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行走了些许时间,张良在一处食肆前停了下来。
这里便是他与韩国故人所约定的地方。
左右观望一番后,确认食肆周边一切正常后,张良迈入了食肆当中。
张良不知道的,在距离食肆百米开外,正有两人在屋内,手持望远镜看着他走进食肆当中。
“治粟内史,那就是张良吗?”
手持望远镜的章邯向身旁的一位老者询问道。
“是,卫尉,此人就是陛下口中的张良,张子房。”
与章邯说话的老者,正是曾经韩国派往秦国的奸细,如今秦朝九卿之一的治粟内史郑国。
“既然如此,那便可以动手了。来人,将韩成带上来!”
韩成,原韩国宗室公子,封号“横阳君”。
但对章邯来说,现在的韩成仅仅是此次行动的工具。
按照他本来的设想,在张良被骗入新郑之后便可直接动手。
但是,陛下却告诫他,要等张良与韩成见完面后再动手。
虽然他不理解为什么要多此一举。
但之后治粟内史为他进行了解惑。
用治粟内史的话说,这是陛下想让张良经历韩国的背叛。
而经过治粟内史的一点拨,他才算彻底想明白了这件事。
不得不说,陛下对这位张良可谓是看得极重。
不仅是派他亲自前来负责此事,还将六十余岁的治粟内史也派来对接此事。
两位大秦九卿,针对一个韩国余孽。
这张良“福分”可是不小。
在章邯感慨之余,两位甲士押着一位三十余岁的男子来到了章邯的身后。
“将军,人已带到。”
听着身后甲士的禀告之声,章邯转过头,看向瑟瑟发抖的男子。
“韩成,应该不需要再教你如何行事吧。”
名为韩成的男子赶忙点头。
自打韩国灭国后,作为韩国宗室的他日子过得并不算好。
因为有韩国末代君主韩王安的遭遇在前,所以宗室们都隐藏身份,生怕被秦国发现。
而就在不久前,有一伙秦军找上他,为首一人就是眼前这位秦朝九卿之一的卫尉章邯。
之所以找上他,就是想让他演一出戏,至于对象,则是出身韩国宰相世家的张良,张子房。
虽然他有心拒绝,但以当时的情况。
恐怕只要他说出拒绝的话语,就会当场身首异处。
因而,迫于无奈,他只能答应了此事。
最终,历经月余,终于到了最后一步。
“韩成,你也别想耍什么花招,那处食肆已经被我秦军包围,张良插翅难逃,如果你胆敢在言语中有所泄露,后果你懂得。”
“将军,小人不敢泄露分毫。”
韩成哆哆嗦嗦地拱手行礼道。
“行了,去吧,我们一会儿便到,如果此事完成得不错,自有奖赏。”
此时的食肆内,张良已经点完菜,正安静地等待着故人的到来。
而此时,邻桌的交谈声吸引了张良的注意。
“你听说了吗?好像始皇陛下设立了一个文庙武庙的制度,最近闹得沸沸扬扬。”
文庙武庙?
偷听到这一切的张良眉头微皱。
周礼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而文庙武庙他却从未听闻。
想到这,张良不由得竖起了耳朵。
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只有详细了解秦始皇,才能更好地反秦。
“这是自然,听说咸阳早就因为此事吵的不可开交了。”
“哦,还请兄详细说说。”
“就拿文庙来说,这是陛下设立的祭祀历代先贤的庙宇。
但光是这文庙,争议就不止一处。
你也知道,我大秦如今以儒法两家为大。
就拿儒家来说,诞生过不止一位先贤,孔子,孟子,荀子等。
而法家虽然也很有名气,诞生过管仲,李悝,商鞅等人,但是与儒家一比,还是有很大不足的。”
听着两人的对话,张良的眉头皱得更深。
现在的他已经明白,所谓的文庙就是祭祀先贤的庙宇。
但以他对秦始皇嬴政的了解,嬴政绝不会这么好心,去祭祀历代先贤。
此举必有深意。
“嗯,这么说来,法家确实比儒家差上不少,那这争议何在?”
“你也不想想,如今大秦可是依法治国,法家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所以,听说法家在文庙中的地位较之儒家要高上一筹。”
“这……似乎有点不妥。”
“有啥不妥的,我反正是支持法家的?你想想啊,我韩……有不少法家的代表人物可是出自韩国,像申不害,韩非等,听说文庙中,也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但是韩国可没有出过儒家的代表人物。
支持谁还用说吗?”
“嗯……好像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此时的张良,面露恍然之色。
他终于知道嬴政的打算了。
通过文庙,设立排位顺序,借以分化诸子百家。
而且,就像那两人说的那样。
虽然诸子百家的流派不分国家,但是这些代表人物,却是分国家的。
通过设立文庙,让六国之人陷入到站队中,从而实现分化六国之人的目的。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即便是张良也无比佩服。
究竟是何人给嬴政出了这个计策。
是李斯?亦或者是其他人?
“除了刚刚提到的儒法之争外,你要知道,文庙里的位置可是十分有限的,但诸子百家毫不夸张地来说,那可是有百家之巨。
像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纵横家的创始人鬼谷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等,这些人在历史上可是有着赫赫威名,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进入文庙。
那像其他流派呢。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进入了文庙,就意味着这一流派得到了大秦的认可,那流派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
这也是为什么诸子百家挤破了头也要往里挤的原因。”
听了半晌的张良不由得叹了口气。
可以说,这是赤裸裸的阳谋。
通过设立文庙,来掌握诸子百家。
但是,即便知道这是阳谋,诸子百家也不可能无动于衷。
因为你不进文庙,有的是人想进。
“这可真热闹啊,我都有些想去咸阳看看有关这文庙的争吵了,不过,既然文庙的争吵都如此激烈,那武庙想来也不遑多让吧。”
“诶,你这就说错了,关于武庙,倒是没有多少人争吵。”
“嗯,这是为何?”
“你想想啊,陛下设立武庙,那可是为了祭祀历代名将。
这名将可不是用嘴巴说说的,那可是有战绩支撑的。”
“说的也是。”
“实际上,关于武庙,其实都已经排得差不多了,例如主祭,乃是周朝开国太师姜尚。”
“嗯……帮助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在理。”
“配享则是王翦老将军。”
“王翦老将军有灭国之功,合理。”
“再下面就是武庙十哲,像王贲将军,蒙恬将军,白起将军等也在其中。
当然了,十哲中不仅是有着大秦的将军,还有着他国的将军,例如赵国的李牧与廉颇,吴国的将军孙武,齐国大司马田穰苴,楚令尹吴起,赵望诸君乐毅等,都位于十哲之列。”
“确实,这些都是以往名将,将他们列为十哲,恐怕没有人会有异议。”
此时的张良眉头紧皱成一团。
他有些搞不懂嬴政此举的含义。
设立文庙的作用他知道是分化诸子百家以及六国,并且让诸子百家隶属于秦朝的统辖。
但设立武庙,貌似并没有什么好处。
而且,嬴政设立的武庙当中,不仅有他秦国的将领,就连六国的将领也都包含在内。
以嬴政的性格,这是不可能的事。
嬴政究竟是想干什么?
张良一时也想不清楚嬴政此举背后的深意。
就在张良冥思苦想之际,韩成缓缓走进了食肆。
见到韩成到来,张良立马迎了上去。
“公子。”
来到韩成身前的张良,朝着韩成俯身拱手,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称呼道。
而对于张良的称呼,韩成仅仅是苦笑。
“子房,如今韩国已灭,我也不再是公子了。”
“公子切莫这么说,在良眼中,公子依然是公子。”
张良说完,将韩成领向了自己的案几,为韩成倒上酒水。
“公子,前些时日收到公子的消息,良甚是开心,不知公子近些年来的生活如何?”
听闻张良关心的询问,韩成面露羞愧之色。
沉默片刻,这才徐徐说道。
“唉,自从八年前新郑一事,王兄被杀害,我也隐姓埋名,勉勉强强地在市井生活。”
听韩成提到八年前一事,张良脸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悲戚之色。
十二年前,韩国被灭,韩王安被迁离韩国旧地,软禁于陈县。
八年前,趁着秦国灭燕国的功夫,韩人在故都新郑揭竿而起,但却被秦军快速镇压。
后来,嬴政为了根除祸患,便将韩王安处死。
而作为主心骨的韩王安被处死后,韩人就如同无根之萍一般,再也无法反抗秦国。
但……
现在不一样了。
只要身为“横阳君”的公子振臂一呼,应该可以聚拢一大批的韩人反抗秦国。
即使较之秦国势弱,但是他们还可以联系其他五国的后人共同反秦。
以嬴政的残暴程度,恐怕天下过不了多久就会怨声载道。
而那时候,就是反秦的最佳时机。
“公子,还请节哀。”
韩成点了点头,将刚刚张良给自己倒的酒一饮而尽,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一抹痛苦之色。
不知是因为想到了韩王安之死,还是想到了韩国的覆灭,亦或者是愧对于面前的张良。
喝完一樽的韩成并未停止,而是拿过案几上的酒壶,给自己再度满上。
随后仰头又是一口。
“公子,现在的韩国急需你站出来主持大局,相信在公子领带下,我韩国势必可以凝聚一股不弱的反秦势力。”
见韩成似乎想到了伤心事,正一口一口地灌着酒,张良忙出声劝阻道。
“领导韩国反秦?”
想到自己之前的遭遇,韩成轻叹一声,脸上露出了一抹苦笑。
虽然张良注意到了韩成的动作,但他还未来得及深入思考,目光就被食肆外的景象所吸引。
食肆外,一位位身着黑色甲胄的士卒正整齐排列在食肆门口。
见到这一幕的张良瞳孔微缩。
他认出了食肆外的士兵乃是秦国最精锐的士兵,秦锐士。
即使是当年魏国叱咤风云的魏武卒,在秦锐士面前也不堪一击。
今日的发展可以说极大地出乎了张良的预料。
虽然新郑乃是曾经韩国的都城,但现在的新郑,仅仅是颍川郡治下一个普通县。
而在新郑,根本不可能出现秦锐士。
张良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一个荒诞的念头。
或许,这些秦锐士是冲他来的。
想到这一点后,张良只感觉到有些不妙。
不过,好歹张良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虽然外面乃是秦锐士,但是张良的脸上依然没有出现慌乱的情绪。
而就在这时,秦锐士的队伍中走出一位张良令张良始料未及的人物。
章邯……
身为卫尉的章邯应该处在咸阳宫,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
而在章邯之后,张良又看到了一位六十余岁的老者。
进入食肆的章邯,环视一圈食肆后朗声道。
“奉陛下令行事,无关人员速速离开。”
章邯的这番话,令得食肆内的客人当即连滚带爬地离开食肆,那是恨不得多长两条腿。
而食肆的主人见到这一幕,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见到食肆外全副武装的甲士,刚准备说的话直接咽进肚里。
张良见此一幕,正欲混在人群中离去,但是他看到了韩成依然坐在原地,一口一口地喝着酒。
“公子,我们还需尽快离开。”
“子房,走不了了,他们的目标就是你。”
“目标是我……”
还未等张良反应,章邯的声音就传到了张良的耳中。
“韩成,做得不错,能够抓到张良,数你头功,此次回去,我一定会在陛下面前好好夸奖你一番。”
章邯的言语使张良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凝重之色。
果然,与他先前所预料的那样,章邯的目标就是自己。
如果不出意外,是因为博浪沙刺杀嬴政,章邯才找上门来。
可是,博浪沙一事他做得极为缜密,按理来说没人会知道。
章邯又是从何查到的?
而且,章邯为什么会说公子有功劳?
他当初博浪沙刺杀嬴政,公子可没在场,他也未和公子提及此事。
即便他方才与公子提到领导韩国反秦一事,但话刚说完,章邯就已经出现在了食肆外。
由此可以推断,章邯今日出现在此是早有预谋,与公子并无关系。
那章邯口中的公子有功劳又是指什么?
在张良冥思苦想这些问题的同时,章邯显然不准备和张良多说什么。
“来人,将张良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