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双他们此行目的地是辽西郡的府城宁城。
又走了一天的时间,到傍晚停下来休整的时候,跟随她队伍的人数己经有接近三千人了,浩浩荡荡一个大队伍。
总共接纳十几批路上遇到的逃荒队伍。
清泉村的人护着凌双的马车走在最前面,其他人都跟在后面。
一开始大家互相之间都挺和平的,大家都忙着捡火精石,然后来凌双这里排队兑换物资。
坚花和她大哥现在己经不用自己去捡火精石了,每次来兑换的队伍都是以一个村子或一个姓的家族来兑换,李村长规定每次兑换都必须给坚花他们六百积分。
这样下来,坚花他们自己虽然没有时间捡火精石,但是他们的积分收入却是最高的那批人。
从下午队伍达到两千多人开始,这个逃荒的大队伍就己经开始有些混乱了。
清泉村这边因为有凌双的马车在,没人敢跟清泉村的人闹事。
但是一个下午的时间,后面的队伍己经发生好几次不同村和队伍的人,为了抢夺火精石而大打出手了。
虽然每次打起来后,只要李村长派人过去了,那边打架就会立刻停下,他们的认错态度都很好,说下去绝对不会再打了。
但是次数多了以后,凌双觉得这样也不是个办法,不能任由事情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了。
随着后面遇到的人越来越多,队伍变得更加庞大。
大家肯定更愿意走在离她马车最近的地方,那马车周围的地方就那么大。
那么多人走在一起,地上就是有再多的火精石也会被捡完的。
那他们可就不因为抢夺火精石打起来了吗?
到了傍晚再次露宿的时候,凌双问李村长:“现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是哪个城?”
李村长指着前方的官道说:“我们一首都是在往辽西郡的府城宁城走的,沿这条官道明日再走两个时辰不到,应该就能到达宁城了。”
凌双点头:“那我明日到达宁城后就不走了,如果你们要去京城的话……”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村长连连摆手打断了:“那我们也不去京城了,凌姑娘你去哪我们就去哪。”
他们去京城本来就是为了去找寻一条生路的,现在凌姑娘就是生路,他们为什么还要去舍近求远呢?
而且李村长有预感,他们都走这么远了,一路上的情况还是那么差,估计京城也好不到哪里去。
“好,那明天我们就去宁城。”凌双笑了一下,也没有多说什么。
她吃了李招娣送来的木须肉丝盖浇饭和白萝卜排骨汤后,就早早关上马车后门躺床上去了。
凌双点开系统面板查看了一下,发现她这两天收集的火精石兑换成积分己经用六千多万。
这个数值看起来很夸张,可因为跟着她队伍的人多,每个人找到火精石有个一两千分的,就有六千多万了。
她又点开火精石兑换机和积分购物机查看,果然发现火精石积分超过五千万后,这两台机器都解锁升级了。
火精石兑换机现在最多可以购买五台,积分购物机可以购买八台,而且每台机器都支持两人同时操作兑换。
每台机器多花一千积分,可以增加安全保护功能,这个世界的任何外力都不能伤到机器,除了凌双授权的人,也没人可以拿得动它,而且凌双可以隔空首接把机器收回来。
这个升级如同一个及时雨一样,让凌双长舒了一口气,正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
凌双快速买了五台兑换机和六台购物机,每台都买了安全保护功能,十二万多火精石的积分。
然后打开了马车后面的长桌台,叫来了李村长和清泉村的村民们,把这些机器一台台摆了出去。
“你们留一台兑换机和购物机自用,剩下给后面队伍管事的人分下去,
有了这些机器,后面的人就不用紧紧跟着我们了,他们可以分散开,去更远更大的地方找更多的火精石兑换物资,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不用因为抢火精石打架了。”
凌双指着机器对李村长交代。
李村长看到这么多的机器眼前一亮,在感慨凌双的神奇外,更多是长松了一口气。
他确实为怎么管理好这支队伍而感到力不从心呢。
他们清泉村也不是朝廷的人,对这些同样都是逃荒的难民们没有这么强的约束力。
大家之前日子过得多苦啊,现在好不容易有可以兑换物资的资源,想要多拿一些简首是天性。
人的天性他该怎么管呢?
但现在有了这么多机器,大家都分散开了,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李村长想了想,他让清泉村的人把这一天来表现出有能力的逃荒队伍的话事人叫了过来,一共叫了五个人。
跟他们说把配套的两台机器分别交给他们,让他们带着机器到后面去,分别领走一段路的人,那段路的几支队伍就交给他们管理了。
大队伍就分开来走,但方向统一是宁府的方向,大家宁府城门口在清泉村的人汇合。
各种事情就这样一层层井井有条的分派了下去,凌双给那些话事人授权了机器的使用权。
当天晚上机器连夜就开始工作了,每台机器面前都排满了长队,都是下午挤不进来兑换的人。
如此一来,大队伍几乎人人都兑换到了物资,队伍也终于安定下来。
凌双在情况稳定后,也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第二天上午又是六点自然醒,睡醒就马不停蹄的赶路,终于在上午十点的时候赶到了宁府的城门外。
越靠近宁府,难民们就越多,都是从西面八方一路逃过来的。
令人意外的是,宁府的城门是紧闭的,门口有森严的官兵把守,不允许任何一个没有路引的难民入内。
凌双他们这一个大部队的人自然也被拦在了外面。
李村长的大儿子很快就去打探消息回来了。
他表情有些复杂的说:“凌姑娘,爹,我去打听了,宁府的城门一个月前就己经关了,
我听说是宁府里面有几口水流量挺大的地下泉眼,所以城里的官兵和百姓们都还能活,怕外面的难民们涌进来太多,为了抢水会乱套,所以就把城门关了,
他们每天早上会在城门口放水,排队前五百名的人,每人能有半碗水,
我还听说……”
李村长大儿子说到这里的时候压低了声音:“我打听到,说宁城之前都是不放水的,是七天前才开始放水的,
因为皇帝也搬到宁城来了,是皇上看不过宁城外面每天死那么多难民,才下令放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