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人在曹魏,苟成第一权臣

第36章 放手去做

加入书架
书名:
谢邀,人在曹魏,苟成第一权臣
作者:
九个核桃0v0
本章字数:
4756
更新时间:
2025-06-24

法令如惊雷,划破了许都上空的宁静。

短短数日之内,《九品官人法》的推行细则便如雪片般飞往兖州、豫州各地。一时间,许都的街头巷尾,茶楼酒肆,乃至公卿府邸的深宅后院,都因这一纸敕令而沸腾了。

有人拍案叫绝,称此乃不世之奇功,终结了数百年来察举制的弊病,为天下寒门士子洞开了一条青云之路。亦有人忧心忡忡,认为此法过于激进,世家大族盘根错节,骤然动其奶酪,恐将引发剧烈反弹,动摇国本。更有甚者,暗中串联,意图阻挠新法的推行。

陆辞披着玄狐大氅,端坐于首席中正官的临时公廨之内。公廨设在丞相府偏院,足见曹操对他的重视与信赖。

那张苍白的脸上依旧不见丝毫血色,唯有那双凤目,比往日更加锐利,仿佛能洞穿人心。

“先生,兖州第一批中正官名单己初步拟定,请您过目。”陆安捧着一卷竹简,恭敬地呈上。

陆辞接过,细细审阅。

名单上,多是如荀彧、程昱、贾诩、满宠这般在朝中德高望重、且对曹操忠心耿耿的重臣推荐之人,亦有几位是陆辞亲自考察后,认为堪当大任的干吏。

“嗯,”陆辞微微颔首,“人选尚可。传令下去,各州郡中正官,务必以德行为首,才干次之,功绩为辅。三者不可偏废。凡有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是!”陆安领命而去。

随着首席中正官的指令下达,兖州、豫州两地迅速行动起来。各郡县张贴告示,广邀士人参与品评。一时间,各地士子闻风而动。

与以往察举制不同,九品官人法并非仅凭名望或一两篇策论定高下,而是将考评标准细化到了极致。

德行操守、经学才识、处事能力、过往功绩,乃至身体状况,都被纳入考量。

每一项皆有专人核查、记录在案,最终由州中正汇总评议,再上报郡中正复核,最后呈交首席中正官陆辞定夺。

这套流程,像极了后世的公务员招录与干部考核体系,只是更为原始,也更依赖于中正官的个人品德与眼光。

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因素,就必须建立起一套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和严格的监督机制。

最初的几日,各地中正官府邸门前车水马龙。有真心希望一展抱负的寒门才俊,也有试图钻营取巧的世家子弟。

豫州,颍川郡。

中正官府衙内,气氛有些凝重。

新任郡中正乃是程昱力荐的一位老吏,名叫张谦,以刚正不阿著称。此刻正审阅着一份卷宗,眉头紧锁。

卷宗的主人,是汝南袁氏的一位旁支子弟,名叫袁绍辉。此人仗着家世,平日里疏于学问,言行轻佻,在初评中,因其德行不修,才干平庸,竟被评为下中品,险些落入下下。

“岂有此理!”袁绍辉的父亲,袁氏的一位族老,闻讯勃然大怒,当即修书一封,措辞激烈地斥责张谦评议不公,言语间颇有威胁之意,甚至扬言要上告丞相,弹劾张谦滥用职权。

张谦虽感压力,却不为所动,他将书信连同袁绍辉的评议材料一并封存,派人星夜送往许都,交由首席中正官陆辞裁决。

陆辞接到卷宗时,正端着一碗陆安送来的汤药。

仔细看完所有材料,面上波澜不惊,只提笔在袁氏族老的信函背面淡淡批了八个字:“依律行事,无须多虑。”

随即,陆辞又提笔写了一封密信,交由陆安:“派人将此信送予豫州州中正程昱公。另外,着人暗中详查汝南袁氏近年来有无不法情事,一并汇总。”

“是,先生。”陆安见先生神色平静,便知此事己在掌控之中。

这只是无数风波中的一朵浪花。

随着品评的深入,一些只知清谈、无甚实务的世家子弟,在严格的考评下,品秩骤降,引得其家族怨声载道,暗流汹涌。而与此同时,一批真正有才学、有品德的寒门士子,却如璞玉般被发掘出来,获得了应有的品级。

兖州东郡,一位名叫毛玠的贫寒书生,因其早年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军资”之策深合曹操心意,加之其品行端方,才思敏捷,被州中正荀彧破格评为上中品,拟任郡中要职。

豫州弋阳郡,一位名唤徐庶的游侠转学之士,其母被曹操厚待,本人亦有经天纬地之才,虽不愿出仕,但在贾诩的劝说与陆辞的暗中授意下,参与品评,被评为二品,即中正品,暂入丞相府参赞军事。

这些消息如春风般拂过,让那些原本对新法持观望态度的寒门士子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们开始相信,这个时代,真的有可能凭借真才实学改变命运。

丞相府内。

曹操正饶有兴致地翻阅着陆辞呈上来的第一批品评结果与分析报告。报告中不仅有品评名录,更有对各州郡推行情况的总结,以及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剖析。

当看到那些出身寒门却才华横溢的名字,以及他们切实可行的策论时,曹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不时抚掌赞叹。

良久,曹操将竹简放下,目光灼灼地看向侍立一旁的陆辞,“伯言,你此法,真乃为本相量身打造!本相要的,便是这般不拘一格降人才!”

此刻的陆辞,依旧是那副病恹恹的模样,但眼神却异常明亮:“丞相过誉了。此法尚在试行,诸多不足之处,还需不断修正完善。唯有广纳贤言,从善如流,方能使其真正利国利民。”

曹操点了点头,对陆辞的清醒和谦逊十分欣赏,“你放手去做,有本相为你撑腰,那些宵小之辈,翻不起什么大浪。”

曹操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与期许:“伯言啊,你身子不好,这些俗务,交给下面人去办便是,切莫太过操劳。本相还指望着你,为本相谋划天下呢。”

随即曹操下令,凡中正官评议,若无确凿舞弊实证,各地官员不得干涉,违者严惩。同时,拨付重金,充实中正官府库,以保证品评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无疑是给了陆辞以及新法最强有力的支持。

一时间,朝野上下的反对之声骤然减弱了不少。那些原本蠢蠢欲动的世家,也不得不暂时收敛爪牙,开始重新审视这部新法,以及那位看似病弱、实则手腕强硬的首席中正官。

短短数月,兖州、豫州两地便有数十名出身寒微、或久不得志的士人,因其才干卓著,被拔擢至郡县关键佐吏之位。他们感恩戴德,兢兢业业,州郡气象为之一新。

吏治的初步改善,带来了行政效率的提升,一些积压多年的案牍得以清理,民生问题也得到了更及时的关注。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