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宗教的说法,你也许由于天性中的“下流欲望”而被“羁留在人间”,生死轮转,被罚经过无数的轮回,首到你被“净化”了为止。——《个人与群体事件的本质》
科学是心理的信仰,宗教则是心灵的皈依,然而,宗教往往强调罪恶,医学界则常常强调疾病。科学强调混乱与无缘无故的创世论,心理学则强调人是环境的受害者,还有许多思想家会强调人类对地球的凌辱,并预言地球将会对人类进行反扑,凡此种种,都会让人感到焦虑惶恐,也无法安下心来。
赛斯经由鲁柏说法之处是在美国,欧美的宗教信仰以基督宗教为主,因此谈起宗教话题时,赛斯往往都是针对基督宗教阐述其观点。
基督宗教告诉人们,人们早被原罪玷污了,“该隐()的记号”总是象征性的印在人们的前额上。人是一种犯了触犯上帝之罪的族类,每个人生下来都是被定罪的,被原罪玷污的人们理当以血汗工作,疾病则是来自上帝的惩罚,或者是上帝所给的试炼,而若想得到上帝的救赎,人们就必须做好事、受洗、相信基督或做其他的义行。
佛教也有着异曲同工的观点,但佛教说的不是“原罪”,而是“业障”,佛教会告诉人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每个人今生所受的痛苦与折磨都是前世作恶的因果报应,因此必须信佛、行善,才有可能消除业障。
宗教往往还会对人们说,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譬如佛教就视人间为“五浊恶世”,而若想要从痛苦中解脱,宗教会告诉人们“受苦了苦”,因此有些宗教门派会以苦行作为修为法门。
诸如苦修、过度禁食或对身体的个人虐待,好比自我鞭打,这些修为法门都是在“受苦本身是某件要追求的事”信念下实施。在这样的信念与法门里,痛苦变成了修为者追求的目标,人们会相信受苦可以更快速地迈向内在的觉知与心灵的开悟,然而,“受苦”如果变成了深植的信念,有些人会由于快乐而感到罪恶,因为快乐意味着并没有在赎罪。有着如此信念的人还会感觉生命中总有一股惘惘的危险与威胁,无法放松心情,生命也因此困锁在焦虑、忧郁或疾病的状态中,有些人甚至还会创造出手术,藉由被取出肉体的器官,呼应内在“受苦是人生的本然”信念。
宗教都有其纪律,纪律是经由引起恐惧而教给信徒的,笼统说来,教义会告诉你,你必须爱上帝,不然他将毁灭你。这样的教义明显的毫无道理,也很容易被识破,可怪的是,许多信徒者居然信以为真,也造成了自己的恐惧。
任何一个人的存在价值都不须依赖宗教体系,即使没有信仰上帝或佛陀,人们依然同样尊贵。宗教是人们创造的,也是为了安顿人们的内心而存在的,一个人如果不信任自己的天性,却去信任上帝的完美与救赎,就是否认与贬低了自己,而若照宗教的说法,人是上帝所造,如果人是污染的,上帝也就是污染的。唯有人们真正赞美与肯定自己,才是真正的赞美与肯定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