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39章 河间王再起兵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3180
更新时间:
2025-07-07

河间王司马颙在长安王府的书房里来回踱步,青铜灯盏的烛火将他的影子映在冰冷的砖墙上,忽明忽暗。当听闻洛阳传来司马乂身着朝服主持尚书台会议的消息时,他猛地攥碎了手中的玉镇纸,青玉碎屑扎进掌心,渗出血珠沿着指缝滴落在铺着西域毛毯的地面上,他却浑然不觉。这场讨伐司马冏的战役中,他麾下的雍州铁骑如狂飙般率先攻破函谷关,五万将士在弘农郡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如今朝堂之上却只见司马乂意气风发,自己仅得 “太宰” 虚名,连调度关中粮草的实权都被层层掣肘,每一道文书都要经过尚书台的重重审核,如同被戴上了无形的枷锁。

案几上摊开的舆图里,洛阳城被朱砂重重圈点,红得像一滩凝固的血。旁边标注着司马颖从邺城发来的密信 ——“公若举义旗,邺中十万锐卒愿为前驱”,信纸上还残留着北方特有的艾草熏香。司马颙用狼毫饱蘸墨汁,在函谷关至洛阳的官道上划出粗重的黑线,笔锋凌厉,仿佛要将这段阻隔权力的距离一刀斩断。他想起去年驻军陕县时,司马乂派来的使者身着华丽的锦袍,在帐前炫耀天子赐下的鎏金斧钺,那寒光在阳光下闪烁,至今仍刺得他眼底生疼,仿佛那不是荣耀的象征,而是对他功绩的无情嘲讽。

永兴元年秋七月,关中平原的粟米刚刚抽出穗子,尚未收割,田野里一片沉甸甸的金黄。司马颙却己迫不及待,以 “清君侧” 为名传檄天下,檄文上的朱砂印泥仿佛还带着血丝。他与成都王司马颖在黄河北岸的盟津渡口会盟,深秋的河风裹挟着水汽,吹得人皮肤生疼。当两王的旌旗并立于船头时,黄河浊浪汹涌,拍打着船舷发出沉闷的声响,溅起的水花在日光下折射出诡异的虹彩,如同不祥的预兆。司马颖带来的邺城军卒身着玄色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矛尖挑着 “除凶逆” 的白色幡旗,在风中猎猎作响。而司马颙的雍州兵则头裹红巾,那红色鲜艳如血,铠甲边缘还残留着讨伐司马冏时的暗红色血渍,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赫赫战功。

洛阳城内,寒意己悄然弥漫。司马乂站在太极殿的铜驼大街上,凛冽的晨风吹动着他的衣袍。他望着匆匆集结的禁军,士兵们脸上带着疲惫却又坚毅的神情。他的玄色战袍上还带着昨夜批阅军报的墨痕,那墨痕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深沉。当探马报知联军己渡过孟津时,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随手将一卷《孙子兵法》掷在地上,羊皮纸散开的瞬间,恰好覆盖住舆图上的虎牢关防线,仿佛是冥冥中的某种预示。“传我将令,” 他的声音在晨雾中显得格外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命皇甫商率三万羽林军固守轩辕关,张方若敢西犯,便让他有来无回!” 他的话语掷地有声,在空旷的大街上回荡。

真正的厮杀在伊阙山展开,战火染红了天际。司马颙部将张方的攻城槌如同巨兽的獠牙,每一次撞击都让大地为之颤抖,龙门石窟的佛像在烟尘中簌簌落灰,仿佛在为这场残酷的战争默哀。当雍州兵攀着云梯涌上城头时,守城的羽林军突然从女墙后推出盛满滚油的陶罐,阳光照射下,那条灼亮的油线如金蛇般窜入敌群,瞬间爆发出惨烈的叫声,混着油脂燃烧的青烟弥漫在伊水之上,空气中充满了令人作呕的焦糊味。而司马颖的邺城骑兵则在洛水北岸列阵,他们的 “闪电骑” 曾在河北大破乌桓部落,威名赫赫。此刻马蹄踏碎河面薄冰,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溅起的水花在铠甲上凝结成冰棱,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一支从冰雪中走来的幽灵之师。

这场战役的惨烈远超以往,堪称人间炼狱。据《晋书》记载,伊阙之战持续九日,洛水因积尸而断流,河水被染成了暗红色,两岸的芦苇被鲜血浸染成深紫色,在风中摇曳,如同一片悲伤的海洋。当司马乂亲自擂响中军的牛皮战鼓时,鼓点急促而沉重,鼓面上很快溅满了飞溅的血点,那血点仿佛是战士们的精魂在鼓面上跳跃。而他身后的 “大将军” 纛旗,己在箭雨中变成了破布褴褛的残幅,却依然在风中顽强地飘扬。远处的邙山墓群中,无数乌鸦被血腥味吸引,黑压压的鸟群在战场上空盘旋,嘶鸣之声竟盖过了兵刃交击的铿锵,仿佛是死神在为这场战争奏响挽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