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你是女子,力气又不一般,更能够贴身照顾主子,特别是灯会那种人多热闹的场合。”
彩玉说着,低头看看自己的身板:“就我们这样的,周围人多一挤就不知道要被挤到哪里去了,往年都是二少爷带着大小姐到处跑,其他人在后面追着。”
任青苗想想也是,过了年大小姐就七岁了,是大姑娘了,男女大防守起来,贴身照顾的只能是丫鬟,那她确实最适合跟着大小姐一起出门。
“彩玉姐姐,县城我没有逛过,就上次跟着大小姐去庄子上的时候看过几眼,你之前可曾跟着大小姐出去看过灯会?”
任青苗饶有兴趣的问道,出门对于她来说十分有吸引力,外面的一切她都想知道了解。
“去过的,不过也不是每年都能陪着去,今年听红玉姐姐的意思就是去不了了。”彩玉说这话的时候还有些失落,但是今年情况特殊,确实需要青苗照顾大小姐,她不是不懂轻重的性子。
“每年的灯会都是县城最热闹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挂灯笼,出门的时候沿途处处明亮,恍若白昼,等到了那灯会上,更是人声鼎沸,杂耍的,猜灯谜的,卖小物件的,还有各种吃食摊子,反正就是好玩的很。”
彩玉回想着往些年跟着小姐出门的场景,不自觉的脸上挂出怀念的神色。
任青苗也听得满眼憧憬,彩玉嘴里的东西,她好多都没有见过,心里对这次的外出更加期待。
正院。
“爹娘,女儿来给你们拜年了。”赵时瑾雀跃的声音在外间响起。
“这孩子,起得还挺早。”崔氏笑着觑了一眼身旁的丈夫。
赵二老爷正在被下人伺候着穿衣,和妻子对视一眼:“那是瑾儿孝顺,想第一个给我们拜年。”
“那是她惦记你这当爹的荷包。”崔氏说着捂嘴笑了起来。
自己的女儿什么样,崔氏太知道了,不过女孩子也就这几年松快日子,年纪愈长,要守的规矩就越多,等到嫁人之后日子就更不轻松,趁着现在孩子不大,崔氏难免就放纵几分。
“夫人,这你就放心吧,我早早就准备好了。”赵二老爷一手抚须,一手叉腰,那得意的样子崔氏都没眼看。
“夫人,你慢慢梳妆,我先出去见瑾儿了。”赵二老爷伸手整理一下衣冠,跟崔氏道了一句就绕过屏风出去了。
“老爷对孩子们还是疼爱的。”窦妈妈看着老爷离去的背影笑道。
“要不是如此,我也不会这么委曲求全。”崔氏能看出来丈夫对所有孩子的看重,所以她从不会在这些庶出子女身上伸手,只要平平安安生下来她就会按照规矩一并看待养大。
有些人只要不把心思动到自己和孩子们身上,崔氏都不会大动干戈。
“夫人,差不多了,您看今日的装扮可还有需要改动的吗?”
崔氏看着铜镜里面风姿绰绰的娇人,满头朱钗都压不住的丽色,扯起唇角一笑。
“就这般吧,扶我起来去看看那对父女,不知道又要怎么闹腾。”
嘴上虽这样说着,但是眼里的笑确是遮掩不住。
一家三口用过早膳,两位姨娘带着儿女也过来正房请安了,柳姨娘从坐到椅子上,眼睛时不时就要朝赵二老爷身上瞄。
每到这个时候,柳氏就会嫉妒崔氏,重要的日子老爷总会陪着夫人,心爱的人不能在自己身边,她只能独守空房,伤心失落。
赵二老爷感受到了爱妾幽怨的目光,但是只能当做不知道,他十分清楚什么场合应该怎么做事。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拜年的时候了。
两个哥哥不在家,赵时瑾就是孩子里面最大的,走到堂中跪到己经准备好的蒲团上给父母磕头,接着一连串吉祥话脱口而出。
“好好好,跟着张夫子果然学的不错,瑾儿长进了。”
赵二老爷满意的抚抚胡须。
丫鬟把老爷夫人准备好的压岁钱送上,赵时瑾笑呵呵的伸手接过来,又拜谢了父母才回身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接下来就是赵时月,本来都是往年一样的流程。
谁想赵时月在接过压岁钱后,春桃端着一个托盘走上前。
“父亲,母亲,这是时月亲手绣的荷包。”
看着面前递过来的精巧荷包,崔氏眼里厉色一闪而逝,面上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模样:“月丫头用心了,父亲和母亲收下了。”
赵二老爷满脸慈爱的看着小女儿:“我这也是收到女儿亲手做的荷包了,回头爹就带上。”
赵时月红着脸道:“爹爹喜欢的话,以后月儿经常给您做。”
“好好好。”
崔氏看着一旁父女两个你来我往,余光扫到柳姨娘,对方低着头,不过不用想,崔氏都知道对方肯定是在得意。
赵时瑾坐在位置上,面色发红,有些坐立难安,之前她们年纪小,过年的时候都是只管收压岁钱和礼物,给长辈就是磕头说些贺喜的话,没有给长辈送东西的旧例,二妹今日突然这么一出,弄得她有些手足无措。
特别是她还不擅长女红,刚刚赵时瑾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二妹比自己的手艺强多了。
屋子里除了那一对父女,其他人明显都静了下来,钱姨娘感觉到气氛不对,只拉着小儿子的手紧了紧。
等拜完年,赵二老爷就带着赵时书去家里的祠堂祭祖。
崔氏看着一旁还兀自沉浸在父亲夸奖当中的赵时月,首接略过,对着柳氏说道:“柳姨娘这些日子费心了。”
柳氏柔弱的开口道:“夫人哪里的话,应该是您费心了才是。”
“是吗?我看你如今把二小姐教养的很是出色,时月小小年纪女红己经很拿得出手,时瑾这个做姐姐的这方面就要差的多矣。”
崔氏说话依旧慢条斯理,对于刚刚发生的事情,她太清楚柳氏打得是什么主意。
柳氏佯装无辜道:“哎,就是孩子的一片孝心,这段时间二小姐也不用去清风院学习,空闲下来的时间就想着做些女红给夫人老爷。”
“既如此,那时月以后就抽时间多学学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