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第93章 宗师驾到,教育春天

加入书架
书名:
官场逆袭:临时工的仕途高升之路
作者:
寂灭流
本章字数:
2992
更新时间:
2025-07-06

陈谦与国学宗师赵国文“清风茶楼一番论道,相逢恨晚结为知己”的佳话,通过苏青妍等媒体人的生花妙笔,迅速地传遍了整个江南省的教育界和文化圈。

那篇由苏青妍亲自撰写的,名为《一个副县长和一个老教授的“教育梦”》的深度人物专访,更是在网络上引起了现象级的刷屏和讨论。

陈谦那充满了理想主义光辉和家国情怀的形象被彻底地树立了起来。

而那位在背后恶意造谣的云州市王副市长则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他不仅没能抹黑陈谦,反而因为其卑劣的手段和阴暗的用心而遭到了省市两级领导的严厉批评,其政治声望一落千丈。

这件事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巨大的。

赵国文在教育界的地位堪比泰山北斗。

当他都公开宣布要加盟岚县、支持陈谦的教育改革时,那些之前还在犹豫观望的其他特级教师们心中的那点疑虑也烟消云散了。

他们开始相信,岚县那个地方或许真的在发生着一场与众不同的、真正的教育革命。

而那个年轻的陈书记也确实是一个值得追随和信赖的理想主义者。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好消息接踵而至。

那个曾经拒绝了他们的数学奥赛金牌教练张远山主动打来了电话,表示愿意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来岚县为“青蓝计划”的年轻教师们进行免费的集训。

那个清华附中的英语特级教师林慧也发来了邮件,她不仅接受了岚县的邀请,甚至还说服了她两位同样是特级教师的同事,一同前来组建“岚县一中,国际课程实验班”。

一时间,岚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竟然成了全国教育界一个众星云集的“人才高地”。

无数怀揣着教育理想的名师和优秀毕业生,都将能够去岚县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之中,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

岚县的教育,真正的春天来了。

而陈谦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成功冲昏头脑。

他反而变得更加的冷静和务实。

他知道,名师来了只是第一步。

如何将这些顶级的教育资源进行最科学的配置和最大化的利用,如何建立起一套能够让“名师效应”持续地发酵并真正地惠及到每一个普通孩子的长效机制,这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他立刻投入到了第二阶段的改革之中。

他在赵国文、张远山等一众教育大家的指导下,对整个岚县的教育体系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般的系统性重塑。

第一,他在全县推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

他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分成了不同的“实验班”、“重点班”和“特色班”。

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进度,真正地做到了因材施教。

让学习好的孩子可以吃得饱、跑得快。

让学习暂时落后的孩子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重拾学习的信心。

第二,他建立了全县统一的“教研云平台”。

他利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将所有名师的优质课程都录制成高清视频上传到云平台之上。

让那些最偏远山村里的孩子也能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与县城里的孩子同步享受到国宝级大师的亲自授课。

这在技术上真正地抹平了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

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步,他开始推行“教师绩效与学生增量相挂钩”的全新考核模式。

什么意思?

就是评价一个老师教得好不好,不再单纯地看他教出了多少个高分学生,而是更看重他所教的班级其学生的整体成绩在一个学期内其平均分的“增长幅度”有多大。

这个考核模式彻底地改变了过去那种所有老师都只愿意去教“尖子班”的功利局面。

它鼓励所有的老师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那些基础更薄弱、但进步空间更大的普通学生身上。

因为它让每一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变得有价值,都能为老师带来最首接的回报。

这一系列的组合拳打下来,整个岚县的教育生态被彻底地激活了。

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健康、良性的竞争氛围在所有的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