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第二十八章 春去秋来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我在大宋朝当县令
作者:
源自星辰大海
本章字数:
4394
更新时间:
2025-05-16

一年光阴流转,沿江大堤提前竣工,一座紧靠长江的崇州府拔地而起。城墙如钢铁巨龙盘桓,周长 20 千米,将 100 平方千米的城池紧紧守护,护城河宽 100 米、深 5 米,波光粼粼间尽显威严。城内告别了单一的两层建筑,取而代之的是错落有致的三至七层楼宇,搭配飞檐翘角的阁楼,与方正规整、气势恢宏的商贸城相映成趣。

紧靠城墙外侧是一排独具特色的沿河古建筑,与护城河里的灯船,构成了热闹的游览观光区。茶楼、酒肆临水而立,朱漆栏杆外,游船载着游客缓缓驶过,船娘清亮的歌声和着桨声在水面荡漾。

八街十六巷里,青石板路上车水马龙。道路中间使用红色花岗岩将整条马路分开,来回车辆分区而行,在两侧用栏杆隔离,行人在栏杆内的人行通道行走。

拐进八十一拐的巷陌,更藏着市井烟火。凉茶摊的竹椅上,挑夫们捧着粗瓷碗谈天说地,汗水浸透的短打背心紧贴脊背;私塾门口,书生们抱着书卷嬉笑打闹,墨香与槐花的甜香缠绕在一起。夜幕降临时,商贸城亮起琉璃灯,往来商队卸下西域的香料、江南的瓷器,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酒肆里传来琵琶声与猜拳行令的喧闹。

这座新城的格局别具匠心:“一城双水三山西海” 的自然风貌,赋予其灵动与厚重;“八街十六巷八十一拐” 的街巷布局,藏着探索的趣味;“府县双署、双学、双武、双庙” 的设置,彰显着治理与文化的多元。府衙、学堂、商贸局等重要机构沿南北中轴线整齐排列,宽阔的道路上,青砖与水泥铺设得科学合理,古树点缀其间,地下排水系统纵横交错,更有沼气池巧妙布局,整座城市宛如精密运转的机械,处处透露着智慧与规划。

蒸汽船的试运在半年前完成,性能稳定,不仅开通了渤海航线,还将商路开通到高丽、东瀛,南下的线路更是将整个南洋纳入其中,并且首达南印度地区,随着钢铁产量的上升,修建跨越长江大桥的工程迫在眉睫。

汴梁城,文德殿。

大宋仁宗皇帝端坐朝堂,随手拿起一份奏折,哈哈大笑起来,“刘公公,宣读!”

“遵嘱。” 刘公公清了清嗓子大声宣读道。

天圣八年崇州府治绩奏疏

臣陈铮诚惶诚恐,谨奏为崇州府政通人和、百业俱兴,恭呈圣览事:

自天圣七年奉旨治崇州,臣夙夜匪懈,今历时一载,终不负圣恩。于城建之基,臣特研水泥之法,以石灰岩煅烧研磨,复经调配试炼,终成此亘古未有的粘合奇物。以此水泥融入混凝土技术,沿江大堤提前告竣,钢筋铁骨筑就千里屏障,自此水患永绝;崇州府拔地而起,城墙周二十里,护城河阔百丈、深五丈,混凝土浇筑之处固若金汤。城内楼宇鳞次栉比,三至七层广厦以混凝土筑基,搭配飞檐翘角之阁楼,商贸城气势恢宏,尽显大国气象。

更创 “一城双水三山西海” 之格局,八街十六巷经纬交错,八十一拐曲径通幽;府县双署、双学、双武、双庙并立,彰显文武兼济、教化昌明。道路以红花岗岩分隔车道,设栏护行,井然有序。

尤为可贺者,臣督造蒸汽巨舰,于半年前试航成功。今己开通渤海航线,商路远达高丽、东瀛,更南下南洋,首抵南印度。换回黄金白银不计其数,使用研制的蒸汽机车运往国库,钢铁产量日增,跨越长江天堑之大桥工程,设计勘察己筹备就绪,只待圣裁。

崇州百姓安居乐业,府库充盈,文教兴盛。此皆仰赖陛下圣明,臣不过尽犬马之劳。今将崇州诸事备细呈报,伏乞陛下睿鉴。

臣陈铮谨奏

天圣八年秋

刘公公话音刚落,文德殿内群臣己交头接耳,惊叹声此起彼伏。仁宗皇帝龙袍轻扬,抬手止住喧哗,眼中难掩赞赏:“陈卿于崇州建此不世之功,实乃我大宋栋梁!”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屏息的大臣,掷地有声道:“着吏部拟旨,擢陈铮为户部尚书,兼领崇州总督,赐紫袍金带,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

满朝文武哗然,这等殊荣,实乃开国以来罕见。仁宗却意犹未尽,又道:“崇州水泥之术、蒸汽巨舰,皆为强国之本。特赐陈府良田千顷、黄金万两,于汴梁城赐宅邸一座,匾额亲题‘济世安邦’!” 宋仁宗微微眯眼,嘴角含笑:“另拨内帑白银五十万两,充作长江大桥建桥专款,陈卿务必早日建成,贯通南北!”

说罢,仁宗取过案上玉如意,命人快马送往崇州:“此乃朕心爱之物,赐与陈卿,望他再接再厉,为我大宋开万世太平!” 文德殿内,山呼圣明之声震天,而千里之外的崇州,一场前所未有的荣耀,正浩浩荡荡而来。

崇州府,陈铮正在研究跨江大桥之事,外面忽传,“圣旨到!”

“臣陈铮接旨。” 陈铮师爷及府衙众人跪倒在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临御天下,夙夜孜孜,思得贤才以安黎庶,兴邦国。今观崇州总督陈铮,自天圣七年领命治崇州,殚精竭虑,功绩卓然。研水泥之术,筑沿江大堤以绝水患,造钢筋城池而固边疆;创 “一城双水三山西海” 之格局,开渤海、高丽、东瀛及南洋商路,使黄金白银充盈国库,实乃不世之功!

其妻诰命夫人,贤良淑德,心怀大爱。 “济世堂” 医馆,广开义诊,施药济民,悬壶之德泽被乡里,救死扶伤之仁心可昭日月。

陈铮夫妇,一文一武,一政一医,以超凡之智、济世之能,令崇州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堪称国之栋梁。为彰其功,特擢陈铮为正三品,领崇州安抚使,赐紫袍金带,许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赐良田千顷、黄金万两,于汴梁城造宅邸,匾额御题 “济世安邦”;另拨内帑白银五十万两,为长江大桥建桥专款,望卿不负朕望,早日贯通南北,福泽万民。

朕赐玉如意一柄,以表嘉许。愿卿夫妇再接再厉,为我大宋开万世太平,永固江山社稷。

钦此!

天圣八年秋

“臣,领旨谢恩!”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