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盛夏,北京。
当林巧云乘坐的国航班机,平稳地降落在当时还略显陈旧的首都国际机场T1航站楼时,一股与深圳、香港截然不同的、干燥而厚重的空气,迎面扑来。
与深圳的现代、香港的洋气不同,北京的空气中,都带着一种庄重、古朴和“皇城根下”的独特气场。
宽阔的长安街上,跑着大量的红色的“夏利”和黄色的“面的”出租车,以及各种挂着“京A”牌照的黑色“奥迪100”和“桑塔纳2000”机关单位专车。
道路两旁,是高大雄伟的苏式建筑、琉璃瓦的古代宫殿、以及刚刚开始兴建的现代化写字楼,三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城市景观。
林巧云并没有急于去找“华远集团”,而是先通过自己“全国青年五西奖章”获得者和“爱国港商”(她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和之前“回归献礼”的巨大成功,为她赢得了这个极具分量的身份)的多重光环,以及李文博教授和钱学敏副市长等人的暗中引荐,成功获得了一个由国家经贸委和纺织工业总会(原纺织工业部改制而成)联合举办的“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纺织工业发展”高层座谈会的参与资格。
她知道,要想在北京这个顶级的权力场上办事,光有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足够的“身份”和“名望”,才能获得与那些真正能拍板的“大人物”平等对话的机会。
座谈会的地点,设在当时北京最顶级的合资酒店之一——长城饭店的宴会厅。
与会者,非富即贵,大多是来自各大部委的领导、各大国有银行的行长、以及像“华远集团”这样的大型国企的掌门人。
林巧云身着一套“云裳·水墨霓裳”的改良款米白色真丝套装,气质优雅而干练,在一众穿着深色西装或“干部夹克”的中年男人之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她端着一杯清茶,正与一位对“云裳”品牌颇感兴趣的纺织工业总会的老领导交谈,突然,一个熟悉到让她骨子里都感到憎恶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
“巧云妹妹,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没想到,这么快我们就在京城见面了。是什么风,把我们南方的‘服装女王’,吹到这干燥的北京来了?”
林巧云缓缓转过身,只见林志豪正端着一杯红酒,满面春风地向她走来。
他今天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蓝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金丝眼镜后的那双眼睛,依旧是那么温润儒雅,仿佛香港那场惨败,对他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他此刻正被一群来自其他国企的领导和银行家们簇拥着,俨然是全场的焦点人物,真正的“天之骄子”。
林巧云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同样微笑着回应:
“林总说笑了。深圳的风,当然吹不到京城。我只是响应国家‘国企改革’的东风,来北方学习学习,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为国家分忧解难罢了。”
她首接将自己的目的,包装成了“为国分忧”的政治高度,也巧妙地向对方传递了一个信息:我看上你家的东西了。
林志豪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举起酒杯,向林巧云示意了一下:
“哦?是吗?那真是巧了。我们华远集团,最近确实在剥离一些‘历史包袱’,其中就包括一家位于天津的、连年亏损的破棉纺厂。
怎么,巧云妹妹对这种‘破铜烂铁’,也感兴趣?”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高高在上的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
林巧云也端起茶杯,以茶代酒,轻轻与他的酒杯碰了一下,笑容明媚,眼神却锐利如刀:
“林总说笑了。在我看来,企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会不会经营的区别。
有时候,别人眼里的‘破铜烂铁’,在我手里,说不定就能点石成金呢。
更何况,能为华远集团这样的老大哥‘减负’,也是我们民营企业应尽的责任嘛。”
两人的对话,虽然表面上客客气气,但空气中早己充满了刀光剑影!
在场的其他人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也都能感觉到这两人之间那种不同寻常的、针锋相对的紧张气氛。
林志豪在短暂的惊讶之后,立刻意识到,林巧云这次北上,来者不善,而且目标明确,就是冲着他来的!
他绝不会让她轻易地从自己手中夺走任何东西,哪怕是他自己都看不上的“垃圾”!
座谈会结束后,在酒店门口等车时,林志豪再次“偶遇”了林巧云。
他走到她身边,用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声音,微笑着,却又冰冷无比地说道:
“巧云,深圳的水,毕竟浅了些,养不住你这条真龙。
但是,京城的冬天,风很硬,也刮骨。小心,别被吹折了。”
说完,他便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坐上了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大红旗”轿车,扬长而去。
林巧云看着那辆消失在车流中的“大红旗”,缓缓地收回目光,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林志豪”,她轻声自语,“风硬,才好……起飞啊。”
她知道,她与林志豪之间那场宿命的、你死我活的终极对决,己经在这座九重之下的京城,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