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伴随着千禧年的钟声敲响,时间迈入了公元2000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这是一个充满着未知与变革的新世纪的开端。而对于凤山镇来说,过去这一年多,更是翻天覆地、旧貌换新颜的一年!
在陈默的强力推动和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他当初规划的那份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地从纸面走向现实,结出了累累硕果!
**交通瓶颈,基本打破!**
那条承载着无数希望的“凤山振兴路”,主体路基工程己经全面完工!虽然受限于资金,暂时还只是砂石路面,但相比于过去那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己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各种农用车辆、甚至小汽车,都可以相对顺畅地通行于镇区与西部山区之间!沿线村庄的农产品,第一次可以如此便捷地运出大山,走向市场!交通的改善,如同打通了凤山镇发展的“任督二脉”,极大地促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
**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老茶场成功复兴!第一批高品质的“凤山云雾”新茶,一经上市,就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陈默策划的“文化营销”,在省城市场打响了名声,不仅还清了银行的部分启动贷款,更带动了周边村民种茶的积极性!药材种植基地初见成效,金银花、黄精等道地药材,成为了石头村等几个贫困村稳定的增收来源!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果产业,也通过品种改良和技术推广,效益稳步提升!林下养殖、乡村手工艺等“短平快”项目,也开始零星出现,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
**人才培养,渐入佳境!**
林雪负责的那个“农民实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规模不断扩大,课程日益丰富,成为了凤山镇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土专家”,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开阔了村民们的眼界,更新了他们的观念!一些年轻人,甚至开始尝试利用刚刚接入凤山镇的、那根细细的电话线和缓慢的互联网,去探索山外的世界,寻找新的商机!
**发展环境,显著优化!**
随着王志强、黄建功等人的倒台,以及陈默推行的“限时办结”、“首问负责”等制度的落实,镇政府的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办事效率大大提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基本消失。陈默主导规划的那个“农副产品加工与物流园区”,也成功吸引到了第一家外地企业(一家小型果脯加工厂)签约入驻!虽然规模不大,但示范效应极强!这表明,凤山镇的投资环境,正在得到外界的认可!
这一切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让凤山镇的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家的心气顺了,腰包鼓了,对未来的日子,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干劲!
陈默的威望,也达到了顶点。在镇里,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年轻有为、能力超群、一心为民的“陈书记”(虽然他只是副书记,但因为主管经济工作,权力又大,很多人私下里己经开始这么称呼他了)。他的话,往往比镇长和书记的指示还好使!
县里对凤山镇的“改革试验”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和肯定。罗书记甚至将凤山镇的经验,总结为“凤山模式”,在全县进行推广!陈默本人,也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经济工作先进个人”,甚至还作为青年干部的代表,去市里参加了表彰大会!
可以说,此时的陈默,无论是个人声望,还是工作实绩,都达到了一个高峰。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他的前途,似乎一片光明,不可限量。
然而,就在这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大好局面之下,陈默的心中,却始终萦绕着几分难以排遣的远虑和近忧。
**近忧,是资金的持续压力和发展的后劲问题。**
虽然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但凤山镇的财政基础依然薄弱。公路建设后续的硬化、养护,特色产业的扩大再生产,物流园区的招商和建设,人才培训中心的升级……哪一样都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光靠镇里自身积累和上级有限的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建立更稳定、更多元的融资渠道?如何吸引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外部投资?这是摆在陈默面前最现实、最紧迫的难题。
**远虑,则是那潜藏在暗处的威胁和未知的变数。**
那个潜逃的吴德海,如同一个幽灵,始终没有被抓获。他到底藏在哪里?他手中是否还掌握着其他对王志强有利、或者对自己不利的秘密?他会不会在某个关键时刻,突然跳出来反咬一口?
王志强虽然被判了重刑,但他经营多年的关系网,真的被彻底摧毁了吗?那些曾经依附于他、或者与他有利益勾结的人,是否会甘心失败?会不会在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反扑的机会?
还有那个从王志强密室中神秘失踪的黄建功老婆,她到底去了哪里?她和王志强之间,仅仅是情人关系吗?还是牵扯到更深的利益纠葛甚至犯罪行为?她的失踪,会不会成为一颗未来的“定时炸弹”?
更让陈默隐隐感到不安的是,随着凤山镇的快速发展,以及他个人声望的日益提高,他似乎也感受到了来自更高层级的一些……微妙的压力和审视。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凤山镇这个“试验田”搞得太成功了,固然是好事,但也可能触动了某些人的神经,或者打破了某些既有的平衡。县里、甚至市里,会不会有人将他视为“异类”或者“威胁”?会不会在未来的资源分配、人事安排上,给他设置障碍?
这一切,都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陈默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骄傲。
他知道,自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脚下的路,依然充满了荆棘和陷阱。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如履薄冰的谨慎!
这天傍晚,陈默处理完一天的工作,独自一人,再次登上了那条己经初具雏形的“凤山振兴路”。
夕阳西下,晚霞如火。蜿蜒的砂石路,在群山之间,如同一条金色的丝带,伸向远方。路两旁的山坡上,新栽的茶苗和果树,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孕育着无限的生机。
远处,传来了孩子们放学后的嬉闹声,以及村民们收工回家的欢声笑语。
看着眼前这片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景象,陈默的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慨和……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
是的,远虑近忧,始终存在。前方的道路,也注定不会平坦。
但,只要脚下的这片土地,在一天天变好;只要身后的这些父老乡亲,能露出真心的笑容;只要心中的那份初心和理想,没有改变……
那么,他就有无穷的勇气和力量,去迎接未来的一切挑战!
他深吸一口气,迎着晚风,目光坚定地望向那更加遥远的、群山之外的世界。
新的征程,新的挑战,他,己经做好了再次出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