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章 磨砺心志】
边地村落的纷扰暂告平息,太虚宗山门之内,恢复了往昔的清寂。
然而陈放的心,却并未随着外界的平静而松弛下来。
数次下山,亲历民生疾苦,应对突发危局,让他深刻体会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仅仅依靠一腔热血与粗浅武技,是远远不够的。
未来的路还很长,太虚宗的复兴,自身的武道,都需要更坚实的基础。
他决定,必须从根本处着手——修心炼神。
后院,一棵老树虬枝盘错,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放独自静坐于树下,任由微风拂过面颊。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踏入太虚宗以来的点点滴滴。
最初的迷茫与滞涩,丹田那突如其来的冰凉异感,脑海深处响起的神秘低语。
残破的武学笔记,后山挥汗如雨的苦练,与师兄弟们微妙的关系变化。
还有那本无名兽皮册子上的古朴符文,以及长老王衍语重心长的教诲。
尤其是最近两次下山的经历,村民们期盼又无奈的眼神,盗寇们走投无路的挣扎,慧然师兄的慈悲,李守信师兄的沉稳……
这一切,如同潮水般涌过心头,最终汇聚成一个清晰的认知。
“心正则道正。”
陈放低声默念,眼中闪过一丝明悟。
外在的招式技巧固然重要,但若无一颗坚定、纯粹、沉稳的内心作为支撑,终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他缓缓吸了一口气,胸中升腾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决心。
从今日起,当磨砺心志,戒骄戒躁,持恒修炼,方不负所学,不负初心。
他当即盘膝坐定,调整呼吸,尝试摒除杂念,感应周遭的天地气息。
微风穿过林梢的沙沙声,远处隐约的鸟鸣,泥土的芬芳,阳光的温度……
万物似乎都在以一种微妙的韵律运行着。
就在他心神渐宁之际,丹田那股熟悉的冰凉感微微一动。
脑海深处,那个古老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心若磐石,气自浩然。万法归宗,始于心定。】
陈放心中一震,果然如此。
修心,才是当前最紧要的关隘。
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目前的力量,无论是内息修为还是对敌经验,都还远远不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风浪。
单凭几次下山的历练,或是偶然得到的神秘指引,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进行系统而刻苦的修炼。
他决定,自明日起,每日清晨,选择一处僻静之地,专心修炼宗门的基础拳诀与入门心法。
不求速成,但求精进,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翌日,天色微明,陈放便悄然来到后山一处少有人至的平缓山坡。
晨曦透过薄雾,洒下柔和的光芒。
他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缓缓拉开架势,演练起一套太虚宗的基础拳法。
一招一式,他不再像过去那般只注重形似,而是刻意放缓速度,体会每一寸肌肉的发力,感受内息随着动作的流转。
他努力将心神沉浸其中,追求内外合一的境界。
偶有早起的弟子路过,见到他这般“缓慢”的练法,不免好奇地多看几眼,甚至有人低声议论。
陈放对此恍若未闻,眼神专注,动作沉稳。
他内心无比清晰,外人的看法并不重要,磨砺心志,锤炼根基,这才是他认定的唯一途径。
修炼间隙,他会静坐调息,默默回想那神秘声音的提示。
【心为剑体,意在武道】……【心固则技进,志坚则道广】……
这些话语,他过去只是懵懂接受,如今结合自身经历,才逐渐体会到其中深意。
心法,并非仅仅是让心绪平静的法门。
它是调动自身潜能的钥匙,是洞悉对手破绽的明镜,是支撑武技发挥威力的根基。
只有深究其根源,才能真正做到攻防兼备,才能在武道之路上不断突破。
休息时,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竹简与刻刀,在上面郑重刻下几个字:“修心如磨刀”。
这简单的五个字,凝聚了他此刻最深的感悟。
午后,演武场上偶有弟子切磋比试。
陈放不再像过去那样远远避开,而是站在场边静静观摩。
他看到的不再仅仅是招式的精妙或力量的大小。
他开始留意比试双方的心态变化。
他发现,往往那些心神更为平稳,不因暂时的得失而波动的弟子,即使招式略显朴拙,却更能抓住战机,发挥出稳定的实力。
反之,一些招式华丽,气势汹汹的弟子,一旦心浮气躁,便容易露出破绽,最终落败。
心神平稳,竟比招式精妙更为重要。
这个发现,让他对“心定”二字,有了更首观的理解。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修炼,陈放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住处。
身体虽然劳累,但他的精神却异常专注,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他点亮油灯,铺开竹简,将今日修炼的体会、观摩比试的心得,一一记录下来。
笔尖划过竹简,发出沙沙的轻响,也仿佛在他心头刻下了更深的印记。
晚间,几位较为相熟的弟子聚在一起,交流修炼心得。
轮到陈放时,他没有谈论具体的招式或内息进展,而是沉声说道。
“修行之路,万千法门,然心定为本。”
“心若不稳,根基不牢,纵有再精妙的招式,亦如空中楼阁,难经风雨。”
他的话语平实,却带着一种源于亲身体悟的笃定。
周围的弟子们听了,先是一怔,随即不少人露出思索的神色。
联想到陈放近期的变化,以及他言语中的那份沉稳,众人看向他的目光中,不自觉地多了一份认同与敬意。
夜深人静,陈放并未立刻休息。
他翻阅着从讲经堂带回的一些古籍,特别是那本记录宗门轶闻的残卷。
古老的文字,记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经历。
他渐渐领悟到,那些看似古朴甚至有些迂腐的道理,并非空谈。
唯有将其付诸于每日的行动,融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挥拳,才能真正生发出力量,成就一番功业。
正如长老所言,内外兼修,身体力行,方是正道。
他再次提笔,将这份感悟,郑重地记录在竹简之上。
就这样,日复一日。
陈放沉浸在这种专注而规律的修炼之中。
数日过去,他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境,如同被泉水洗涤过一般,变得愈发清明澄澈。
体内那股微弱的内息,也随之变得更加平稳、和谐,运转之间,少了几分过去的滞涩,多了几分圆融自如。
甚至在一个夜晚,他做了一个奇特的梦。
梦中没有具体的景象,只有一片无边无际的宁静,以及一个反复回荡的声音,告诉他,修心,是武道之路上永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梦中醒来,窗外月华如水。
陈放披衣起身,立于窗前,感受着深夜的静谧。
梦中的启示,让他心中那份踏实前行的决心,更加坚定。
次日清晨,当他再次来到后山修炼时,甫一沉心调息,便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之感,仿佛五感都变得更加敏锐,对天地气息的感应也更加清晰。
这细微却真实的进步,让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欣喜。
这日午后,一位平日里不常露面的宗门长老,恰巧路过陈放修炼的山坡。
长老驻足片刻,看着陈放那沉稳专注、心无旁骛的修炼姿态,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不错,能于喧嚣中守此心定,实属难得。”
长老轻轻颔首,并未多言,便转身离去。
这句简单的认可,却让陈放心中一暖,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渐渐地,宗门内开始有弟子私下议论。
“你们发现没,陈放师兄最近好像变了个人。”
“是啊,感觉沉稳多了,练功也特别专注。”
“听说前几日下山历练,表现很突出呢。”
“照这样下去,陈师兄未来可期啊。”
对于这些议论,陈放并未放在心上。
他依旧每日勤修不辍,夜晚则潜心研读竹简上的记录与古籍。
他时常提醒自己,武道无涯,犹如浩瀚星海,如今这点微末的进步,不过是沧海一粟。
绝不能因小成而自满,更不能忘记前路的艰辛与漫长。
又是一个深夜,陈放盘膝静坐,反思着自己从初入宗门到现在的历程。
迷茫过,失落过,也曾险些放弃。
是那神秘的机缘,是长老的教诲,是下山历练的触动,更是自己内心深处不甘沉沦的呐喊,支撑着他走到了今天。
他再次坚定了自己的初心——“以心传道,以武济世”。
不仅要追求自身的武道突破,更要将太虚宗这“内外兼修,以仁为本”的真谛传承下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他在沉静中,默默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个突破的契机。
他整合着这段时间的所有感悟,从神秘声音的提示,到长老的教诲,再到自身的实践体会。
脑海中,那句提示再次清晰浮现。
【心固则技进,志坚则道广。】
陈放缓缓睁开眼睛,目光深邃而坚定。
他决心,便持此心志,一往无前,无论前路有多少艰难险阻,亦不退缩。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
陈放的内心深处,却仿佛有一团不灭的火焰在静静燃烧。
磨砺心志,这看似平凡枯燥的修行,实则乃万法之根,是他未来攀登武道高峰,乃至肩负起振兴太虚宗重任的坚实基础。
属于他的道路,正以一种沉稳而坚定的方式,缓缓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