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平息后不久,京城的嘉奖令就送到了苏家。
传旨的太监高声宣读圣旨,大意是嘉奖苏文渊治疫有功,升任知府,还赏赐了不少金银绸缎;苏瑾因在军营推行防疫之法有功,擢升为校尉;连苏星也得了一句“聪慧机敏,惠及乡邻”的称赞,赏赐了一块御制的玉佩。
苏家人跪着接了旨,送走太监后,院子里一片欢腾。
“老爷升知府了!”柳氏激动得抹眼泪,“以后咱们就是府城的人了!”
苏瑾也咧着嘴笑:“校尉虽不算大官,却也是凭本事挣来的,爹娘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我了!”
苏文渊捧着圣旨,神色却有些复杂。他看向苏星,轻声道:“阿星,这一切,都多亏了你。”
苏星摇摇头,把那块御赐玉佩递给柳氏:“是爹爹和哥哥做得好,我只是帮了点小忙。再说,咱们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好。”
迁居府城的事很快提上日程。苏清沅和温公子特意赶回来帮忙,温公子还说:“岳父升任知府,我也辞了原来的差事,打算在府城开家书局,既能糊口,也能常来陪清沅看你们。”
苏星听了,笑着说:“姐夫开书局,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把那些防疫的法子、种梯田的技巧、做手艺的图样,都印成书,卖给百姓,这样大家就能照着学了。”
温公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既传播了知识,又能赚钱,一举两得!”
搬家那日,乡亲们都来送行,有人提着鸡蛋,有人抱着蔬菜,依依不舍地说:“苏大人,阿星姑娘,你们可别忘了回来看看我们!”
苏文渊拱手道:“乡亲们放心,我永远记得这里的梯田,记得大家的情谊。”
苏星坐在马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庄,心里有些不舍,却也充满期待。府城更大,机会更多,但也意味着更多挑战。
到了府城的新宅,比苏家原来的院子大了不少,还有个小花园。柳氏忙着收拾,苏文渊去衙门熟悉事务,苏瑾则去新的军营报到。苏星则在花园里转悠,看着空荡荡的土地,心里又有了新主意。
“娘,咱们在花园里种些草药和蔬菜吧?”她拉着柳氏的手,“既好看,又能用,还能想起以前的日子。”
柳氏笑着点头:“好,听你的。”
没过几日,苏清沅和温公子的书局也开张了,取名“知新堂”,第一本印的就是《防疫便民方》,里面收录了苏星提出的防疫法子,还有她画的示意图,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阿星,你看,这是今日的账本。”苏清沅拿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光这一本书,就赚够了书局一个月的开销!”
苏星看着账本,心里却在想别的。府城虽好,却也藏着更多纷争,她得继续努力,才能让家人一首安稳下去。
这日,苏文渊从衙门回来,带来一个消息:“陛下派了钦差来巡查,据说还要见见在疫病中立功的人。”
柳氏有些紧张:“钦差?要不要准备些礼物?”
“不用。”苏文渊摇头,“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人查。再说,钦差是萧景琰王爷,他不是外人。”
苏星心里一动,萧景琰来了?
她知道,这位小王爷的到来,或许会带来新的机遇,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但她不怕,因为她和家人己经有了足够的底气——这份底气,来自于彼此的扶持,来自于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安稳,更来自于那颗从未改变的、守护家人的初心。
夕阳下,新宅的花园里,苏星种下的第一株金银花发了芽,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像在预示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而属于苏家的故事,也将在这片新的土地上,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