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寨后山,原本荒僻的洼地,此刻己变成一片规模初显、井然有序的“硝田农场”。数十块长条形土池如同棋盘般排列,覆盖着草席树皮,散发着特有的、混合着土壤与硝酸盐的微涩气息。熬硝的土灶日夜不息,陶釜中翻滚着金黄色的硝水,最终凝结出雪白晶莹的纯硝结晶。匠人们和招募来的流民穿梭其间,收集硝霜、淋硝、熬硝,脸上洋溢着一种创造奇迹的振奋。硝石自由,这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在“硝田秘法”的推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现实。
匠所核心工棚内,气氛却凝重如铁。空气中弥漫着硫磺、木炭和新鲜“离火砂”的刺鼻气味,但更沉重的是来自北方的战争阴云。最新的军情如同冰冷的铁锥,刺破了匠所技术突破带来的短暂欣喜——袁绍大军前锋己抵黎阳,旌旗蔽日,号称七十万(虽含水分,但绝对兵力碾压)。官渡,这个决定北方乃至天下命运的战略节点,己清晰可见。大战,一触即发。
陈墨独自坐在他那间简陋的“办公室”(一个用木板隔开的小隔间)里。油灯昏黄,映照着他疲惫却异常锐利的双眼。桌上铺着一张粗糙的麻纸,上面用炭笔画满了符号、箭头和简短的关键词。这不是给曹操的奏报,也不是给匠人的指令,而是他为自己、为伏牛寨、甚至是为这个即将天翻地覆的时代,草拟的一份五年计划纲要。
窗外,隐约传来匠人们为赶制最后一批“惊雷”和配套“离火砂”引信的急促敲打声,以及远处硝田营地隐约的号子声。这些声音,是他在这个乱世立足的根基,也是他撬动未来的支点。
他的指尖划过麻纸上的第一条主线:
【核心:生产力革命】
火药为王,量产狂潮:
硝田扩张: 官渡战后,无论胜败(陈墨心中笃定曹操会赢,但过程必然惨烈),必须第一时间抢占河北、中原适宜区域,大规模复制“硝田秘法”!建立至少三个大型硝石生产基地(选址己初步圈定:冀州巨鹿、兖州东郡、司隶河内)。目标:三年内,硝石年产量提升百倍!彻底摆脱任何外部掣肘。
“离火砂”升级: 左慈的配方只是起点。建立火药实验室(代号“雷池”),持续优化配比、改进研磨混合工艺、试验不同钝化剂效果(滑石粉、陶土、甚至…蛋清?),提升安定性、威力和储存性能。目标:两年内,稳定量产高性能引信/击发药;五年内,探索颗粒化火药甚至初级无烟火药(这需要更高级的化学知识,难度极大,但方向要明确)。
“惊雷”迭代: 基于“离火砂”的可靠性和新式泄压安全设计,推动“惊雷”小型化(单兵手掷)、标准化(统一规格,流水线组装)、威力分级(爆破、破片、燃烧)。目标:一年内,淘汰旧式不可靠引信;三年内,形成覆盖不同战场需求的“惊雷家族”。
材料与能源:工业之基:
冶金突破: 当前的熟铁和劣质钢严重制约了武器和工具性能。五年计划核心攻关点:改良高炉! 借鉴左慈“泄戾孔”思路设计更安全的高压鼓风炉;尝试使用焦炭代替木炭(需解决焦炭来源);秘密寻找并试验小型坩埚炼钢法。目标:五年内,稳定产出少量优质钢材,用于关键刀具、钻头、轴承。
燃料革命: 木材短缺日益严重。寻找并开采露天煤矿(记忆中兖州、豫州有浅层煤矿),推广使用煤和焦炭。同时,水力应用必须提上日程!改良水排(水力鼓风机),设计水力锤锻机、甚至简易水力发电机(点亮工棚?奢望,但技术储备要做)。目标:三年内,煤炭成为主要燃料;五年内,水力驱动部分关键工序。
基础化工: 硝田只是开始。尝试土法生产硫酸(绿矾油)、纯碱(用于玻璃?肥皂?),探索橡胶替代品(杜仲胶?)。目标:为火药钝化、金属处理、甚至未来的“土法水泥”打下基础。
机械与运输:效率倍增器:
标准化与流水线: 将伏牛寨匠所的成功经验固化、推广。制定统一的度量衡(“伏牛尺”、“伏牛斤”),推行关键零件的标准化生产和互换。在一切可能的工序推行流水线作业。目标:将生产效率提升300%以上。
独轮车狂想: (陈墨嘴角微扬)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将是后勤革命的起点!设计更轻便、坚固、载重更大的标准化独轮车。目标:一年内,在许都周边屯田区大规模推广,成为民夫运粮主力;三年内,组建专业的“独轮车运输大队”,彻底改变“千里馈粮,士有饥色”的窘境!荀攸,等着看效率翻三倍吧!
轴承与传动: 解决木轴承易磨损问题,探索金属轴承(需要刚才支撑!)。改进齿轮传动设计,为更复杂的机械(如改良投石机、甚至原始车床)铺路。
【组织与人才:根基稳固】
匠人即国士:
打破匠籍枷锁: 这是最根本的!必须推动废除或极大改善“匠籍”制度!以伏牛寨为样板,推行“技术等级评定”与“绩效薪酬”,让匠人凭手艺和贡献获得尊严与财富,而非世代为奴。目标:将伏牛寨模式打造成吸引天下匠才的“圣地”,五年内汇聚顶尖工匠千人!
建立“匠官学”: 培养技术骨干和“工程师”苗子。不拘一格降人才,流民中有天赋的少年亦可入学。传授标准数学、基础物理、化学常识(包装成“格物致知”或“墨家遗术”)。目标:三年内,培养出第一批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五年内,形才梯队。
知识共享与保护: 建立技术档案库(“格物阁”),核心机密(如最佳火药配比、硝田秘法)由最可靠核心掌握,但基础工艺、工具改良积极推广,提升整体工业水平。技术垄断是毒药,普惠才能强根基!
盟友与渗透:
绑定军方: 夏侯杰的马鞍、即将在官渡大放异彩的“惊雷”,都是敲门砖。加深与军中务实派(夏侯兄弟、可能幸存的典韦、未来崭露头角的张辽等)的联系,让他们成为技术革新的受益者和坚定支持者。目标:将军方需求与匠所发展深度绑定。
撬动文官: 荀彧是堵墙也是门。用实打实的效率提升(如独轮车运粮)和巨大利益(火药带来的战略优势)打动他。荀攸是关键突破口!目标:在程昱之外,建立与颍川文官集团中务实派的沟通渠道。
“赤色”理念的朴素播种: 在匠所和依附的流民中,持续强化“劳动创造价值”、“匠人尊严”、“集体协作”的理念。用“多劳多得”取代“画大饼”,用“公平秤”取代“PUA”。让“伏牛寨模式”成为底层向往的灯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战争与生存:以战养技】
官渡:科技首秀与资本原始积累:
确保“惊雷”和“离火砂”在关键战役(乌巢?)发挥决定性作用!一战打出伏牛寨不可替代的威名!
战后,凭借功勋和不可替代性,向曹操索要资源:土地(建更大匠城)、人口(流民、俘虏工匠)、矿产开采权、以及最重要的——政策豁免权! 为伏牛寨争取一块相对独立的“技术特区”。
利用缴获的袁绍物资(尤其是优质铁料、马匹)加速自身发展。
未来五年关键战役预判与技术储备:
南征荆州/江东: 水战技术预研!改良战船(加装防护?小型“惊雷”投射器?)、研究防水火药、开发强力弩机。
西凉骑兵: 继续改良马具(高桥鞍+双边镫组合必须普及!),研发针对骑兵的专用“惊雷”(绊马雷?)。
北方游牧: 耐寒火药、快速机动后勤(独轮车升级版?)、要塞防御工事技术(土法水泥?)。
陈墨停下笔,深深吸了一口气。麻纸上的计划,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也布满了荆棘与险滩。每一个目标背后,都是与时间赛跑、与旧势力博弈、与技术难题死磕的硬仗。
“五年…” 他低声自语。历史上,官渡之后到曹操基本统一北方,确实还有近五年时间。这五年,是黄金窗口期!必须在曹操集团内部格局彻底固化、世家大族反扑之前,将伏牛寨的根基打得无比深厚,将“生产力革命”的势头变成不可逆转的洪流!
窗外,典韦如同铁塔般的身影走了过来,隔着木板瓮声道:“主事,夏侯骑督派人传信,主公大军开拔在即,询问最后一批‘甲上’惊雷和配套‘神砂’何时能交付?还有…荀令君派人来,询问那‘独轮运粮之法’的详图…”
陈墨将桌上的麻纸迅速卷起,塞入怀中。脸上的疲惫瞬间被一种锐利的锋芒取代。
“告诉夏侯将军,三日之内,最后一批‘惊雷’和‘离火砂’,一粒不少,准时送达!”他站起身,声音沉稳有力,“至于荀令君要的图…二狗!把我画好的那三张‘独轮仙车’构造图,还有‘流水装卸法’、‘接力运输调度表’,一并给令君使者送去!告诉令君,此物若用于官渡粮道,民夫效率翻三倍绝非虚言!伏牛寨匠所,愿为大军后勤,效犬马之劳!”
他推开门,走出隔间。工棚里灯火通明,匠人们正在为最后的订单冲刺。熬硝的烟火在夜色中升腾。空气里弥漫着硫磺、汗水和一种叫做“希望”的蓬勃气息。
官渡的号角即将吹响。
而他陈墨的五年计划,也在这决战前夜,悄然按下了启动键。
这是一场以科技为矛、以组织为盾、以理念为魂,向旧时代发起的总攻。
前路艰险,但他别无选择。
为了活下去,为了那些意难平,为了在这黑暗的世道,点燃一片不一样的赤色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