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成团宠,带着便宜爹娘逆天命

第21章 疫病再临,从容应对

加入书架
书名:
穿书成团宠,带着便宜爹娘逆天命
作者:
归南君知
本章字数:
2724
更新时间:
2025-07-07

开春后,天气忽冷忽热,城里又开始流传起疫病的消息。有了上次的经验,苏家人早有准备,柳氏每日用艾草熏屋子,苏文渊在衙门推行“勤洗手、喝热水”的规矩,苏瑾也在军营里反复强调卫生事宜。

可这次的疫病比上次更凶,短短几日,城里就有十几户人家病倒,连药铺的药材都供不应求。

“阿星,你看这方子行不行?”苏文渊拿着大夫开的药方,眉头紧锁,“药材太贵,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

苏星接过药方,上面多是些名贵药材。她想起现代的“预防胜于治疗”,又翻看萧景琰送的医书,眼睛一亮:“爹爹,咱们可以做‘防疫汤’呀!用金银花、薄荷、甘草这些便宜的草药,熬成汤让大家喝,能预防疫病。”

这些草药是苏家后院种过的,好养活,价格也低,寻常百姓都买得起。

苏文渊觉得可行,立刻让人去药铺和自家后院收集药材,在县衙门口支起大锅,熬起了防疫汤,免费分给百姓。

“这汤真能防疫病?”有百姓半信半疑。

“苏大人还能骗咱们?上次疫病,听苏大人话的人家都没事!”有人喝了一碗,咂咂嘴,“还挺好喝,清清凉凉的。”

渐渐地,来喝防疫汤的人越来越多,连邻县的人都听说了,特意跑来领汤。苏星还教大家用艾草煮水擦身子,说能“驱邪避秽”,其实是利用艾草的抑菌作用。

可光靠预防还不够,己经病倒的人怎么办?苏星想起现代的“隔离”概念,找到县令:“大人,能不能找个空院子,把病人集中起来照顾?这样能避免交叉感染,也方便大夫诊治。”

县令有些犹豫:“把病人集中起来,会不会引起恐慌?”

“不会的。”苏星笃定地说,“咱们告诉大家,这是为了更好地治病,派专人送药送食,不让病人乱跑,疫病才好得快。”

苏文渊也帮腔:“阿星说得对,集中隔离是个好法子,我愿意带头去照顾病人。”

县令被说动了,当即找了个废弃的宅院做“隔离院”,苏文渊带着几个懂医术的郎中住了进去,苏星则和柳氏、苏清沅一起,组织妇人们缝制口罩——用棉布缝成三层,里面夹上艾草,既能过滤空气,又能提神。

“戴这个口罩去照顾病人,能少吸入些‘浊气’。”苏星给大家演示怎么戴,“用完了用开水烫烫,还能再用。”

这些法子虽简单,却效果显著。集中隔离后,疫病蔓延的速度慢了下来;喝防疫汤、戴口罩的人,很少有人病倒。连城里最有名的老大夫都感叹:“苏姑娘这法子,比名贵药材还管用!”

半个月后,疫病渐渐平息,百姓们纷纷来苏家道谢,送来了自家种的蔬菜、织的布匹,把苏府的门槛都快踏平了。

“阿星,这次多亏了你。”苏文渊看着院子里堆积的谢礼,感慨道,“你救了一城的人啊。”

苏星挠挠头:“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再说,我只是把知道的法子说出来而己。”

她心里清楚,这些来自现代的防疫知识,在这个时代或许就是救命的稻草。而能靠着这些知识守护更多人,让她觉得穿越而来的意义,又重了几分。

几日后,萧景琰从京城派人送来一封信,信里说:“听闻苏姑娘防疫有功,百姓称颂,本王甚是欣慰。特送些药材,望能帮上忙。另,陛下己得知此事,赞苏大人治县有方,不日或将有嘉奖。”

苏家人看着信,都笑了起来。柳氏摸着苏星的头:“咱们阿星,真是走到哪儿都带着福气。”

苏星看着窗外初开的桃花,心里暖洋洋的。疫病虽险,但只要沉着应对,用对方法,就没有跨不过的坎。而经此一事,苏家在百姓心中的分量更重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比任何嘉奖都珍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