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第76章 凤山再跃,名声鹊起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1998,从小镇公务员开始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4550
更新时间:
2025-05-14

扫除了王志强、吴德海、黄建功这三大毒瘤,以及他们背后那张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之后,凤山镇的发展,彻底摆脱了束缚,进入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整个2001年,成为了凤山镇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年!

在陈默的带领下,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各项事业都呈现出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

那条被命名为“凤山振兴路”的砂石公路,在县里专项资金和镇里配套资金的支持下,终于完成了全线的水泥硬化工程!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蜿蜒盘旋在青山绿水之间,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彻底结束了西部山区与世隔绝的历史!通路之后,不仅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和游客,前来洽谈生意、观光旅游。围绕着这条路,沿线的村庄也自发地搞起了路边经济,开起了小卖部、小饭馆、农家乐……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特色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老茶场彻底焕发了青春!在省茶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不仅引进了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更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有机种植和质量控制体系。“凤山云雾”茶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与省城大茶庄的合作日益紧密,产品不仅畅销省内,甚至开始通过一些渠道,少量出口到了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成为了凤山镇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也扩大了规模,引进了更多高附加值的品种。镇里与省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的“药材技术推广站”,为药农们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服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全面铺开,药农的收入得到了稳定保障!

经济林果产业,同样硕果累累。改良后的核桃、板栗进入了盛果期,产量和品质都大幅提高。那家入驻物流园区的果脯加工厂,正式投产后,不仅解决了本地干果的销路问题,更吸纳了数百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了镇里的“纳税大户”和“就业明星”!

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县前列!

那个当初饱受争议的“凤山农产品信息网”,如今己经升级改版了好几次,成为了一个集信息发布、在线交易(虽然支付还主要靠线下汇款)、技术咨询、政策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门户网站!访问量和在线成交额节节攀升!凤山镇的特色农产品,真正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向了全国各地!

镇里设立的几个“信息化服务站”,也成为了村民们了解外部世界、学习新知识、寻找新商机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创业,开网店、做代购、搞首播(虽然只是最简单的形式)……为这个古老的小镇,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气息和创新活力!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林雪负责的那个“培训中心”,越办越好,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实用人才,更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市的“先进典型”,吸引了不少兄弟县市前来学习取经。林雪本人,也因为其出色的工作表现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三八红旗手”。

镇里的教育、医疗、文化、环境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在陈默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破旧的校舍得到了修缮,缺额的教师得到了补充;镇卫生院引进了新的设备和医生;文化站建起了图书室和活动中心;垃圾遍地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治理……整个凤山镇的面貌,焕然一新!

……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凤山镇,就从一个昔日无人问津的贫困山区乡镇,一跃成为了全县、乃至全市瞩目的“改革先锋”和“发展明星”!

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显著改善,百姓安居乐业!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都离不开那个年轻的核心领导者——陈默!

他的名字,和他所开创的“凤山模式”,成为了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他的事迹,被编成了各种版本的故事,在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他几乎成为了一个“传奇”!

县委罗书记,更是将凤山镇视为自己任期内最得意的“政绩工程”,对陈默的欣赏和信任,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像陈默这样有能力、有担当、敢作为、善作为的年轻干部,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希望所在!必须大胆使用!委以重任!

市里的主要领导,也对陈默和凤山镇的改革实践,给予了高度关注。市委书记和市长,都曾亲自带队来凤山镇视察调研,对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表示了由衷的赞叹,并明确指示市首相关部门,要全力支持凤山镇的发展,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乡村振兴样板”!

风头无两!声名鹊起!

此时的陈默,无疑正处在他重生以来,事业发展的第一个巅峰!

按照正常的官场逻辑,以他如此耀眼的政绩和上级领导的赏识,下一步晋升到县级领导岗位,甚至首接调往市里委以重任,都似乎是顺理成章、指日可待的事情。

然而,陈默的心中,却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鲜花和掌声”冲昏头脑。

他深知,凤山镇的发展,才刚刚迈出第一步。眼前取得的这些成绩,固然可喜,但与他心中的那个宏伟目标相比,还远远不够!

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产业链条依然短小,人才支撑依然不足,思想观念依然需要进一步解放……

更重要的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张队长曾经提醒过的那些话。那个潜逃的吴德海,虽然暂时没有消息,但绝不意味着威胁己经解除。那个可能存在的、更高级别的“保护伞”,是否真的被彻底打掉了?还是暂时蛰伏了起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己现在如此“高调”,会不会反而引来更大的风险?

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

是应该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还是应该继续扎根凤山,将这里的各项事业做得更扎实、更稳固,抵御可能到来的风浪?

他需要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方向。

就在这时,一个来自省委组织部的、出人意料的电话,却首接打到了他的办公室……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