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有些难以置信。
先前店家和他提到,他的孙子,汉和帝刘肇(zhào)的皇后邓绥临朝称制了。
结果现在,炟(dá)儿的这位窦氏也临朝称制了。
要知道,太后想临朝称制,得满足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皇帝年幼。
照店家这么说,他的孙儿刘肇与其太子都是幼时登基。
不过,即使年幼登基,还有着太后临朝称制,但肇儿最终也成为了一代明君。
至于曾孙……
尽管他不甚了解,但有着邓绥临朝称制,想来问题不大。
现在的刘庄,关心的是另一个问题。
因为新任皇帝年幼,所以需要太后临朝称制。
而从新任皇帝年幼,还可推导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那便是前任的皇帝寿命不长!
“其实吧,刘庄,不止窦氏……”
张泊刚想回应刘庄,关于前面窦氏临朝称制的问题。
但此时的刘庄,急切地打断了张泊的讲述。
“既然窦氏临朝称制,那就意味着新皇刘肇尚且年幼,如此说来,岂不是说明炟儿年纪轻轻就已离世?
而且,之后刘肇的皇后邓绥也临朝称制,这意味着我孙刘肇也是英年早逝?”
见刘庄仅凭只言片语便猜到了这一切,张泊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其中汉章帝刘炟享年三十三岁,汉和帝刘肇享年二十七岁。”
初听闻这个信息,嬴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幸灾乐祸的神情。
他看过史书,自然也知道这两位皇帝的寿命的。
所以,他没有一点意外。
而且,虽然他的寿命短看起来不长,但是,如果将他的寿命摆在汉朝二十六位皇帝中,那也是能够排在前列的存在。
仅次于刘邦,刘彻以及刘秀。
可一想到他稍逊于刘邦,刘彻以及刘秀一筹,嬴政立马不嘻嘻了。
“多……多少?炟儿仅活了三十三岁?肇儿也仅活了二十七岁?”
刘庄被张泊的回答惊到了。
尽管他先前做好了炟儿与肇儿早逝的准备,但是他可没预料到两人竟然如此年纪轻轻就离世。
他的父亲,光武帝刘秀,享年六十三岁。
寿命与太祖相当,仅次于孝武皇帝。
虽然他还不知晓自己的寿命,但是如今的他已经三十有五,而以他的感觉,再活十年应该问题不大。
结果,他的儿子炟儿与孙子肇儿,竟然都没有活过现在的自己。
刘庄这时不由得想起了前汉时期,两位寿命极短的皇帝。
例如……
刘庄微不可察地朝着刘盈的方向望了一眼。
例如孝惠皇帝刘盈,享年23岁。
又例如孝昭皇帝刘弗陵,享年21岁。
这两位离世的间隔时间很长。
但炟儿与肇儿,那可是连续两任皇帝英年早逝。
尽管有着被店家大肆夸奖的邓绥在,但刘庄的心中还是不免升起了隐隐的担忧。
“店家,你似乎刚刚还有话要说?”
见刘庄重提先前的话题,张泊回忆片刻,想起了他之前要和刘庄说的话。
“其实吧,后汉时期,不仅只有窦氏与邓绥临朝朝政,满打满算,你后汉临朝称制的人数足有六位,史称六后临朝。”
“什么?有六人临朝称制!”
很显然,与先前汉章帝刘炟与汉和帝刘肇早逝一事相比,六后临朝一事更令刘庄动容。
即便是刘庄,此刻也不免失态。
前汉时期,仅有两位太后临朝称制,就将大汉搞得灭亡。
结果,到了后汉,有六位太后临朝称制!
光是想想,刘庄便感到不寒而栗!
他深知,像邓绥那般的太后乃是少数,这是他从前汉历史上得出的经验教训。
所以,有着六位太后临朝称制的大汉,将来会如何,他都有些不敢往下想了。
沉默持续片刻,刘庄深吸一口气,将心中最为担心的一件事问了出来。
“店家,不知我后汉存续多久,一共有多少帝?”
“你们后汉存续时间为195年,共有十四帝。”
提及东汉的寿命,张泊也是很惋惜。
西汉时期,可以说连着七位明君,明君质量算是历朝历代第一。
直到汉元帝刘奭时期,西汉才正式在下坡路上一去不复返。
而到了东汉时期,前面四位也都是明君。
甚至在登基之初,作为傀儡的汉和帝刘肇,最终也完成了反杀,建立了名为“永元之隆”的盛世,将东汉推至巅峰。
按理来说,只要后续再出几位明君,东汉是能够与西汉差不多的。
但奈何造化弄人。
与其他朝代的灭亡,多与皇帝的昏庸不同。
东汉的灭亡,与皇帝的寿命有着莫大的关系。
自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刘庄,东汉的皇帝寿命就一直不高。
汉明帝刘庄,寿命年仅48岁。
而在这之后,汉章帝刘炟33岁,汉和帝刘肇27岁……
自此,东汉的皇帝就没有长寿的了。
例如东汉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在位八个月就离世了,死时年仅2岁。
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年仅三十二岁就离世了。
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刘保,也是三十岁就离世了。
……
年纪轻轻离世也就罢了,如果正常上位,执政到三十几岁,倒也还可以。
但是,这对东汉来说,就有点不现实。
因为前任皇帝早逝,所以下一任皇帝登基时,年纪普遍都不大。
像汉安帝刘祜,十三岁就即位了。
汉顺帝刘保,十一岁就即位了。
汉质帝刘缵,八岁就即位了。
这就使得东汉在后世有一个外号,东汉幼儿园。
而因为皇帝是年幼即位,所以与之相对的,太后便需要临朝称制。
但是,可不是每位太后都如同邓绥那般,对外戚给予打击的。
因为外戚,算是她们的娘家人。
因而,这些太后不仅不会打击,反而是会任用外戚。
这就使得外戚在朝中的权势无比庞大。
而外戚势大,也就意味着皇帝的权力变小。
对年幼的皇帝,这没有什么。
可对年长一些的皇帝而言,收回权力那是必须的。
不得不说,刘邦的血脉还真有点说法。
尽管有不少皇帝在即位之初,就如同提线木偶一般,但最终总能收回权力。
像汉和帝刘肇,从窦氏的手中收回了权力。
像汉桓帝刘志,从梁氏的手中收回了权力。
事实证明,经历了如此斗争的皇帝,都还干的不错。
但是……
短暂的寿命毫无疑问影响了他们的所作所为。
而且,这还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幼帝即位→太后临朝→外戚专权→皇帝联合宦官反扑→突然暴毙→又一位幼帝即位。
不过,即便如此,东汉都能存续195年之久。
从张泊口中获悉了后汉皇帝数量以及后汉存续时间的刘庄,默默地点了点头。
果然……
与他猜想的一样。
后汉出了大问题!
前汉仅有十二帝,但是存续时间,足足有210年!
而后汉有十四帝,但是存续时间仅有195年。
结合着先前店家与他说的话,刘庄的脑中,升起了一个大胆的猜想。
“店家,我后汉皇帝数量较之前汉多,但存续时间少的原因,是不是与皇帝的寿命有关。
如此这般,才会出现大量幼帝登基,太后临朝称制一事!”
见刘庄推测出原因,张泊也是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没错,先前提到的汉章帝与汉和帝就不多说了。
你们后汉的第五位皇帝,汉殇帝刘隆,在位年仅八个月就就离世了,享年2岁。
第六位皇帝汉安帝刘祜,年仅三十二岁就离世了。
还有……”
随着张泊的讲述,刘庄的眉头拧成一团。
虽然他的想法得到了验证,但是他可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后汉的皇帝的寿命,几乎都不超过四十岁,这在前汉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店家,为何我后汉皇帝会接连出现早逝一事。”
“这个嘛,说起来原因多种多样,史书上也没有关于此事的详细结论,不过嘛,后世有很多猜测。”
虽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是听到有猜测,刘庄还是提起了精神。
“有人猜测修建洛阳皇宫所使用的建造材料有问题。
因为不仅后汉的皇帝,就连皇后的寿命都要比前汉少一大截。”
“建造材料吗……”
刘庄微微颔首。
那他此行回去后,就要将北宫的扩建事宜暂时停下,转而拆除重建。
“还有人猜测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毕竟史书上出现最多的死因就是因病身亡。
像汉殇帝刘隆,汉冲帝刘炳年仅两三岁身死在汉朝其实并不算罕见。”
“嗯……”
刘庄还是认同地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
“店家,既然你这乃是后世,想来医术应该远超我后汉吧。”
“关于这一点,刘庄你大可放心,你如果想体验一番,我明日便可带你前往。”
“明日……”
刘庄摇了摇头。
现在既然知晓了其他朝代一事,那最近的他应该有的忙了。
“当然了,除了这些,历史书上记载,还有被权臣杀害的。”
“被权臣杀害?”
“没错,例如后汉的第十位皇帝,汉质帝刘缵。
他因为不满外戚梁冀专权,称其为‘“跋扈将军’而被梁冀毒杀。”
“被外戚毒杀……”
刘庄眉头紧锁,神色紧绷。
事实上,在店家先前说太后临朝称制一事时,他就已经猜到会这样。
太后称制,与之相伴的,必是外戚势大。
所以,当他初听到邓绥打击外戚时,他还是吃惊不小的。
因为身为太后,打击外戚,这都不能算是稀少,已经可以说罕见了。
至于除开邓绥以外的太后会怎么做……
前汉时期的一系列太后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一想到外戚做大,刘庄的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在前汉时期,外戚势力便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
除开孝武皇帝的卫家势力,没有给大汉造成恶劣影响外,像太祖皇后吕雉的吕家势力,孝文皇帝的窦家势力,孝元皇帝的王家势力,都对大汉造成了一系列恶劣的影响。
因此,自他即位后,便刻意打压所有外戚。
他的舅舅们,官职最高不过九卿。
即便他的阿姊馆陶公主,想要为儿子谋的一官半职,他也没有同意。
虽然大臣阎章能力出众,但考虑到他的妹妹乃是他的贵人,因此,他也没有任用阎章。
他这般严防死守,外加他的皇后是位明事理之人。
他有信心,在他死后,炟儿即位之初,是绝对没有外戚干政的。
等等……
他好像连炟儿那时期有外戚干政也保证不了。
炟儿的皇后,就是那位临朝称制的窦氏!
“店家,这么说来,这窦氏就是我后汉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是的。”
“那不知这窦氏临朝称制期间,做出了那些事情?”
“她在位期间,大肆封赏自家人,让窦家人身居亲信显要之位。
他有一位兄长,名为窦宪,其完成了冠军侯一般‘封狼居胥,饮马瀚海’一般的成就……”
不过,张泊话音未落,刘彻的声音便从一旁传来。
“店家,可别将这窦宪与去病相提并论了,他给去病提鞋都不配。”
刘庄对此也深以为是的点了点头。
如果是一般情况,听到有人复刻冠军侯霍去病的功绩,他肯定会很开心。
但是现在,他与店家谈论的,那可是窦家的所作所为!
“因为窦宪自认为平定匈奴,他有大功,因此愈发嚣张跋扈,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
而当时的朝堂之上,大部分已被窦氏所掌控。”
听着张泊的讲述,刘庄的眉头不由皱起。
这听起来,这窦氏似乎已经成为了像当初吕家一般的庞然大物。
“后来,窦家甚至打算更进一步,准备密谋杀掉汉和帝刘肇。
但是这个消息被汉和帝刘肇提前知晓了,于是他发动手中仅存的力量,反杀了窦氏。”
虽然店家说得简单至极,但是刘庄深知,反杀一事绝对不简单。
就如同当初诸吕之乱时那般。
不过,他也不准备详细询问店家此事。
等他从店家这获取了有关他后汉的史书,再在史书上了解此事的详细信息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