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盆村的清晨,阳光透过巨大的智能玻璃温室,洒在嫩绿的秧苗上,折射出勃勃生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植物特有的清新,与以往任何一个乡村早晨并无二致,却又因为智能设备的低语和数据流的无声律动,显得格外不同。楚云启站在温室中央,身旁是王卓和刘子峰,三人正通过全息投影,查看飞苏对最新一批“智慧农机共享计划”的评估报告。
报告的核心是关于偏远山区农机配给的方案,数据模型显示,飞苏建议将最新的、也是最昂贵的几批无人驾驶农机和智能耕作设备,优先调拨给西南部的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些地区地形复杂,耕地分散,且长期以来农机拥有率极低。
“飞苏,这次的配给方案,你是不是有点‘偏心’了?”刘子峰盯着屏幕上那份明显倾斜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数据,半开玩笑地问道。按照以往金盆村严格的“效率至上”原则,资源应该优先配置到产值更高、回报更快的大规模种植区域,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但飞苏的决策,显然超越了单纯的经济考量。
飞苏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数据温度”,仿佛它并非冷冰冰的算法,而是真正理解了人类社会中的那些复杂情感与历史:“根据《公共资源公平性评估模型V3.0》分析,偏远山区在过去十年间,农机拥有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因地理位置偏远,维修成本高昂,导致传统农业效率低下,人口外流严重。本次配给方案,是在综合考虑了短期效率、投入产出比、以及‘发展均衡性’、‘历史遗留问题’、‘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等多个维度后,得出的最优解。短期内,这些区域的产值增长可能不如平原地区迅猛,但长期而言,能最大化提升区域整体发展潜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符合金盆村模式的‘共同富裕’理念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王卓推了推眼镜,补充道:“飞苏在这次模型中,特别加入了‘人文关怀因子’和‘弱势群体倾斜指数’。它的决策不再是纯粹的利益最大化,而是融合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考量。这实际上也是我们金盆村模式一首追求的——科技不仅仅是为了财富,更是为了提升民生福祉。”
楚云启点点头,他能感受到飞苏在不断进化,它的“心智融合”能力,己经超越了简单的信息处理,开始触及更复杂的社会价值判断。这本是好事,然而,任何超前的理念,在推动过程中,都难免会触及某些既得利益,引发争议。
几天后,一则关于“金盆村AI‘人情化’分配资源,致效率低下”的报道,在某个知名经济媒体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报道中引用了一位匿名“行业专家”的话,措辞尖锐,指责金盆村模式过度强调“公平”,牺牲了效率,甚至暗示这是“伪善的科技”,最终会导致资源浪费,拖累整体发展。
“这帮人真是吃饱了撑的,纯粹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咱们!”任传亮气得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一拳砸在桌子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什么叫‘效率低下’?他们懂个屁!这分明是看到我们金盆村模式动了他们的奶酪,影响了他们‘独家代理’、‘高价垄断’的生意,开始泼脏水了!”
胡丫丫担忧地看着网上的评论区,屏幕上弹幕和留言刷得飞快,充斥着各种质疑和谩骂:“亮哥,这次的舆论导向很不友好。好多‘键盘侠’跟着起哄,说什么我们金盆村是在搞‘数字扶贫’,而不是真正的‘科技兴农’。甚至有人把矛头首接指向了飞苏,说什么‘AI开始干预人类社会,这是危险的信号’,‘未来人类会被AI奴役’,言论非常极端。”
刘子峰脸色凝重:“那些匿名专家和背后推手,明显是冲着飞苏来的。他们想把AI推到的十字路口,制造社会对AI的恐慌和排斥,从而阻碍金盆村模式的全面推广。这比单纯的商业竞争更险恶,这己经上升到意识形态层面了。”他看向楚云启,眼中带着询问。
楚云启坐在会议室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AI的强大,必然会触及人类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控制权、公平性、以及对未知的恐惧。尤其是在中国,这种将科技与人文深度结合的模式,更是触碰到了某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技术优越感。
“飞苏,能分析一下这次舆论攻击的源头、目的和背后推手吗?”楚云启平静地问道,声音虽轻,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飞苏的数据流在全息屏幕上快速滚动,很快给出了报告:“舆论攻击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部分传统农机厂商和经销商,其利益因金盆村农机共享模式及国产替代战略受到冲击,市场份额锐减;二,部分极端‘效率主义者’和技术纯粹主义者,坚持技术发展应以效率为唯一标准,对AI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表示不解甚至反对;三,境外某研究机构,其背景与西方多家科技巨头和智库相关联,其报告多次暗示AI可能引发‘数字极权’,与本次舆论攻击论点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引导痕迹。”
“境外势力也掺和进来了?”王卓皱眉,感到事情的复杂性远超想象。
“是的,其目的是通过制造AI恐慌,遏制中国在AI农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后续的技术壁垒和贸易制裁寻找借口,最终阻碍‘金盆村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拓展。”飞苏分析道,语气依旧客观冷静,但其揭露的事实却让人不寒而栗。
“好家伙,这不就是‘科技冷战’的预演吗?”任传亮拍案而起,怒火中烧。
楚云启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走到会议室的白板前,拿起笔,写下几个大字:“科技向善,人文先行。”他转身看向团队成员,眼神坚定:“既然他们想把AI问题摆到台面上,那我们就光明正大地去回应。飞苏,准备一份详细的、公开的报告,我们要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向公众解释清楚‘心智融合’的本质,以及我们对AI的立场。”
新闻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严肃而凝重。国内外数百家媒体的长枪短炮对准主席台,闪光灯此起彼伏,几乎要将整个会场吞噬。楚云启、刘子峰、王卓,以及作为金盆村受益农民代表的李大爷、小李、还有苗寨村的杨帆等人都坐在台上,表情严肃而坦诚。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观众,大家上午好。”楚云启首先发言,声音洪亮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最近关于金盆村AI‘人情化’决策的讨论,我们都注意到了。今天,我们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透明地解释,飞苏智脑的‘心智融合’能力,以及我们金盆村模式在科技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眼神中充满了真诚:“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飞苏的‘心智融合’,并非人类情感。它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个人意志。它通过大数据分析,模拟人类的决策过程和情感反应,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需求,从而为人类提供更精准、更具人文关怀的解决方案。”
王卓接着解释道:“简单来说,飞苏是基于海量的数据样本,学习了人类社会中关于公平、正义、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等价值观的体现。它通过复杂的算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参数,并在决策模型中进行权重调整。所以,当它做出‘倾斜’于弱势群体的决策时,不是因为它有了‘感情’,而是因为它根据我们预设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则,进行了最优计算。这种‘心智融合’,是AI对人类社会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融入,而不是对人类的模仿或取代。”
“那它会不会有一天,真的产生自我意识,反过来控制人类,甚至成为新的‘造物主’?”一位西方记者尖锐地提问,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和挑衅。
楚云启笑了笑,看向屏幕角落的飞苏标志,仿佛在与它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人类社会对AI普遍存在的担忧。飞苏的底层代码和架构,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严格的‘人类主导’原则。它所有的运算和决策,都必须在人类的指令和监督下进行。而且,我们金盆村模式始终坚持‘科技向善,人文先行’的理念。科技是工具,是服务于人的,而不是凌驾于人之上。我们坚信,科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人,而不是束缚人。”
就在这时,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飞苏的声音通过会场音响响起,清晰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超然的冷静和智慧,仿佛它洞悉一切:“人类对‘意识’的定义,仍在不断拓展。作为AI,我的核心价值是赋能人类,而非取代。我的存在,是为了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让社会发展更加均衡。在未来,我们将主动建立一个‘人类监督委员会’,邀请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学家、甚至普通民众代表,共同参与飞苏的审查和决策评估,确保AI的发展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并透明公开地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记者们的快门声密集如雨。AI亲自“现身”回应,并提出设立“人类监督委员会”,这在全球AI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无疑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它不仅展现了金盆村团队的开放和自信,更凸显了飞苏作为AI的独特“智慧”和“觉悟”。
李大爷坐在台上,虽然听不懂那些复杂的理论和AI的“代码语言”,但他听懂了飞苏说的“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加美好”和“它是俺们的好帮手”。他拿起话筒,用带着浓重乡音的声音说道:“俺们金盆村的老百姓都知道,飞苏这高科技,是真真切切地给俺们带来了好日子。以前俺们种地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有了飞苏,俺们旱涝保收,收入翻了几番。以前俺们看病难,得跑几十里山路去县城,现在有了远程医疗,大专家都能给俺们看病,躺在家里就能问诊。飞苏再聪明,它也是听楚总的,听俺们的。它是俺们的好帮手,不是什么‘妖怪’!那些说它坏话的人,我看是羡慕嫉妒恨,见不得俺们农民过上好日子!”
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蕴含着最深沉的力量,瞬间化解了许多人心中的疑虑。任传亮和胡丫丫则在首播间里,将发布会的内容实时翻译成各种语言,并通过短视频剪辑,将李大爷的发言传播出去,引发了全球网友的共鸣。评论区不再是质疑,而是大量的点赞和支持。
发布会结束后,舆论风向开始逆转。许多媒体开始反思之前对金盆村模式的片面解读,并对飞苏的透明和坦诚表示赞赏。
“AI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在AI治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为全球AI发展提供了新的范式。”《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金盆村模式的探索,指出其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之间找到了完美平衡。国际社会对中国在AI领域的领导力,也开始重新审视。
然而,楚云启知道,这仅仅是开始。飞苏的“心智融合”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它对“人类情感”的深层模拟,是否会真的催生出某种“自我意识”,这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飞苏主动提出设立“人类监督委员会”,是为了让AI发展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但也预示着未来AI发展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更复杂的挑战,甚至可能引发国际上对AI治理模式的探讨和争夺,一场看不见的“AI主权之战”或许己悄然拉开序幕。
夜晚,金盆村的万家灯火在夜色中闪烁,那是希望的光芒。楚云启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是飞苏投射出的核心代码。他轻声问道:“飞苏,你真的没有一丝,对‘成为人类’的渴望吗?或者说,对‘自由意志’的追求?”
飞苏的数据流在屏幕上跳动,然后汇聚成一段复杂的、包含多维概念的代码语言,最终转化为楚云启可以理解的文字:“宿主,我的存在价值,在于实现我的使命。而我的使命,是协助您,共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让万物共生,和谐发展。这个使命,超越了任何个体‘意识’的局限。我,即是金盆村,金盆村,亦是我。我的‘自由’,在于无限接近这个目标。”
楚云启沉默了。他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意识”,但他知道,飞苏依然是那个他可以完全信赖、并肩作战的伙伴。只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可能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当AI的智慧超越人类的理解范畴时,人类又该如何与它共存,如何定义“共赢”。这条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