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过去半月有余。
苏茗要么就是带着程钰去串门,要么就是要他在院子里晒太阳,促进伤口的恢复。
反正就是,她基本不会让他一个人闷在屋子里。
她也有想办法让他去多交朋友,但同龄的孩子似乎都不是很喜欢和他玩。
不过她也不是特别担心。
等送他去了书院,自然可以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大致算了算时间,是时候带程钰再去一趟医馆了。
……
再次坐上赶集的牛车,程钰倒没有之前显得那么拘束了。
只是他双眸低垂,仍一个人缩在角落,紧抿着薄唇,一言不发。
与其相反的是,苏茗发挥了自已上学的时候和同桌唠嗑的精神头,和一同出行的大娘们七嘴八舌地聊了起来。
有一说一,村里的八卦有些真是震惊三观,也不知是不是有以讹传讹的成分。
不过大家也都只听个乐子。
到了医馆。
恰好陈子方外出出诊去了,得等到午时才会回来。
于是她便先带着程钰出去逛逛。
路过一家糕点摊子,苏茗当即掏出荷包买了几袋桂花糕。
她递给身旁的少年。
“快尝尝,这家桂花糕可好吃了。”
少年愣了片刻,有些抗拒,他本就不喜欢吃甜食,这桂花糕看着就甜的发腻,还很干,吃一口不知道得喝多少水才能顺下去。
但面对少女期待的眼神,拒绝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来了。
他还是拈起一块桂花糕,轻轻咬了一口。
意外的是,这桂花糕并不似想象中那般甜腻,而是微微的清甜,混着桂花的香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干,入口即化,好吃极了。
苏茗看见少年的眼神由抗拒变成惊喜,不禁微微一笑。
她记得上一世程钰就很喜欢这家桂花糕,所以故意停在这摊子面前的。
少女嘿嘿一笑。
“喜欢?喜欢就都给你。”
说罢,她一把将打包好的糕点塞到少年的怀中,然后继续往前走。
少年看着怀里的糕点,眼底看不出情绪,抿了抿唇,默默地跟了上去。
然后她又带着少年去了成衣铺,给他挑了好几身衣服。
当然,她也没忘记今天的正事。
她带着程钰来到专门卖文房四宝的店,让程钰自已选一套趁手的笔墨纸砚。
程钰仿佛瞳孔地震一般看着她。
“你的意思是,要送我去上学?”
这个时代,能上得了学的人不多,愿意把自已的孩子送到学堂上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苏茗与他认识不过半月,他只是她买下来的一个人而已,她不仅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而且对他极好,几乎是有求必应。
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奢想过她会给自已上学的机会。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实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他不觉得她能为一个半月之前还素不相识的人做到如此地步。
可在少女给了他肯定的回答之后,他又有些局促。
苏茗肯定地点了点头,以为程钰是不想上学,才露出如此震惊的神情。
于是她苦口婆心地劝他。
“当然了,你这个年龄的孩子,主要任务就是好好读书。”
“当然读书肯定是会有点累,但你如果不好好读书 以后要吃的苦头可就不止这一点了。”
她还想说些什么,但看到程钰眼底竟然蓄起了泪水,她也有些手足无措。
她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已逼他逼得太,人家伤还没好全,就听到自已要去上学的噩耗,确实会有点难以接受。
不过下一秒。
程钰低声问:“为何要对我这么好?”
苏茗愣了半晌,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不是抗拒上学,相反,他为自已能有上学的机会而激动不已。
苏茗笑了笑。
“我说了,你是我弟弟,别人有的,你也会有!”
这句话看似是一句玩笑话,然而少女的神情却格外认真,像是一句承诺。
少年微微愣神,心中建立起的冰墙似乎也在慢慢融化,连眼中的防备也少了许多。
少女过于炙热的目光倒是令程钰不好意思地偏过头,不动声色地避开了她的眼神。
不过苏茗却并未在意他的小动作,只当这是小孩子的别扭性格。
最终程钰还是挑了店里最便宜的一套文房四宝。
苏茗知道他想给自已省钱,但完全不用啊,虽说她的钱有点来路不明,但还是管够的。
这个时代虽说重农抑商,但商业还是有所发展的,如今已经产生了类似现代银行的钱庄了,每年都会打一笔钱过来。
她很想查清楚那人是谁,会不会知道她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以及她要怎么回去?
可是在这种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要找到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
这笔钱是从其他地方的钱庄汇过来的,每个地方都不一样,她去找到这钱庄幕后最大的老板,那人却也一无所知。
她更加觉得这个世界,甚至是自已的到来,都是被人安排好的。
可恶,到底是谁把她送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的。
苦想无果,她索性不想了。
最终她把程钰看上的那套便宜的,以及店里最贵的都买下了。
她尊重孩子的想法,但也得让他看看她的钞能力不是,不然他还一直以为咱家穷。
程钰眼眶隐隐有些,但除了一句轻声的谢谢,他也说不出别的话。
唯有在心底暗暗发誓,他将来必会努力报答她的。
回到医馆。
此时陈子方已经回来,看见苏茗身后的少年,他了然地示意他跟他进去。
程钰跟了上去。
半晌后后,两人一前一后地出来。
陈子方很是欣慰。
“令弟的恢复情况很不错,只要再服几贴药,就能痊愈了”
听到陈子方的话,苏茗稍微松了口气。
她冲他微微一笑。
“真的吗?太好了,谢谢陈大哥。”
陈子方摇了摇头。
“还是苏茗姑娘照料得好,他才能恢复得如此之快。”
苏茗付过诊金后,又买了许多备用药放家里备着,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不用大费周章地跑到镇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