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仆三人正笑语晏晏地逗趣闲聊,一位老农从田间匆匆走来。
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着憨厚质朴的笑容。
待走到江知许面前,老农停下脚步,微微躬身,态度恭敬。
“江大小姐,可算把您盼来了!”
江知许有些疑惑,柔声问道。
“大伯,您这是?”
老农赶忙双手将陶罐高高举起,解释。
“江大小姐,这是俺自家熬的绿豆汤,天儿热,您喝口解解渴。要不是您,俺们这一辈子都想不到,这片荒地还能变成如今的模样。这绿豆汤,是俺们的一点心意。”
江知许心中一暖,她轻轻接过陶罐,浅抿一口。
刹那间,清甜的绿豆汤顺着喉咙缓缓流下,一股凉意迅速在体内散开,将夏日的燥热驱赶得一干二净。
“大伯,太好喝了,谢谢您。看到庄稼长得这么好,我打心底里高兴。”
江知许由衷地说道,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这时,周围的农户们也纷纷围了过来。
他们有的手里拿着自家种的水果,有的拿着刚从河里捞上来的鲜鱼,都想送给江知许,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
“江大小姐,您尝尝这桃子,可甜了!”
“江大小姐,这鱼可新鲜了,您带回去尝尝。”
江知许看着热情的农户们,有些受宠若惊。
“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可这些东西我不能收。你们的日子也不容易,留着自已吃吧。”
她言辞恳切,眼中满是真诚。
大伙又在一旁的树荫下闲聊了几句,直到江知许上了马车,才渐渐四散开来。
江知许透过车窗,目光掠过外头熙熙攘攘的农户们。
他们或站在田边,或三两成群聚在路口,眼中满是不舍与感激,纷纷向她挥手作别。
江知许抬手,缓缓挥动,回应着这份质朴的情谊。
微风轻拂她的发丝,恰似此刻她内心的波澜。
“吁——”
车夫轻勒缰绳,马车缓缓启动。
夏葵按捺不住满心的钦佩,看着江知许,赞叹道。
“小姐,您可真厉害,当初那么多人都不看好这片地,现在竟然能有这么好的收成。”
江知许嘴角微微上扬。
“其实这片地本就肥沃,只是被风沙掩埋了许久,才变得荒芜。我不过是做了些该做的事。”
在悠悠的车辙声与马蹄嘚嘚声中,不知过了多久,马车的速度渐渐放缓,最终稳稳停住。
车夫利落地下车,走到车旁,恭敬地俯身,声音清晰地传进车厢。
“小姐,仓库到了。”
江知许闻声,轻抬眼眸。
三人依次下车,只见眼前一座高大巍峨的仓库拔地而起,静静矗立在这片开阔之地。
仓库的大门紧闭着,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门口,两名守卫身姿挺拔,如松柏般伫立。
他们目光敏锐,在江知许一行人出现的瞬间,便已察觉。
“啪!”
二人动作整齐划一地抬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有力。
“小姐!”
江知许微微颔首,神色淡然却不失亲和。
“开门吧。”
守卫领命,迅速转身,合力推动那厚重的大门。
“吱呀——”
一声沉闷的声响在这片寂静之地回荡开来。
刹那间,一股浓郁醇厚的粮食清香扑面而来。
江知许抬步迈入仓库,只见里头整整齐齐地堆满了一袋袋粮食,码放得如同坚固的堡垒。
“小姐,这么多粮食!”
夏葵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置信,情不自禁地惊呼出声。
江知许站在原地,目光缓缓扫过这满仓库的粮食,眼眸中微光闪烁。
这一刻,她心中的喜悦如潮水般翻涌,所有为这片土地付出的心血、熬过的日夜、面对质疑时的坚持,在此刻都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与欣慰。
江知许款步走到一袋粮食跟前,解开袋口的绳索。
探手入袋,满满抓起一把粮食,摊在掌心,专注地细细端详。
只见颗颗谷粒圆润,仿若盈盈欲滴的珍珠,在仓库缝隙透入的光线里闪烁着温润光泽,一看便知是品质上乘的好粮。
江知许嘴角不自觉上扬,眼中满是满意。
她扭头看向身旁的夏瑛,语气笃定又带着几分期待。
“夏瑛,把账本拿出来,咱们开始盘点,看看这一季的收获究竟如何。”
夏瑛听闻,忙不迭从随身挎着的竹篮里,小心翼翼地取出账本与笔墨。
她双手递上,动作利落又恭敬。
“小姐,给您。”
江知许稳稳接过,指尖轻触账本,翻开崭新的一页。
她目光投向仓库,开始一丝不苟地清点粮食的数量与种类。
随后,一边在仓库中穿梭,一边清晰报出数量。
夏瑛则紧跟其后,在一旁全神贯注,手中的笔在账本上飞速舞动,一行行整齐的字迹迅速呈现。
很快,账本上的数字密密麻麻地增多。
仓库里的粮食数量远远超出了江知许事先的预估,惊喜如同涟漪,在她心间层层荡漾。
“小姐,没想到收成这么好,咱们这次可赚大了。”
夏葵难以抑制内心的兴奋,眼睛瞪得溜圆,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江知许闻言,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轻轻点头。
目光再次环顾四周,不由得感慨。
“是啊,只要没辜负了这片地就好。”
夏葵点点头,“小姐,这些粮食准备何时拿去卖了?”
江知许算了算时间,片刻后,她朱唇轻启,语调不疾不徐。
“再等些时日吧。过几日,才是咱们粮铺开张的黄道吉日。挑个好时辰开张,讨个好彩头,往后的生意也能顺遂些。”
语毕,江知许将目光转向一旁静静伫立的夏瑛。
“小瑛,之前我吩咐你在江南那边囤些粮食,此事都安排下去了吗?”
夏瑛闻言,神色一凛,“小姐放心,都安排好了。”
江知许这才满意地轻轻颔首,脸上紧绷的神情也随之舒缓开来。
商人重利,这世道,每逢灾年,总有人昧着良心,借机发国难财,故意哄抬粮价。
京城距离江南路途遥远,真要遇上紧急情况,从这儿运粮过去,远水解不了近渴。
所以,在当地多囤些粮食,才更能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