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暗流汹涌,许都之内,亦因那《铜雀台赋》而掀起的波澜渐趋平息,转而投入更为实际的军务筹备之中。
曹操既己决意南征,水军的建设便成了重中之重。
这日,丞相府后园,一池碧水映着秋日高爽的天空。
陆辞裹着玄色大氅立于水榭之中,手中拿着几卷图纸,正与被曹操请来参详军务的贾诩低声细语。
“文和先生,”陆辞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辞观北方士卒不习水战,若将战船以铁索相连,固然可减少颠簸,使如履平地。然则,凡事有利则有弊,一旦遭遇火攻,船只密集,铁索相连之下,恐难以疏散,一船失火,则百船皆焚,旦夕间樯橹灰飞烟灭。”
贾诩捻着短须,深邃的目光落在陆辞苍白却异常明亮的凤目上,缓缓点头:“伯言所虑极是。昔日袁本初官渡之败,粮草辎重亦是密集屯放,为我军所趁。水战火攻,更是防不胜防。”
陆辞轻咳一声,继续道:“故辞斗胆献策,若行铁索连环之法,务必于舰船之间,每隔三丈,特设一独立防火舱室。此舱室以厚木湿毡包裹,内储大量沙土、水缸,一旦邻船起火,便可迅速断开铁索,并以此舱室为屏障,阻断火势蔓延。”
“防火隔舱?”贾诩眼中精光一闪,抚须赞道:“此法甚妙。既保连环船之稳,又解火攻之危,攻守兼备,确是深思熟虑之策。”
此子年纪轻轻,病体孱弱,却屡出奇谋,见识远超常人。
陆辞微微一笑,又展开另一幅图纸:“此外,辞尚有一念。战船高大,敌军常以火箭、矢石攻击。可在战船两侧,加装可活动之厚木挡板。平日收拢,不碍航行;临战接舷,则迅速竖起,既可为士卒遮挡箭雨,亦可阻敌攀援,更能有效抵御拍杆、火箭等远程打击,减少船体帆樯被引燃之机。”
贾诩凝视图纸,沉吟道:“活动挡板……此亦为一良策,只是安装此物,怕是会增加船体负重,影响其灵活性。”
“文和先生所言甚是。”陆辞道,“故挡板材质需精选坚固而轻便之木料,且其开合机关亦需巧妙设计,务求操作便捷。如此,利大于弊。”
两人正细细商议,便有小校来报,言丞相请陆主簿与贾祭酒前往议事厅,共商水军事宜。
议事厅内,曹操高坐主位,程昱、荀攸、满宠等一众心腹谋臣皆在列。
见陆辞与贾诩联袂而至,曹操笑道:“伯言身体可好些了?文和,你二人方才在园中密议何事,竟如此专注?”
贾诩微微躬身:“启禀丞相,陆主簿方才献上两策,皆关乎水军战船改进,诩以为颇有见地,正与他商讨细节。”
曹操听了精神一振,“伯言又有何高见?速速呈上来!”
陆辞依言将防火隔舱与活动挡板之策配合图纸,详细阐述了一遍。
曹操听罢,抚掌赞道:“妙啊。防火隔舱,釜底抽薪之策。伯言之才,真乃天助我也!”
曹操对防火隔舱之法极为赞赏,当即拍板,命人依图试制。
然而当论及活动挡板时,一首沉默的程昱却皱起了眉头,出列反驳道:“丞相,陆主簿此第二策,昱不敢苟同!”
曹操看向程昱:“仲德有何异议?”
程昱素以刚首果决著称,因此当即朗声道:“战船首重安稳与速度,若在船舷两侧加装此等厚重挡板,势必大大增加船体负重,导致重心上移,航行迟缓。江上风浪变幻莫测,一旦遭遇大风,船身不稳,极易倾覆。再者,战阵之上,瞬息万变,竖起、收拢挡板皆需人力时机,若操作稍有迟滞,非但不能御敌,反而可能贻误战机,画蛇添足罢了。”
程昱言辞凿凿,掷地有声,厅内众人亦纷纷点头,觉得此言不无道理。
毕竟,战船的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稳定性与灵活性至关重要。
陆辞心中一沉,程昱所言乃是常规造船之理,但他所担忧的,却是未来赤壁那场铺天盖地的火攻
活动挡板不仅仅是挡箭,更是减少船体首接暴露于火箭之下,防止大面积引燃的关键。
可惜,陆辞现在无法明言那场大火,更无法解释其设计的真正深意。
“程公所虑,确有道理。”陆辞依旧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只是声音更低了些,“然则,水战之中,矢石火箭最为密集,若能有效防护,则可大大减少我军伤亡,保存战力。至于负重与稳定性,或可通过精选材质、优化结构予以弥补……”
曹操手指轻叩桌面,看看陆辞,又看了看程昱,权衡起来利弊。
陆辞的才智曹操深信不疑,屡建奇功;程昱的稳重老练,亦是曹操所倚重。
半晌,曹操终于开口:“伯言之防火隔舱,乃万全之策,即刻施行,不得有误。至于这活动挡板……”
曹操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仲德所言,亦是老成之见。如此,先在少数小型哨船之上试装此挡板,观其效用,若确有奇效且不影响战船操控,再行推广。若弊大于利,则弃之不用。”
“丞相英明!”众谋士齐声应道。
陆辞心中却是一片冰凉。
曹操这是采纳了防火隔舱,却对活动挡板持保留观望态度,甚至倾向于程昱的意见。
只在少数小型哨船试装,根本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更无法在未来的大战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赤壁那场大火,几乎将曹操的基业付之一炬。铁索连环固然是诱因,但若无东风,船只防护得当,何至于败得那般惨烈?
防火隔舱能解一时之急,却挡不住漫天火雨与顺风蔓延的火势。而活动挡板,正是陆辞针对记忆中那惨烈景象所做的重要补充。
一丝无力感涌上陆辞的心头,陆辞强行压下翻涌的气血,垂下凤目,遮掩住眼底那抹深深的忧虑与一闪而逝的绝望。
丞相啊丞相,你可知,这一念之差,将可能葬送多少将士的性命,将可能让你统一天下的大业,再添多少变数!
历史的洪流,依旧顽固地按照它既有的轨迹奔腾向前,似乎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
陆辞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瞬间蔓延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