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秦念恩在朝堂辅佐太子渐入佳境,大盛朝内部看似风平浪静,实则边疆之地正悄然酝酿着一场危机。大盛朝北方的游牧部落,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其首领铁木真野心勃勃,妄图扩张领土,对大盛朝的边疆地区虎视眈眈。
铁木真先是派遣小股部队在大盛朝边境骚扰,抢夺百姓财物,杀害无辜边民。边疆守将多次击退这些骚扰,但并未引起朝廷足够重视,只当是游牧部落的寻常劫掠行为。然而,铁木真此举实则是在试探大盛朝的边防实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后,铁木真认为时机己到,遂集结了十万精锐骑兵,突然对大盛朝边疆重镇云州发动大规模进攻。云州守将毫无防备,仓促应战,虽拼死抵抗,但因兵力悬殊,云州很快陷入危机,连连向朝廷求援。
消息传至长安,朝堂震动。皇帝紧急召集大臣商议对策,众人意见不一。有人主张求和,认为大盛朝多年未经历大规模战争,若贸然出兵,恐损国力;而以秦宇为首的一批将领则坚决主战,认为大盛朝不可示弱,否则边疆百姓将永无宁日,且若不及时击退敌军,敌军定会得寸进尺。
秦念恩深知边疆战事紧急,也在朝堂上慷慨陈词,力主出兵。他向皇帝进言:“陛下,边疆乃我朝门户,云州若失,敌军必将长驱首入,后果不堪设想。我愿随父亲一同出征,保家卫国,击退敌军。”皇帝看着秦念恩坚定的眼神,又想到秦家满门忠烈,最终采纳了主战派的建议,任命秦宇为帅,秦念恩为先锋,率领二十万大军奔赴边疆。
秦宇和秦念恩领命后,迅速点齐兵马,日夜兼程赶往云州。一路上,秦宇向秦念恩传授着自己多年的作战经验,教导他如何根据不同地形和敌军特点制定战术。秦念恩虚心学习,心中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既充满期待,又深感责任重大。
当大军抵达云州时,云州城己被敌军围困多日,城中粮草告急,百姓人心惶惶。秦宇和秦念恩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指挥大军对围城的敌军发起攻击。秦念恩一马当先,冲入敌阵,他挥舞长枪,如蛟龙出海,所到之处敌军纷纷落马。在秦念恩的鼓舞下,大盛朝的将士们士气大振,奋勇杀敌。
铁木真见大盛朝援军赶到,却并未慌乱。他深知秦宇父子威名,但自恃兵力强盛,且占据先机,遂指挥军队与大盛朝军队展开激烈交锋。一时间,云州城外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双方激战数日,互有伤亡,陷入僵持状态。秦宇深知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与秦念恩商议,决定兵分两路。秦宇亲自率领一支奇兵,绕道敌军后方,袭击敌军粮草大营,而秦念恩则继续在正面与敌军周旋,吸引敌军主力。
然而,铁木真也非等闲之辈,他察觉到了大盛朝军队的意图,在粮草大营周围设下重重埋伏,就等秦宇上钩。当秦宇率领奇兵接近敌军粮草大营时,突然伏兵西起,将他们团团围住。秦宇陷入了绝境,而此时秦念恩在正面战场也面临着铁木真的疯狂反扑,形势对大盛朝军队极为不利,一场更大的危机正笼罩着秦宇父子和他们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