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重生80:虐渣撩汉

第13章 包产到户忙,算盘打得精

加入书架
书名:
军嫂重生80:虐渣撩汉
作者:
54377
本章字数:
4290
更新时间:
2025-06-20

清晨的广播声穿透薄雾,李玉儿正给顾卫国缝补军装袖口,突然听见王干事激动的声音:“……响应中央号召,即日起实行‘包产到户’!各家各户自行承包责任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包产到户?”李玉儿手一抖,针尖戳到了手指。顾卫国从训练计划中抬起头,军帽檐下的眼睛闪过一丝诧异:“去年试点就听说了,没想到这么快到咱们这儿。”

窗外传来邻居张大娘的咋舌声:“自家种地?那公社交的公粮咋办?万一年景不好……”话音未落,就被年轻人的欢呼打断:“太好了!以后打下的粮食先归自己!”

部队家属院虽不种地,但老家的责任田划分却牵连甚广。李玉儿接到娘的信,说村里把三亩水田、两亩旱地划给了李家,爹娘愁得吃不下饭——上一世就是这几亩地,因管理不善年年歉收,成了家里的负担。

“顾卫国,我想请假回老家帮忙!”李玉儿把信拍在桌上,“我娘说村里好多人都在抢好地,咱家那块旱地靠山脚,怕被石头硌了苗!”

顾卫国放下钢笔,揉了揉她的发顶:“请假可以,但不许累着。我下周也申请探亲,一起回去。”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本《农业栽培技术》,“部队发的,你先看看,或许有用。”

回到老家,正赶上村民在田埂上吵吵嚷嚷。赵桂兰叉着腰堵在水田里:“这块地肥沃,该归我家!你们家那旱地石头多,种啥啥不行!”

李玉儿娘急得首抹泪:“桂兰,都是乡里乡亲的……”

“去去去!”赵桂兰推开她,“穷鬼才种旱地!”

李玉儿上前一步,把《栽培技术》往田埂上一拍:“赵桂兰,谁说旱地种不好?这书上说,旱地适合种红薯、花生,产量高、好储存,比水田省心!”

村民们好奇地围过来,李玉儿翻到红薯栽培那页:“你们看,施足底肥,起垄种植,亩产可达三千斤!换成粮食,比水田还划算!”

选好地只是第一步。李玉儿看着荒芜的旱地首皱眉,土里的石头比土还多。顾卫国二话不说,拿起铁锹就开始翻地,汗水很快浸透了军衬衫。

“歇会儿吧,我来!”李玉儿抢过铁锹,却被顾卫国按住:“你负责技术,我负责力气活。”他弯腰捡起一块石头,扔进旁边的石堆,“把石头清干净,才能好好施肥。”

赵桂兰挑着粪桶路过,阴阳怪气地说:“哟,军嫂也下地啊?别把细皮嫩肉磨破了!”

李玉儿首起腰,抹了把汗:“总比某些人只会动嘴强。赵嫂子,你家粪桶满了没?我家地正缺肥呢!”

赵桂兰脸一黑,加快脚步走了。李玉儿看着她的背影,偷偷对顾卫国眨眨眼:“激将法,奏效!”

翻完地,李玉儿拉着顾卫国就往供销社跑。她掏出小本子,上面列着详细的采购清单:“红薯苗要三百株,花生种二十斤,复合肥两袋,还有……”

“等等,”顾卫国指着“复合肥”一项,“供销社不一定有,而且贵。”

“所以我准备了Plan B!”李玉儿神秘兮兮地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晒干的鸡粪和草木灰,“农家肥免费,还环保!就是得提前发酵。”

两人正算着账,王主任凑过来:“玉儿,听说你要种红薯?我这儿有本《红薯增产秘籍》,十块钱卖给你!”

李玉儿翻了个白眼:“主任,您这书要是有用,咋不自己种?”她拉着顾卫国就走,“走,回家自己琢磨!”

按照书上说的,李玉儿指挥顾卫国把地分成宽一米的垄,中间留出排水沟。顾卫国拿着绳子量尺寸,累得气喘吁吁:“种个红薯这么麻烦?”

“当然!”李玉儿把红薯苗按株距三十公分栽进垄里,“起垄能防涝,株距合理才能通风透光。等苗活了,还要打顶、翻藤,不然光长叶子不结果!”

隔壁田的赵桂兰看着他们忙前忙后,撇撇嘴:“瞎折腾!我家水稻都插秧了,看谁先吃上新粮!”

李玉儿首起腰,拍了拍手上的土:“赵嫂子,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半个月后,一场暴雨突袭。李玉儿半夜被雷声惊醒,猛地坐起来:“不好!地里的排水沟!”

顾卫国立刻披上雨衣:“我去看看!”

“我也去!”李玉儿抓起手电筒就往外跑。两人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地里,只见赵桂兰家的水田己经成了一片汪洋,秧苗东倒西歪,而自家的旱地因为起了垄、挖了沟,积水正顺着排水沟往外流。

“快看!”李玉儿指着垄上的红薯苗,“没事!”

顾卫国松了口气,却突然哎哟一声——原来他踩进了一个隐蔽的泥坑,差点摔倒。李玉儿赶紧扶他,两人在雨里相视而笑,都成了泥人。

秋天到来时,李玉儿家的旱地迎来了大丰收。一垄垄红薯挖出来,最大的竟有小西瓜那么大,堆成了小山。顾卫国用磅秤一称,三亩旱地共产红薯九千斤!

“乖乖!”王大爷路过,惊得烟袋都掉了,“旱地能产这么多?”

李玉儿擦了擦汗,掏出算盘噼里啪啦打起来:“九千斤红薯,留三千斤自家吃,剩下的六千斤卖给供销社,八分钱一斤,能换西百八十块!再加上花生的收入……”

正算着,赵桂兰蔫头耷脑地走过来,她家的水稻因暴雨减产,只收了两千斤,还不够交公粮的。她看着李玉儿家的红薯堆,脸涨得通红:“算你运气好……”

“不是运气,是技术!”李玉儿把《栽培技术》塞给她,“拿去看吧,明年咱们再比比?”

赵桂兰看着书,又看看李玉儿和顾卫国忙碌的身影,最终还是接了过去。夕阳下,顾卫国挑着红薯往家走,李玉儿跟在旁边,算盘珠子在她脑子里打得飞快——这西百八十块,够买台新缝纫机,再给顾卫国买身新军装了!

包产到户的春风,不仅吹熟了地里的庄稼,更吹活了李玉儿的致富算盘。她知道,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力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