
一个由省委常委会亲自拍板的“一号工程”!一个由副省长亲自挂帅的重点项目!为什么会因为省交通厅的一份事先没有任何沟通的“内部评估文件”,而被随意地叫停?!
我们省的重大项目决策,其“连续性”和“严肃性”何在?!
政府的“公信力”又何在?!
一封来自百亿产业集群的“集体陈情书”。
一篇来自省委党报的尖锐“问责稿”。
两股强大到足以撼动江南省政坛的“东风”,己经被陈谦巧妙地借了过来!
而这股东风所要吹向的目标,只有一个。
——省城交通厅那座固若金汤的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