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之门

第9章 大厦将倾

加入书架
书名:
寰宇之门
作者:
蒸汽铆钉
本章字数:
6602
更新时间:
2025-07-06

此刻,所有分析结果汇总在中央大屏上。

死寂

来自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RS)的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让-皮埃尔·勒克莱尔教授,脸色灰败。

他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凌乱。

他声音干涩,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每一个字都像从牙缝里挤出来: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我们可能正在目睹物理学大厦基石的崩塌。”

他指向最关键的数据列——原子质量:

“标准样”中的碳原子核质量:符合标准模型,精确吻合己知值。

“本次样-外围”中的碳原子核质量:

略低于标准值,偏差微小但在统计学和仪器精度上极其显著(远超误差范围)。

“本次样-核心”中的碳原子核质量:显著低于标准值!偏差值比“外围样”更大!

“不仅仅是碳!”一位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核物理专家声音发颤地补充:

“所有元素……氧、硅、铁、铝……构成月壤岩石的所有基本元素的原子核质量,都表现出了这种系统性、梯度式的减轻!

距离那个‘门’越近,减轻的幅度越大!”

一位俄罗斯科学院的资深院士,尤里·彼得罗夫,他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崩溃的沙哑:

“我们重复了测量,动用了你们提供的、我们自己的、最极端精度的设备。

结果一致!这不是测量误差!不是污染!

这是……物质本身的属性在改变!构成宇宙的基本‘砖块’——质子、中子、电子的数量没有变!

但它们的组合……它们的‘重量’……在减轻!

这违背了能量守恒!违背了质能等价!这……”他猛地挥了一下手,似乎想抓住什么支撑,“这超出了‘物质’的范畴!甚至可能……超出了我们宇宙的法则范畴!”

英国剑桥大学的宇宙学教授,伊芙琳·肖特,脸色苍白,她扶了扶眼镜,试图用最冷静的学术语言描述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

“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原子核的质量不再是常数,而是随空间位置(与‘门’的距离)变化?

那么,在‘门’附近,甚至‘门’的内部……支撑我们现有物理学的所有基本常数——精细结构常数、引力常数、光速……

它们是否也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是连续的场效应?还是离散的跃迁?这指向一种……规则层面、法则层面的扭曲或覆盖!”

一个可怕的猜想在众人压抑的沉默中滋生、蔓延,虽然无人敢大声说出,但眼神的交流己说明一切:

那个冰冷的“三角门框”,它连接的或许不是另一个地点,而是另一个……宇宙?

一个物理法则与我们的宇宙迥然不同的地方?

在那个宇宙中,或许存在着零质量甚至负质量的物质?

而“门”的存在,就像两个不同压强空间之间的破口,正在导致我们宇宙的“质量”向那个宇宙“泄漏”?

或者,是那个宇宙的法则正在“侵蚀”我们宇宙的边缘?

实验室内的灯光似乎都暗淡了几分,超级计算机的嗡鸣此刻听起来像末日的低语。

来自不同国家、代表着人类智慧巅峰的科学家们,脸上写满了同一种情绪:

一种世界观被彻底粉碎后的茫然与深不见底的恐惧。

物理学的基石正在他们眼前崩解,而崩解的源头,就静静地躺在月球背面那个幽深的撞击坑里。

人类认知宇宙的宏伟殿堂,正因这扇“门”的开启,而发出令人心悸的断裂声。

-----------------

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陆军的光辉历程自此开启。

1949年4月23日,长江之畔的白马庙,人民海军在渡江战役的硝烟中扬帆起航。

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翱翔于新生共和国的蓝天之上。

2015年12月31日,火箭军作为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坚强盾牌,正式成立。

2024年4月19日,战略支援部队在信息时代浪潮中应运而生,编织无形的力量之网。

距南昌城头的枪声一个世纪后

2027年8月1日,京城。在陆军成立一百周年的庄严时刻,一个全新的臂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中国人民解放军太空军正式成立。

肃穆的礼堂内,五星红旗与太空军军旗高悬。身着新式军礼服的官兵们目光如炬,肩扛着守护国家太空利益、拓展人类生存边疆的重任。这一刻,是百年荣光的传承,更是向星辰大海进发的号角。

陆军百年的根基,支撑起这支年轻的军种刺破苍穹的雄心。

此时,距离“嫦娥九号/十号”从布鲁诺撞击坑带回那颠覆认知的月壤样本,己过去3个月。

距离中国最高层因“门”的发现而进行国家战略与航天计划的全面调整,己过去6个月。

距离“天问二号”探测器在小行星2016HO3上捕捉到那诡异的同步热源信号,己过去整整14个月。

-----------------

华盛顿特区,白宫椭圆办公室。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

马克·米利将军、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罕见地齐聚一堂,对面是眉头紧锁的总统。

桌面中央,一份封面印着最高密级标识的报告异常醒目。

“总统先生,”马克·米利将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手指重重敲在报告上,“这不是科幻电影剧本。

中国人发现的月球‘门’结构,其周边物质展现出的物理特性异常——原子核质量系统性减轻——正在动摇我们理解宇宙的根基。

这绝非单一国家的挑战,而是悬在全人类头顶的、文明层级的未知威胁。它可能连接着……我们无法想象的领域。”

他将报告推向总统,“共享的有限数据己由NASA顶尖团队独立验证,真实性毋庸置疑。

我们请求您签署这份《深空保密协议》,确保信息控制在最小、最核心范围。

阿尔忒弥斯计划,必须倾尽全力加速!”

尽管总统以其特立独行著称,且处于最后一个任期,但报告中的冰冷数据和将军们空前的严肃态度,压倒了一切。

他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没有人比我更懂月球”,随后拿起笔,在协议上签下了名字。

国家机器的齿轮,开始为应对这场宇宙级变局而疯狂转动。

SpaceX的星舰Block 5型在突破性复用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了令人咋舌的复飞周期,。

地月转移轨道(LTO)运力突破40吨大关,成为阿尔忒弥斯计划加速的核心引擎。

国会两党罕见地搁置争议,火速通过《深空保密法案》,授权NASA与太空军共享名为“黑星”的高度机密预算池,资源向月球倾泻。

面对技术与资金的双重压力,俄罗斯与欧洲主要航天国家(法、德、意)在重重困难下达成有限合作框。

集中力量共同开发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试图追赶中美步伐,确保在月球角逐中不至完全出局。

-----------------

科幻设定、科幻设定!

原子核质量与电子轨道半径的关系:

在量子力学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与约化质量有关。

约化质量μ定义为:μ=(m?* m?)/(m?+ m?),其中 m?是电子质量,m?是原子核质量。

由于 m?>> m?,通常μ≈ m?。但如果原子核质量 m?显著变小,那么约化质量μ会明显小于 m?。

根据玻尔模型,电子轨道半径 r与约化质量μ成正比:r∝μ。

这里的电子轨道半径大小,就是原子体积的大小。

因此,原子核质量变轻→约化质量变小→电子轨道半径变小→原子尺寸变小。

然后原子尺寸变小,会对材料结构和键合有影响。

原子核变轻→原子尺寸变小→平衡键长变小→键能降低。

微观化学键抵抗形变和断裂能力,会影响材料的宏观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硬度、弹性模量。

这里原子质量的系统性减少,是科幻设定,不会涉及到太多宏观层面。

除非作者把宇宙法则重推一遍!

宏观的坑,后面会填。

-----------------

核质量与振动的关系

原子核质量也影响原子在晶格中的振动频率,质量变轻的原子振动频率会变高。

更高的振动频率意味着在相同温度下,原子具有更高的平均动能,这可能使材料在较低温度下就更容易发生热激活过程。

这里解释一下核聚变

核聚变本质是高温高压使轻原子核克服库仑势垒,发生核融合并释放能量,反应速率由萨哈方程与玻尔兹曼分布决定。

原子平均动能升高意味着粒子热运动速度增大,粒子更易突破库仑势垒。

可使核聚变在更低压力下实现,甚至在常温常压下引发“冷聚变”。

当然了,动能翻倍也会增加对磁场强度的要求,现有磁约束肯定是顶不住的。

后面会单开一期,讲一下本书中科幻设定,以及对现实的妥协。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