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第56章:正式的任命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第一天,差点变太监,大唐行
作者:
低配细狗
本章字数:
4666
更新时间:
2025-06-16

第56章:正式的任命

早朝。

文武百官列队肃立于太极殿中。皇帝端坐于龙椅之上。

齐王李烨从皇室宗亲的队列中走出。他行至大殿中央,撩起袍角,跪下。

李烨开口说:“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皇帝说:“讲。”

李烨说:“翰林医官苗峰,虽有‘翰林’之名,却无医署之职。他入宫一年有余,屡献奇策,屡救危难。其医术之高,远超常人。

此等大才,理应纳入我大唐官阶,为国所用。

儿臣恳请父皇,授予苗峰太医署‘医士’一职,使其名正言顺,更好地为朝廷效力。”

李烨说完,向皇帝叩首。

大殿内一片寂静。

片刻之后,一名御史从队列中走出。他快步上前,跪在了李烨的旁边。

御史大声说:“陛下,臣反对!此事万万不可!”

皇帝的目光移向那名御史。他问:“为何不可?”

御史说:“陛下,太医署选拔医官,皆有定制。或由各地举荐,或经医署大考。

所考者,皆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家经典。苗峰,未曾参加过任何一场医官选拔。此其一。”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其二,医官乃是朝廷命官,需有清白出身。苗峰原为宫中内侍。

自本朝立国以来,从未有内侍转任朝廷官员的先例。

此举,有违祖宗之法,会令天下士子寒心,更会动摇我大唐的官制根基!恳请陛下三思!”

御史说完,也向皇帝叩首。

他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也从队列中走出。他跪在了御史的身后。

紧接着,又有数名官员陆续走出,跪倒在地。他们都是朝中地位尊崇的保守派大臣。

礼部尚书说:“御史大人所言极是。祖宗之法,不可轻改。请陛下收回成命。”

其他跪下的官员齐声说:“请陛下三思!”

李烨跪在最前面。他没有回头。他也没有说话。

龙椅上的皇帝,看着下面跪倒的一片大臣。他沉默了很久。

然后,他开口了。他的声音很平静。

他对身边侍立的太监总管说:“去,把朕书房里那个紫檀木盒子拿来。”

太监总管躬身领命。他快步走出了大殿。

大殿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没有人敢抬头。没有人敢说话。

不一会儿,太监总管捧着一个长条形的紫檀木盒子,快步返回。他登上御阶,将盒子呈给皇帝。

皇帝打开盒子。他从里面拿出了一卷厚厚的卷轴。他将卷轴在面前的御案上,缓缓展开。

皇帝的目光扫过下面跪着的所有人。

他开口说:“你们,都跟朕说祖宗之法,说朝廷体面。那好,朕今天,就跟你们说说事实。”

他拿起那份卷轴。

他念道:“去年三月,太子妃生产,皇太孙生后面色青紫,不能啼哭。

太医署束手无策。是谁,用一套怪异的手法,拍打婴儿足底,清理其口鼻,将皇太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他停下,看着下面的官员。无人应答。

皇帝继续念:“去年五月,三皇子李烨,于宫中突发哮症,呼吸困难,性命垂危。

是谁,在没有药石的情况下,取一根空心银簪,刺入其喉,保住了他的性命?”

“去年七月,王才人腹痛如绞,太医皆以为是食滞。

是谁,准确断定其为‘宫外孕’,并以缝衣针为刀,绣花线为弦,开膛破肚,救回了王才人与腹中胎儿两条性命?”

“去年冬,安乐公主被诬与人有染,险些引发我朝与契丹的战事。

是谁,以医者之能,查明公主清白,化解了一场外交风波,避免了边境的战争?”

“今年开春,京中军用信鸽大批死亡,军情传递中断。

是谁,查出是饲料霉变所致,为我大唐保住了最快的眼睛和耳朵?”

“渭水决堤,数万军民被困。是谁,亲赴险境,推广‘心肺复苏’之法,从洪水中救回了数百名本该溺死的士兵?”

“吏部尚书刘大人,痛风发作,痛不欲生。是谁,仅用一味车前草,就解其痛苦?”

“礼部侍郎主持殿试,当场中暑晕厥。是谁,在众目睽睽之下,只用掐按、冷敷之法,就令其苏醒?”

“安乐公主大婚在即,嫁妆工匠却因新漆而浑身红疹,工期延误。

又是谁,一语道破天机,指出是‘漆酚过敏’,并以寻常草药,解了皇家大婚的燃眉之急?”

皇帝每念完一条,就停顿一下。他的声音越来越响,越来越冷。

他把手里的卷轴,重重地拍在御案上。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他站起身。他走下御阶。他一步一步,走到那些跪着的官员面前。

他指着为首的那名御史。

他厉声质问:“你跟朕谈祖宗之法。朕问你,皇孙的命,是不是祖宗之法?

皇子的命,是不是祖宗之法?边境的安宁,军队的战力,是不是祖宗之法?”

“你们说,他出身内侍,会令天下士子寒心。

朕倒要问问,一个能救死扶伤、屡建奇功的人,因为出身而无法得到任用,这,难道就不会令天下有才之士寒心吗?”

“朕再问你们。如果今日,躺在那里,性命垂危的是你们的儿子,是你们的父亲。

而满朝文武,只有苗峰能救。你们,是选择抱着你们的‘祖宗之法’,看着亲人去死,还是会跪下来,求他出手相救?”

皇帝的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大殿里。

那名御史,脸色惨白。他浑身发抖。他把头,重重地磕在了冰冷的地砖上。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其他跪着的官员,也都把头埋得更低了。

大殿里,死一般的寂静。

皇帝转过身。他走回御阶之上。

他重新坐上龙椅。

他宣布道:“朕意己决。朕用人,看的不是出身,不是资历,而是才能,是功劳。苗峰的功劳,足以抵消他所有的不足。”

“传朕旨意。即刻起,免去苗峰宫中内侍的身份,恢复其白身。授其太医署‘医士’之职。即日上任,不得有误。”

说完,他站起身,拂袖而去。

太监总管尖着嗓子喊道:“退朝——!”

官员们陆续站了起来。他们互相看着,没有人说话。

李烨也站了起来。他整理了一下衣袍,第一个走出了太极殿。

他看到苗峰,正安静地站在殿外的廊柱下。

李烨走到他面前。

李烨说:“从今天起,你应该被称为‘苗医士’了。”

苗峰抬起头。他对着李烨,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说:“谢殿下再造之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